这出人意料的追封旨意,让汪顺顷刻间痛哭流涕,又跪下去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
堂堂的七尺汉子,在君前嚎啕大哭起来。
“陛下……圣明呀!”
而他的几个心腹手下也跟着跪下了,那眼中闪烁着,对大明天子深深的仰慕,于是气氛便再次变得炽热起来。
瞧着感恩戴德的汪顺,沈烈不由得微微一笑。
瞧见了吧?
当皇帝的如果不昏庸,不被那些读书人欺骗,想要让一个海外悍匪归心便是如此容易。
这大明的天子呀。
被读书人蒙骗的太久了。
于是一番热闹过后,沈烈又领着几人从白虎堂出来,便带着眼眶红肿的汪顺走向了偏厅。
而偏厅之中……
十几个御前画师早已等待多时。
“换衣服。”
随着沈烈催促起来。
手中捧着飞鱼服,金鱼袋还有圣旨的汪顺傻眼了,晕乎乎道:“敢问大人,这……又是何意?”
沈烈微微一笑,解释了几句:“这是……给你画像,过两天你的任命旨意便随着朝廷邸报刊行天下。”
这才叫名正言顺。
说着。
沈烈便在这位大明新任东海水师提督的肩膀上,拍了拍,随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这笑容中还透着几分狡黠。
“你快坐下吧。”
“哎?”
汪顺忙道:“好嘞。”
反正沈大人让干啥就干啥吧。
不吃亏。
又片刻后。
随着汪顺换好了飞鱼服,金鱼袋,端端正正的坐在了一把太师椅上,又随着窗棂打开,秋日里的阳光洒落进来。
画师们便开始提笔作画。
看着这东海巨盗此时尴尬无比,连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那僵硬的身姿让沈烈哑然失笑。
“别拘束……放轻松。”
于是在沈烈的指点下,在宫廷画师的妙笔之下,一张张英武不凡的画像快速成形。
在阳光照耀下。八壹中文網
那画像上的年轻大明武士的形象熠熠生辉。
画像成。
足足枯坐了两个时辰,早已全身僵硬的汪顺便揉着酸痛的粗腰站了起来,向着沈烈露出了局促的憨笑。
虽然累。
身体僵硬。
看的出来他眼中的异常神采。
“得嘞。”
走过去。
沈烈揽住了这东海悍将粗壮的肩膀,大咧咧道:“既来之,则安之,你且在京中好生玩耍……吃好,喝好,玩好!”
汪顺便赶忙应了一声。
“哎!”
从这笑容中。
沈烈好似看到了诺大个帝国最珍贵的品质,这大明……
从来不缺慷慨悲歌之士。
两日后。
夜幕下的西苑灯火通明。
随着讲武堂,内学堂的建立。
又随着专管邸报发行的通政司也搬了过来,这建成于大明正德年间的皇家园林,渐渐取代养心殿,成为了大明天子的作息和办公地。
潜移默化中。
言官们便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恍如白昼一般的烛光照耀下,走进了通政司的沈烈拿起了新一期的邸报样刊,然后细细观瞧。
这邸报已经发到第六期了。
在不知不觉之间,从这京城的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的大槐树下,百姓似乎适应了此物的存在。
而那白纸黑字的样式,依旧是通俗易懂的粗鄙之言,再配上连环画的形式,向天下人传达着圣意。
也曾经有言官以粗鄙为名攻讦过。
可沈烈只一句话便堵住了那些人的嘴。
“粗鄙?”
什么叫粗鄙?
沈烈当场便甩出了大明太祖,曾经颁布过的几道圣旨。
“恁学生每听着:先前那宗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这道圣旨叫做《太祖训太学生敕谕》。
乃是太祖皇帝亲自颁发。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
‘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这圣旨里。
这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凤阳土话呀。
百姓才能听的懂呀。
“来来来!”
当日沈烈箭步上前,揪住那大言不惭的言官,扯着他的官服领子训斥了起来,瞧你这一身的能耐。
你敢说朝廷的邸报用字粗鄙,你是什么意思?
你是说大明太祖粗鄙么!
你再说一个试试?
信不信。
老子立刻治你谋反之罪?
当下。
那言官便涨红了脸,也不敢再抗辩……
从此之后。
这朝廷邸报该用连环画,加上市井俚语的形式。
已成定制。
随着沈烈目光是勒森,从邸报首页上那一张张犯官的画像上掠过,又翻了第二页,看向了第二版,新任东海水师提督的汪顺画像。
这下子。
忠,奸分明了吧!
“这百姓呀。”
在天子面前踱着步子,沈烈眼中闪烁着睿智的神采,娓娓道来:“这天下间百姓信谁呐?”
朱翊钧愣住了,讷讷道:“信谁?”
沈烈叹了口气,轻声道:“百姓信县衙,信县太爷,信神棍,信道听途说……就是不信朝廷。”
“故此。”
随着沈烈提高了嗓门,高声道:“请借陛下玉玺一用。”
朱翊钧点点头,轻声道:“此言有理。”
话说完。
万岁爷便叫人拿起玉玺,盖在了这朝廷邸报上,随着那犯官的画像刊行天下,而此后。
邸报加盖玉玺也便成了定制。
做成了这件事。
沈烈便冷冷一笑,露出了白森森的牙齿:“和老子斗么……”
真当老子是刘瑾,魏忠贤之流的阉人,没读过书,没什么见识,更不懂得占领道德制高点。
玩这套。
老子门儿清呀!
勘定了发行邸报的事,沈烈便伸了个懒腰,吹熄了蜡烛,一步步向着这华贵典雅的大殿外走去。
关上门。
官厅中陷入了一片黑暗。
又数日后。
北镇抚司。
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朝廷的认可,心满意足的汪顺也该动身启程,回到他的根据地耽罗。
而随着耽罗的开垦,建设,一条从辽东,天津卫到朝鲜,东瀛,琉球,甚至南洋的海贸商路在悄无声息中开辟了出来。
似乎。
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在这万历十年秋天的大明发生了。
官厅中。
一番客套。
与沈烈商议好了联络事宜,汪顺便站了起来,正色道:“大恩不言谢,如此,下官便告辞了。”
沈烈点点头,正要送他出门……
汪顺却好似想起了什么,忽然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