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因为张士诚的威望,导致浙江一带抵抗顽强,朱元璋对浙江学子也十分提防,作出了许多限制措施。
但时间过去这么久,随着商业税和远洋贸易的实施,浙江又贡献出大批税赋,成为国家举足轻重的地区,朱元璋的态度也随之慢慢松动。
朱文正当即说道:
“先生勿忧,这次由我亲自保举,还怕谁敢为难你不成?”
这话说得霸气侧漏,罗贯中知道朱文正最近正当红,又当了中书省平章一职,在陛下那里也影响力巨大,两眼顿时冒出一丝希望,拱手弯腰道: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朱文正见他答应,心中大喜:
“既然如此,就先委屈先生,进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一职,可好?”
中书舍人在唐宋权利极大,在明初却变成只负责起草文书,绘制图画的一个单纯文职,只有区区七品官衔。
这种芝麻绿豆官,若是背后没有人,干一辈子也不见得能晋升。
但罗贯中混迹官场多年,他知道朱文正既然要用他,肯定不会只给个中书舍人。
这只是将他引入官场的敲门砖,日后只要有机会,肯定大加提拔。
因此,罗贯中倒是一点意见没有,当即应允道:
“一切旦凭大人做主!”
有人就好办事,朱文正也不客气,立马就把修改大明衣冠的工作,扔给了罗贯中。
别看这事小,却事关大明体面,做好了也是大功一件!
罗贯中还没上任就得干活,却显得热情高涨,撸起袖子就准备大干一场,他等这个机会,实在等得太久了。
只要有一展宏图的机会,谁还愿意天天趴在这儿写《三国演义》?
朱文正还没意识,自己这个举动对四大名著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只是自顾自的扫了一眼书房,忍不住问道:
“孙良运呢?怎么一天都没见他?”
罗贯中全神贯注的盯着图纸,头也不抬的说道:
“他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文正会今日在莫愁湖有活动!”
这小子还真忙!
反正闲来无事,朱文正打算跑去凑个热闹,顺便看看文正会到底都有哪些卧虎藏龙。
南京多水道,市内市外享有多个环境优美的著名湖泊。
最大的自然是玄武湖,只是那里靠近皇城,已经被划拨为皇家禁地,一般人根本去不了。
第二大的就是这莫愁湖,它形成于六朝时期,不光风景宜人,沿着湖泊还建有十几座别具风格的楼台,成为寻常百姓纳凉避暑的圣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
不得不说,孙良运还挺会挑地方。
那里位于外秦淮河西侧,靠近南京西门,距离不算近,朱文正叫上胡大锤,两人各骑一匹高头大马,便向着莫愁湖走去。
快走到西门时,突见前方人潮汹涌,迎面走来一支庞大车队。
这支车队如长蛇般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头,朱文正在马上踮起身子一看,只见每辆大车上,都用木栅栏围了起来,里面满满当当装的全是肥头大脑的鸭子。
胡大锤忍不住赞道:
“谁家这么富有,买了这么多鸭子,只怕能有上万只!”
这么多鸭子挤在笼中“嘎嘎”直叫,引得围观百姓站在街边围了个里外三层。
朱文正仔细一瞧,发现随同大车押送的,竟然是虎威军士卒,再看那领头的,不是虎威军总管李继先又是谁?
李继先是洪都之战的老臣,后来被朱文正挖到虎威军继续效力。
一看是他,朱文正急忙打马冲了上去,喊道:
“李总管!这是哪来的鸭子?”
李继先看到朱文正,笑呵呵迎了上来:
“回都督!虎威军北伐立下大功,陛下多有赏赐,我也是奉您的命令,多采购鸡鸭牛羊,为大家改善伙食。
这批鸭子走得船运,刚从浙江运来。”
胡大锤一听是自家采买的,顿时来了兴头,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说道:
“给我留两只,回头去军营打打牙祭!”
李继先情绪很高,乐呵呵道:
“直管放心,鸭子多得是,人人都有份,不会少了你的!”
这下子,朱文正的好奇心也被勾起:
“虎威军五万人,人人都能分到?”
虎威军比起洪都时期,不知阔绰多少倍,李继先这个总管当得也舒心,闻言充满自豪道:
“光在南京本地,我们就采买了两万多只,浙江这批更是多达三万有余,总计快要六万,一人一只鸭子,根本不在话下!”
朱文正听了也忍不住叹道:
“真是大手笔!做得好,士卒日日操练,是该吃点好的。不过话说回来,怎么不买点牛羊猪肉?”
李继先两手一摊,无奈解释道:
“都督有所不知!在各类禽畜中,鸭子算是最好养的,只要有水有河,放出去就能自己长,而猪羊就要麻烦许多,不但要人伺候,长肉还很慢。
至于耕牛,那是不能随意宰杀的!”
原来如此,南京、浙江多水道,自然方便大量饲养鸭子。
而李继先买这么多鸭子,也不是打算一次都吃光,留下一批放在虎威军附近慢慢养,既可解决伙食问题,又能帮伤残老兵安置工作,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朱文正听完大加赞赏,这才是一心办实事的好官呐!
他们两个在这说话,胡大锤却在一旁直勾勾的盯着鸭子,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搓着手说道:
“鸭子好吃,我最会做鸭子了!”
朱文正回过头,一脸怪异的盯着他问道:
“你刚刚说什么?”
胡大锤豪无所觉,一脸认真的说道:
“我说,我很会做鸭子啊……”
…………
“行,我记下了,以后有机会让你做个够!”
朱文正扭头就走,只留下胡大锤莫名其妙的呆愣原地,一边摸着脸蛋,一边喃喃自语道:
“会做鸭子,有错吗?”
与此同时,莫愁湖边,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中,一群布衣书生正端坐一起。
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本歌词诗赋,正摇头晃脑的品头论足,为首之人,正是精神抖擞的孙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