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痛恨贪官不假,杀起人来也毫不含糊,但作为一名帝王,他行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符合国家形势。
历史上胡惟庸成为宰相后,胡作非为多年,朱元璋锦衣卫耳目众多,要说一点消息没收到,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但朱元璋并没有轻易动他,而是一忍再忍,直到各方面条件成熟,才一举将其拿下。
老朱信奉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赢,两败俱伤,甚至动摇国本的事情,是万万不可取的。
而且,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感情也不同常人。
李善长有从龙之功,早在朱元璋一穷二白,还在红巾军中混个小职时,李善长就跟随朱元璋左右,不但为其出谋划策,在朱元璋处于事业低谷时,还不断扶持鼓励他,患难与共。
就算当初势力远比朱元璋强大的郭子兴,来挖李善长的墙角时,李善长也毫不动容,一心一意伴随朱元璋左右,不离不弃。
朱元璋在前面打仗,李善长就在后方筹集粮草,他做事卓有成效,从未让朱元璋为后勤拖累,两人配合默契,一路越做越大。
朱元璋曾多次当着众人的面,夸赞李善长劳苦功高,是“当代萧何”,大明能有今天,李善长功不可没。
对于这样一个人,朱元璋表现出罕见的犹疑,就不足为奇了。
朱文正不傻,很快想明白其中关键,李善长虽然屁股也不干净,但功劳也是货真价实。
而且李善长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野心不大,有自知之明,形势不妙时,知道进退。
历史上胡惟庸曾数次鼓动李善长跟他一起造反,但李善长死活就是不敢答应,逼得急了,最后也只说了一句:
“等我死后,你们自行做主!”
这种人相对好应付,一步步来就是。
而当务之急,朱文正最主要的目标,其实是胡惟庸,这家伙才是真正脑门上长反骨的玩意。
从这次救灾就能看出,胡惟庸行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赈灾粮他都敢动手脚,自己人万杰,也是说杀就杀。
历史上胡惟庸当政后,连徐达都敢陷害,甚至不惜收买徐达家仆福寿,妄图诬陷。
要不是福寿对徐达十分忠诚,悄悄将一切告诉了徐达,只怕徐达都要栽在他手里。
此等祸害,等留着成了气候,还不酿成大乱?
朱文正略一思索,便不慌不忙的说道:
“李丞相劳苦功高,为国家办了许多好事,但他日理万机,难免会有疏忽,被下面的人钻了空子。
我们只需找出这些害虫,将其一一清除,还李丞相一个清白便是!”
刘伯温听完两眼一亮,忍不住心中大赞道:
“漂亮!实属漂亮!
一方面,朱文正安了陛下的心,暗示此案不会牵连到李善长,不至于引发大乱。
另一方面,这是逼着李善长丢车保帅,让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李善长若是不想惹火烧身,就要放弃胡惟庸、樊毅一伙。
可这些人不同于之前的李彬,他们是李善长的左膀右臂,若要真的放弃,那李善长一党势必根基大损。
朱文正等于一招拔了老虎的牙齿,李善长以后再想把持朝政,兴风作浪,那就难于上青天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听了也十分心动,他此时虽然还不想动李善长,却对李善长越来越大的权力也感到极为忌惮。
朱文正这一招,既削弱了李善长,又没将人一棍子打死,简直对极了老朱的胃口。
朱元璋两眼精芒闪烁,背起双手来回快速踱了两圈,突然问道:
“若是下面的人兴风作浪,你有何准备?”
朱文正知道,这是老朱最后的担心了,当即展现出强大的自信,从容答道:
“四万虎威军枕戈担待,足以应付一切宵小之辈!”
“好!”
朱元璋用力一拍桌子,一股酣畅淋漓的快感直冲心头,语气已不容动摇道:
“直管去查,我倒要看看,是哪些人在装神弄鬼?”
刘伯温心中一喜,当即便准备拱手告辞,这事还得抓紧办,以免夜长梦多。
谁知朱元璋又突然想起什么,认真叮嘱道:
“樊毅这边先缓两天,让他戴罪出狱,把手头工作先交接给左侍郎王和。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钱粮用度甚大,户部万万不能乱了方寸!”
刘伯温和朱文正相视一眼,均感有些不情不愿,这不是又给了对方两天喘息时间?
可老朱说得也是实情,两天就两天吧,还怕这老小子跑了不成?
…………
另一边,等夜色降临,杨思义火急火燎的跑到胡惟庸家中,才刚刚进门,就迫不及待的抄起桌上茶碗,“咕嘟咕嘟”干了底朝天,然后才一脸潮红的说道:
“你说得没错,陛下果然过问了此事,樊毅要被放出来两天。
不过,看陛下的意思,还要继续追查此事,我们怎么办?”
胡惟庸端坐在太师椅上,面无表情,两手笼在袖中,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前方,就像恍然未觉一般。
杨思义急道:
“你倒是说句话啊?”
胡惟庸还是毫无反应,杨思义顺着他的目光瞧去,只见胡惟庸怔怔盯着的,竟然是挂在屋檐下的一串风铃。
那风铃挂在半空中,正随着微风徐徐晃动,发出轻微的叮铃声。
杨思义又急又气:
“我说胡大人,都火烧屁股了,你怎么还有心思看这个?”八壹中文網
这一回,胡惟庸总算开了口,只是那模样仿佛自言自语般的低沉:
“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说……驻马店一事……关键在谁?”
杨思义一呆,脑海中走马观花般,闪现出朱元璋、刘伯温、万杰等一众人物的脸谱,最后定格在一个英朗的身影上,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是朱文正!
此事因他而起,陛下并不知情,刘伯温也没实力扳倒咱们,只有这个朱文正,他位高权重,深受陛下信赖,偏偏又爱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若不是他,驻马店一事根本暴不出来!”
胡惟庸慢慢眯起眼睛,脸色阴晴不定,似乎内心极度挣扎,正要下定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心。
杨思义忍不住开口唤了两声,胡惟庸并不答话,过了许久,他脸色才终于平静下来,缓缓说道:
“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杨思义一脸莫名其妙,这办法都没商量出来,你就让我走?
杨思义还想再问,可一看胡惟庸那笼罩在灯阴下的漆黑脸色,顿时不敢做声,只能怏怏的退了出来。
杨思义走后,康伯悄悄走了进来,他跟随胡惟庸多年,一看老爷脸色,顿时明其心意,忍不住一脸苦涩的劝道:
“老爷!您要三思啊,这一步风险极大,万一不好,可是要引火烧身的!”
胡惟庸一脸木然,语气却不容置疑道:
“把红玉和守文……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