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暑假,很快过了大半。
陆家的稻子已经收割好,稻谷脱粒,晒干,碾成米。
陆淮生打算将米,一部分存在了老支书家,一部分打算带到县城。
八月中旬,苏巧跟着陆淮生一起去了县城,她要提前在县城租好房子。
这年代,就算在县城,房子也是不好租的。
第一是房源少,很多人,一家好几口,甚至十几口子几代人还挤在一间小屋里。
第二,这年代,对外来人口审查还是挺严格。
苏巧不但带了以前老支书给自己的介绍信和证明,还带了自己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
最后,还是在陆淮生的帮助下,找到了一间屋。
房东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好像还是个烈士军属,一个人住。
他家是个四合院,不过,据说,土改时,房子都被分了。
如今,老人一个人守着一个小院,几间小屋过活。
陆淮生以前在国营饭店那送泔水时,遇见过老人几次。
老人爱吃国营饭店的包子。
有一次,冬天路滑,他摔在了饭店门口,是陆淮生救了他。
过后几天,又是陆淮生天天去照顾他,给他送吃送喝。
这不,念着这个人情,老人才勉强答应将一间放杂货的屋子,租给苏巧母女住。
房子租好后,当天,苏巧跟陆淮生一起,将杂货屋简单收拾了一番。
第二天,苏巧坐了早班的汽车,回到上河村,打算接赵玉兰一起去县城。
哪知,才到上河村村口,就见围了许多人,大伙情绪激动,有的说的唾沫星子都出来了。
苏巧也是个爱听八卦的,就站那路边上听了一耳朵,结果,震惊了。
说是一大早,苏家的苏二奎,突然不知怎地就癫狂了,从床上爬起来,然后,竟然顺着院墙,爬上了屋顶,在屋顶上大喊大叫:我考上大学了。
村里人都知道,苏二奎今年是第三次参加高考了,自打上个星期,邻村有个高三学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苏二奎就有些不对劲了。
之前是天天往队里跑,因为录取通知书要来的话,肯定先寄到大队里的。
可是,农忙呢,谁替他天天看着信?
之后,他就天天守在村口,见到穿军绿色衣裳的或者骑自行车的,总要拦一拦,就以为是邮递员来的。
但总是失望。
今天这一大早,天刚麻麻亮,有些人还没起来呢,就听见苏二奎在屋顶上大喊:考上大学了。
村民们还以为真考上了。
就连苏老拐被惊醒,也以为儿子考上了。
高兴的跑出屋来,和苏三奎两个一起找呢,结果,发现苏二奎就在屋顶,一边在那撕书,让纸片乱飞,一边在那大笑不止:我考上了。
这情景,让苏老拐顿时头皮发麻。
这不是考上了,这是魔怔了啊!
但是,无论苏老拐怎么喊,苏二奎就像没听见一样,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最后竟然还高兴的跳起舞来,看着屋顶上的瓦片接连掉落。
苏老拐担心他摔下来,和苏三奎一起,也爬上了屋顶,前后包抄,好歹将苏二奎给拖了下来。
最后,苏老拐一巴掌,想将儿子打醒。
苏二奎确实清醒了,但是,人一清醒,就到处找录取通知书。
苏老拐也懵了,甚至还帮着找。
但是,哪里有啊?
苏二奎最后竟然看苏老拐却像看仇人,非说是苏老拐偷了他的录取通知书。
苏老拐,“......”
苏二奎要不到通知书,一气之下,竟然回屋拿了把铁锹,一铁锹将苏老拐给拍地上了。
幸亏苏大奎和苏三奎两个拦的及时,不然,苏老拐得被拍死。
苏老拐受伤,被苏大奎用板车拖着送镇上卫生院了。
苏二奎还要行凶,被老支书带人用麻绳给绑了起来。
这不,村里人眼看着苏老拐被送走,都聚在村口,热火朝天的聊这事呢。
苏巧听了个大概,心头也是唏嘘。
不过,苏家没好人,她才懒的去多打听。
村民们还在那猜呢,到底是不是苏老拐藏了录取通知书啥的......
苏巧已经往山上走了。
回到家,她也没说刚才听的,直接告诉赵玉兰,收拾东西。
赵玉兰忙问,“房子租好了?”
“租好了,租金已经付了半年了,到年底。”苏巧喝了杯水,畅快的说。
然而,赵玉兰情绪却有些低落。
她环视着这小屋,住了也快一年了。
来时,那样破旧脏乱,后来陆淮生帮着修补,陆老头又帮着打了几样家具,她和女儿两个,天天打扫,布置,总算像个家了。
没想到,现在又要搬走了。
关键是,旁边的菜园,还有她养的几只鸡。
“那,巧巧,这鸡......”
苏巧,“明天,我拿到集市上卖了。”
“可是,花花和彩彩下蛋都很厉害。”赵玉兰舍不得会下蛋的鸡。
苏巧劝着,“妈,我租的那家,院子里不能养鸡。这也没办法。”
赵玉兰只得叹了口气。
傍晚,又去菜园里,看她那些没吃完的菜,想着能带多少走。
苏巧呢,就将一些书本捆了起来,还有衣裳、生活用品等收起来。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她就拎着鸡笼,直接去集市。
不过,半道上,她将这些鸡,全部扔进了她的空间。
母鸡还能下蛋呢,这样卖了确实可惜。
而且,带到城里,母鸡下蛋,还能继续天天吃鸡蛋呢。
所以,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苏巧就回来了。
赵玉兰很诧异,“这么快?”
苏巧,“嗯,半道上,有人问,就直接全买了。”
赵玉兰点点头,觉得那人是识货的,她这些鸡,养的多好啊多肥啊,关键是特别能下蛋啊。
她也没问卖了多少钱。
就和苏巧一起收拾起来。
锅碗瓢盆,能带的,赵玉兰一样没给落下。
要是桌子凳子能卸下来,她都能卸下来带着了。
最后,大包小包,苏巧很无奈,“不知道汽车好不好带,人家让不让带呢?”
东西太多了。
赵玉兰一直道,“咱付车钱,肯定让带。咱出门在外的,哪样东西不要?这锅,这勺,都是花钱买的......”
苏巧也就没有多言,好在她有空间。
到了汽车站,快上车的时候,她拿了行李,对赵玉兰说,“妈,你快去车上占个靠窗的位置,我有点晕车,行李,我放后备箱就好了。”
于是,赵玉兰冲进车里去占位。
苏巧拖着行李来到车后,趁人不备,将大件都扔进空间,只背着个书包,轻轻巧巧的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