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几人跟着进去只是瞧了一眼,差点没被满屋子的金碧辉煌给亮瞎。
只见屋内全是金银字画,珠宝瓷器,就这么随意堆在屋里,堆的满满当当,连地板上洒得都是。
整个屋子金光四射,晃的人几乎睁不开眼,那场面简直像大妖出世,要夺人心魄一般!
也不知道胡惟庸到底贪了多少,竟能堆满整整一间屋子?
看到如此惊人一幕,孙良运忍不住叹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我原以为这不过是民间嘲讽,如今看来,真是诚不欺我也!”
莫再将草莽半生,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多钱财,他反应更是夸张,直拍大腿道:
“难怪你们读书人都喜欢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他娘的,简直比去街上抢,还来的快啊!”
刘伯温也是满面惊讶,虽然他对胡惟庸一伙的贪腐,早有思想准备,可也万万没想到,情况竟会如此严重!
仅仅胡惟庸一人,就能捞到这么多,那要是算上其他贪官,得搜刮多少民脂民膏?
难怪国家开始兴旺了,百姓却还是过的那么苦!
就在几人竞相感慨时,康伯却连瞅都没瞅那些财宝一眼,而是自顾自的走到一堵墙壁面前,仔细寻找后,抽出其中一块松动的青砖,又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小册子。
他拿着这本小册子,疯疯癫癫走到燕飞跟前,发出一阵恶毒的傻笑:
“死得好……都得死……都得死”
这笑声让身经百战的燕飞听了都有些发毛,他小心接过册子,打开一看,瞬间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原来这是一本账目,其中记载的,正是胡惟庸这些年贪腐的内情。
也不知道胡惟庸是不是别有用心,他将收过他财礼的人,记载的格外详细,不光有名有姓,甚至还附上了时间地点和钱财数量。
有了这本账目,胡惟庸就算死了,那些党羽也必定在劫难逃!
到这时,燕飞已经完全可以肯定,眼前这个老头绝对是胡家核心人物,不然怎么会知晓这些机密内情?
只是不知为何,他居然会自己将这些秘密公之于众?
刘伯温也看出门道了,他见康伯一直在嘀咕“都得死”,便悄声对燕飞说道:
“这人似乎对胡家极为忠诚,因为胡惟庸父子突然身亡,他满腔怨恨无处发泄,似乎想将同党一同端出,来个同归于尽!”
燕飞一点就透,忽然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便立刻抛出一直悬在心中的那个问题:
“红玉那孩子,到底是谁的?”
“红玉?守文?”
康伯刚开始还有点疯癫,等念到孩子姓名时,眼中却难得闪过一丝不舍。
他一生中只带过两个孩子,一个是胡美玉,另一个就是守文。
康伯对胡美玉用情极深,几乎等同己出,如今胡美玉横死当场,就只剩下孤苦伶仃的守文了。
若是胡惟庸还活着,为了老爷的大计,康伯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掉守文。
可如今胡家已经破灭,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了。
康伯眼中划过一丝清明,苦笑道:
“他只是个苦命的孩子,你们不要为难他……”
等康伯说完后,燕飞几人才明白,原来早在数年前,胡惟庸就意识到朱文正是个威胁,会对将来自己上位,产生极大阻力。
为了未雨绸缪,胡惟庸开始用心搜集朱文正的一切资料,想从中找出弱点。
他发现,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朱文正在洪都期间生活浪荡,却又一直没有子嗣。
正好恰逢明军攻打张士诚,长时期的战争,导致大量百姓家破人亡,流民遍地,孤儿遍野。
于是,胡惟庸派人去平江收购产业时,就一直暗中在留意,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个眉宇间跟朱文正十分相似的婴儿。
他将婴儿悄悄收留后,又交给红玉扶养,不惜好吃好喝供着,将她们母子雪藏起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成为手中可用之牌。
胡惟庸自知这一招十分凶险,轻易不敢发动,要不是朱文正进了中书省,又紧追驻马店一案不放,胡惟庸也不想冒险一博。
可终归到底,大错还是铸成,胡惟庸让红玉前往大都督府后,又吩咐康伯悄悄在她的胭脂盒里下毒,最终闹出这一场大变。
一切总算水落石出,不但罪魁祸首胡惟庸畏罪自杀,就连守文的身世之谜也一并破解。
大都督可以沉冤昭雪,一举挽回自己的名声了!
想到这里,燕飞几人喜不自禁,恨不得抱在一起弹冠相庆!
刘伯温也是面带微笑,频频颔首,没人注意到,那个糟老头子康伯,正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向院中的井口走去。
等燕飞终于发现,只来得及一声大吼,康伯已经义无反顾的一头扎了进去。
他做了一辈子胡家人,早已把自己的一切跟胡家捆绑在一起,胡家灭,康伯也没有了活下去的盼头!
真相大白!
刘伯温将胡家上下清点造册,又将案情整理清楚,一并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看完是勃然大怒,大明才刚刚建立,没想到贪官污吏们就已经到了如此嚣张的地步!
他们不光沆瀣一气,上下串通,盖空印,吃回扣,竟然还敢倒卖军粮,胁迫驻军校尉,逼死户部侍郎。
到最后,他们竟然敢搞到皇亲国戚身上,连自己的侄儿,战功赫赫的大都督朱文正,也敢设罪污蔑!
简直是胆大包天,丧心病狂!
世人都以为朱元璋手握锦衣卫,似乎能掌控世间一切,甚至连哪位官员昨天晚上吃了什么都能知道!
其实,不过是以人传人,越传越夸张罢了!
别说锦衣卫现在还没正式成立,就算成立了,作用的确有,那也没有世间流传的那么夸张!
最典型的莫过于明初四大案,无论是“郭淮案”还是“空印案”,都是牵连巨大的,大规模组织犯罪。
可涉及人数这么多,犯案时间这么久,却分别要在洪武八九年,甚至洪武十八年后,才能被朱元璋察觉发现,足以见得,锦衣卫并没有那么神乎!
要不是朱文正,老朱哪能在建国之初,就真真切切见识到贪官污吏们的丑陋面目。
如此倒行逆施,彻底激起了朱元璋的怒火!
这一刻,朱元璋下意识的向墙头看去,那里正挂着他当年征战四方,浴血奋战后,即兴挥洒下的一篇诗文: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