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雄确实是能提供资金,还有人脉的资源,既然这个赚钱的办法都已经推到他手边了,没道理不接过来。
谁还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呢。
他拍了拍周永安的肩膀:“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两个合伙开一家零食工厂。既然是你想出的主意,你来占大头,我来占小头好了。”
他提出自己占小头周永安大头也是为了周永安能够对厂子有绝对的控制权,以后发生矛盾了之后也好处理。
反正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零食厂这边他只打算提供资金和人脉,剩下的都让周永安自己去弄,完全放手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坐等分红就行了。
省事。
周永安点了点头:"好啊,那咱俩合伙干吧,我们一起把零食工厂开遍全国。"
吴应雄哈哈大笑:"行!那我就听你的。我先去打听一下哪里能够批下来建厂?生产线又怎么能搞得到,最重要的是看看能不能挖一些搞配方的人。"
吴应雄是已经开过一家公司的人,其中很多东西他是懂的。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干这件事情,他就已经在心里一边规划着什么,该如何去做。
他在心里边盘算了一番之后问道:“永安,你大概准备投多少钱作为初始资金?”
周永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声音低低地试探道:“一万五?”
他卖工装裤一共挣了一万六千,花了一百多医药费,一万五是他现在能拿出来的所有的钱了,剩下的几百块他也不好意思说。
吴应雄正在喝水,差点没被呛死,猛地咳嗽,好一会才缓过来:“什么?一万五?”
一万五看起来很多但是要开厂的话都不够塞牙缝的。
吴应雄有点哭笑不得。
一万五?!
就能开个夫妻小作坊吧,刚才周永安说得豪气云天,还想要全国各地开分厂,他还以为这家伙能拿出不少钱,起点比较高呢。
结果,就一万五。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吴应雄都有些后悔了,这明显是个坑啊,他还要不要跳下去。
周永安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是的,一万五,我已经琢磨过了,生产的成本真的不高,零食的零售利润很高的,前期投资资金少我们可以小规模先生产出来,后边卖到钱了再追加投资。"
吴应雄有点头疼了。
他知道周永安说得对。
零食工厂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这种赚钱速度,恐怕就算是国内最顶级的零售企业都做不到,甚至连一般的工厂都赶不上这样的速度,如果这些产品真的在市场上火爆起来,那么一定会引起整个市场的轰动。
毕竟市场现在处于大片空白阶段,他们首先抢占了就会获得暴利。
不过一万五真的太少了,生产零食的成本少并不意味着从零开始建厂的投入少啊。
但是。
这样的一个商机,自己真的要放弃吗?
吴应雄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咬牙切齿地说道:"好!这件事情交给我好了,我先去联系看看场地和生产线,要是缺太多,我可以出钱但是我的占股就要变大了哦!"
周永安松了一口气:“没问题,那就要拜托吴哥了。”
周永安还以为要黄了呢,毕竟他本钱太少,吴应雄跟他又无亲无故的,完全可以踢开他自己单干。
没想到他居然同意了。
吴应雄拍了拍周永安的肩膀,转身就走了。
看着吴应雄离去的背影,周永安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他的计划成功了,吴应雄答应跟自己合伙开零食工厂,自己虽然占股少了,但是依旧可以通过零食工厂来获取巨额回报,而且还能够从零售工厂的利益中分一杯羹,自己赚了。
这将是他开的第一家工厂,虽然占股少,但是他现在本钱也少,只要积累了钱,加上他的对市场的预知以后还不是能躺着赚钱。
零食工厂现在有吴应雄帮忙,可以顺利的进行了,自己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周永安越想越开心,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他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美妙画面,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立一个庞大的集团,一边生产,一边卖东西,一边收钱,一边赚钱。
……
远在县城老家的赵若筠也在努力。
县城一中门口。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学生从学校里走了出来。
这一天跟平时没什么不一样,不过今天学生们校门口多了一家卖小吃的。
也是个简陋的推车,连个牌子都没有,旁边还放了桌子和凳子,准备给学生坐着吃的。
一个学生好奇地走过去问道:“你这卖什么的呀?”
赵若筠笑嘻嘻地说道:"我卖炸酱面!同学,你要不要尝尝,很好吃的。"
赵若筠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卤水的盖子,一阵香味飘了出来。
卖炸酱面?!
听到这个名字,所有人都愣住了。
卖炸酱面?!
这么简陋的东西居然也敢叫炸酱面!
不过,学生们却没有嘲讽,虽然没有听过,但是闻着味道很香啊,心里面顿时就馋了,想吃啊。
"哇,你卖的东西好香啊!"
"是啊,真的挺香的,我从没吃过炸酱面。"
"这是你自己起的新名字?真好听啊。"
听到周围学生对于自己卖的炸酱面的评价,赵若筠更加开心了。
她一脸灿烂地笑着:"那是当然,这是我自己自创的,味道很香的,你们快尝尝吧!"
“给我来一碗尝尝。”
“我也要。”
“给我也来一碗,加辣椒。”
……
看到周围人都围了过来,赵若筠很开心。
她动作麻利的给这些孩子做好杂酱面端到桌面上。
煮得刚好合适的面,浇上香喷喷的卤汁,里边还有肉,闻着都香。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吃起来。
赵若筠目光扫过这些学生们,发现这些孩子长得也很俊俏,一个个都穿着校服,书包却是五花八门的,看样子家庭条件也不错。
不愧是县城里的孩子,家里的条件肯定比普通的农民强多了。
赵若筠心里暗暗想到。
她可是在县城一中门口这里考察了好久的。
她发现还是学生的钱好赚,学生的钱都是父母给的,他们花起钱来根本就没有概念,特别舍得买东西。
尤其是买零食。
而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在这个年代算起高文凭了,前程远大,他们的父母一般都不会吝啬给伙食费。
她还不知道她老公周永安也瞄准了学生这个群体,夫妻两个没有商量过,想法却一致。
不过赵若筠的本钱更少,她选择在校门口卖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