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巧没有说话,徐娟有些羞愧,“抱歉,我并不是说你不刻苦的意思。”
苏巧淡淡一笑,“我并不在意。只是,徐娟,我想问一下,你这样刻苦,效果如何?”
连吃饭睡觉甚至坐在灶底烧火的时候,都在背书,苏巧觉得自己做不到。
徐娟叹了口气,“进步倒是有,但不大。”
而且,与苏巧的差距还这样大。
60多分啊。
“我觉得你可能太紧张了。”苏巧跟她说话时,就觉得她情绪紧张、焦虑,“徐娟,你成绩不错,用不着这样拼。
我觉得以你现在的成绩,考上高中完全不成问题。”
“不不不。”徐娟眼里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我想考中专。”
“额。”苏巧愣了下,不过,很快也明白过来。
这年代,中专要比高中难考的。
大部分家庭认为中专学习时间短,并且包分配,可以很快成为公职人员,所以好的学生以中专为主,大学由于大学数量少,每年的招生比例很低,上了高中不一定考上大学,造成中专好于高中。
像陆淮生那样,大约是觉得自己稳能考上大学。
而苏家两个,大约是对自己考上中专没信心,才去上了高中。
“苏巧,你不打算考中专吗?”徐娟疑惑的问。
她可知道,苏巧家比她还要困难。
孤儿寡母的,不像她,父母虽然不在了,可是,哥哥还能照顾她。
而且,哥哥是男子,壮劳力,不管做什么,总比妇女要强些。
苏巧摇头,“不啊,我考高中,将来上大学。”
“大学很难考的,万一考不上......”徐娟突然刹住,她觉得以苏巧的聪颖和聪明,大概大学没问题的。
于是,话锋一转,道,“就算能考上大学,可是,高中还要再读三年。三年啊,花费也不小。”
苏巧微微一笑,“没事,我自己会攒钱。”
“你咋攒?”徐娟觉得她是说大话,就劝她,“我觉得你的成绩考中专一定没问题。考上中专之后,国家包分配,多好。”
她就憧憬着那么一天,毕业了有了工作,就可以换她来照顾哥哥了。
哥哥今年都二十五了,为了她,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娶,她心里也是着急。
苏巧没跟她解释那么多,只道,“我想上大学,就这么简单。不过,你的成绩,考中专,应该也不是问题。”
徐娟又是叹气,“谁知道呢?我的成绩原本在班上还是不错,可是,”
她看了眼苏巧,苦笑道,“自从你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咱们这中学,又偏僻,人又少,教学条件也差。
我能在这里名列前茅,但是,跟其他中学的学生比,未必会好。”
苏巧没有反驳她的话,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她来这半学期,也发现了,整个初三年级的成绩很差的,副科不算,就拿语数英来说,平时能考七八十分都算是尖子生了。
大部分学生在及格边缘就算好的了,不及格,甚至二三十分的都是常态。
所以,这次期中考试,二班平均成绩进步了,几科老师都快乐疯了。
见苏巧不大说话,徐娟收起话匣子,“不好意思,拉着你说了这么多。那个,我家里还有些活,我得先回了。”
平时,她走路就跟小跑似的,就为了赶时间回家替哥哥多干些活。
今天,难得跟苏巧聊了这么多。
一则,她觉得班上女生,就苏巧跟她家境最像。
她父母双亡,苏巧父亲早逝,跟着母亲改嫁,结果又不受继父一家待见,日子过的比她还要凄苦委屈。
二则,苏巧也是班上她唯一一个羡慕又佩服的。
哪怕苏巧没咋跟她说话,可是,她说了这么些,心里头好受多了。
“没事,咱俩顺路,就一块走吧。”这路都走大半了,再过一个村子,就到家了。
于是,徐娟就慢下脚步,跟苏巧一起。
苏巧回到家,赵玉兰正在菜园子里翻地。
苏巧拿着把镰刀,想过去帮着割割草,赵玉兰连忙拦下她,“巧巧,你回家看书去。这点活,妈用不着你。”
这不是假话。
以前,在苏家,一家子十几亩田,还有家里活,她还能将菜园收拾的利利落落的。
现在,家里没田,也没啥家务活,拢共就开了这么点的菜园,她闲的时间就只能在这菜园子里打发了。
一个菜园子被她修理的跟花园差不多了,小菜苗们个个都是她的宝。
苏巧只得拿着镰刀回家,赵玉兰还在后头喊,“那个,晚饭一会妈来做,你别动手。认真看书。”
她也知道,女儿马上中考了,这可是大事。
苏巧‘嗯’的应了一声,回屋,看书。
将今天的课程,复习了一遍后,她便拿出稿纸,写稿。
上回她构思的小说,写了一万字连同大纲已经寄出去了,算算时间,快半个多月了,也不知结果如何。
现在,她每天会写上一点,多的时候,一两千,少的时候,一两百字。
哎,没办法,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都是靠手啊。
真真不容易,体力活。
刚写了不到50字,外头竟然响起了苏老拐的声音。
苏巧耳朵一动,顿时拧起眉来,不过,她没出门,而是起身走到窗边,掀起窗帘朝外瞅了去。
就见苏老拐拿着根旱烟袋,神情沮丧的站在菜园边上,眼巴巴的瞅着赵玉兰。
赵玉兰手里拿着锄头,一脸戒惕,“苏老拐,我早跟你说过,我是绝不可能再跟你回去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苏老拐唉声叹气,“玉兰,我错了,真的。我当初千不该万不该撵你们娘俩走。
我,哎,真是个老糊涂。”
说着,他还作模作样的朝自己的脸上轻轻扇了一下,表示懊悔。
赵玉兰冷着脸,“现在还说那些做什么?你快走吧,我巧巧就在家,她脾气可不好,会打你的哦。”
苏老拐脸色微变,脚步却未动,只哀求着道,“玉兰,我知道你跟巧巧都恨我。可是,咱们好歹一个屋檐下也住了十几年。
巧巧她也喊了我十几年的爸。
我现在也并不是要拉你们回家。
我只是......这心里苦,就想找你说个话。”
自打二香嫁过来,这个家就分了。
现在,老苏家这日子过的......苏老拐觉得自己就像个孤家寡人了。
苏二奎和苏三奎以学习忙为借口,每次会多要生活费,这样,就可以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回来一趟。
苏红呢,天天也跑的不归家,他要说两句,这丫头就顶嘴说什么,她的事不用他管。
现在,苏老拐田里的活,也没心思干了,家里,天天还得自己洗衣烧饭,做些女人干的活。
老大家的,还跟他一个院里住着呢,那边一天三顿,甭管吃啥,从来没喊过他,更别说,有啥好吃的,给他送点了。
苏老拐这心里,憋屈死了。
可是,这种家事,还不能跟外人说道。
最后,他憋的实在难受,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这山上,来到了赵玉兰的菜地边。
然而,赵玉兰看着他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腰,邋遢的衣裳,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多岁似的。
心里只是长长一叹。
“苏老拐,你也别灰心,等二奎三奎考上了大学,等红红找个好婆家,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咳。”屋里,苏巧忙放下窗帘一角,捂住嘴巴,生怕自己笑出声来,会影响到赵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