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在教室内听到李信自己改名为李岩后,内心里充满了复杂之情。内心深处不断回忆起此人在历史上的轨迹。
历史上李岩可是李自成覆灭大明的幕后之人啊。不仅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还是重要的参谋人员。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他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夔州古城)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起义军。《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李自成与李岩初见面时“相得甚欢”的情景:李岩对李自成说,“恨谒见之晚”,李自成对李岩说,“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又说,“将军恩德在人,愿效前驱”,李自成说,“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由此清楚可见,两人谈得很投机,真是相见恨晚。
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一片石大战,大顺军闻得“辫子兵来了”竟然立时大溃。在建奴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退出京师,途中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之谗,杀害了李岩,部众离心,失去河南根据地,最后抢粮时竟被乡民程九伯所毙。
崇祯年间,大明帝国已经日暮途穷,苛政胜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在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杞县县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惨状让天性善良的李岩无法坐视不理,他毅然去见宋某,为杞县百姓请命。但宋县令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百姓的死活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李岩无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李岩作了一首《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际。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李岩的侠义心肠,但也很有些书生意气。财主们一向都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今却要反过来,他们又岂肯答应?因此,“劝赈”丝毫没有效果。
赈灾之事发生之后不久,杞县就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奇事,《明史·列传第197》是这样记载的:“会绳伎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
李岩入伙后,就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舆论宣传的奥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就是在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李自成从此走出隐伏商雒山中时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现出柳暗花明的转机。完全可以说,崇祯十三年后农民起义军的辉煌,李岩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的。
不幸的是,进京之后李自成对李岩的进谏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作风也不见了。就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昏昏然陶醉于胜利的锣鼓声中之时,李岩曾进谏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这原本是一副良药和清醒剂,但李自成的态度如何呢?“自成见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并不执行,终至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由于李岩的远见卓识,令其在军中树敌颇多,李自成命人杀害了李岩。
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失色,同部下商议对策。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附近的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敢暴乱者,也能及早平定它。另一谋士牛金星要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闯王当时没有回答。不久,闯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图,这时牛金星向闯王进言,要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闯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李岩死后,他在军中的好友宋献策也出走了,就这样李自成最后在湖北兵败被杀。
“李兄,李兄,你怎么样?”
从外传来一道急促的声音,向着教室内跑了进来。
“宋兄啊,没事,我没事的。”李岩看着过来之人说道。
“献策兄!”张波和马士英对着跑来之人打着招呼。
“张兄,马兄,小弟这里有礼了。”宋献策拱手说道。
“宋献策?刚刚想到此人,这就出现了。难道小蝴蝶的翅膀扇动了,让这两人提前认识了?看这情况,这两人关系应该还不错。”朱由校暗自思量着。
朱由校看着眼前几人在讨论着,并未出声打扰,反而带着众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回到皇宫后,朱由校召内阁,六部等人员来御书房。
过了片刻众人来到御书房后,等众人行了礼,朱由校便将这两天在京城大学的所见所闻,详细的对众人说了。
“各位爱卿,京城大学尚且如此,可见南京大学也不会好到哪里。今日,朕叫你们过来就是想说一说这两所大学应该如何办学,朕提前说一点,学校的校长要全部更换,每个学校设校长一名,副校长二名,教导一名,然后分成国学,算学,工学,法学。
国学就是学习咱们汉文化,下面可以另外细分多个科目。算学主要对接日常的算账,记账,银行系统,以及数学的研究和发展。工学就复杂了,涉及到工部,工程建筑,铁器研究等等方面,这个可以随着研究的发展继续成立新的科目。法学就是专门研究大明律,对律法进行新增和删减,给日常民间的告状争论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以后咱们要加大律法公正性,严明性。
现在大家来议一议各个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等,然后再招募其余学科的教师。”
众人都互相看了看,都在心里暗自叹气,这位爷太难伺候了,隔几天就给你找点事做,现在马上春节了啊,还在压榨劳动力。
温体仁向前走了一步,“陛下,对于人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朱由校想了想后说道,“要灵活,不能死板。学儒家,但不处处死板的用儒家。思想活跃,忠君爱国!”
众人想了想,这种人倒也不少。毕竟现在都会外面披一层儒家的皮,行的都是官场中的文化。另外,忠君爱国这个可就得看人品了。
温体仁思索了片刻,“陛下,微臣推荐工部侍郎范景文担任京城大学的校长。”
范景文?朱由校心里思索着此人的历史上的表现。原史中,崇祯帝自缢之后,官至工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的范景文立即投井自尽了。在他所留下的遗书之中,表示出的是一颗心怀愧疚的心。范景文因为不能够为明朝除去逆贼,洗雪明朝的耻辱,而万分遗憾。
“此人可用,准了!”朱由校说道。
施风来也站起来说道,“陛下,微臣推荐御史李邦华、刘理顺担任京城大学副校长。”
袁应泰也站出来说道,“微臣推荐施邦曜担任京城大学教导。”
接下来,顾秉谦推荐凌义渠担任南京大学校长。杨嗣昌推荐王家彦、孟兆祥担任南京大学副校长。郭成儒推荐吴麟征南京大学教导。
朱由校脑海中想起这些人在历史中的表现,李邦华,身为左都御史的李邦华在李自成破城之后写下一首绝命诗,便上吊自尽了。后被追赠为吏部尚书。
施邦曜,这位官员可是自杀了两次。第一次,在崇祯上吊之后,他深感只有如此才能够报国恩,便上吊自杀。但是却被仆人救了下来。施邦曜在醒过来之后,立即让仆人买来砒霜,将砒霜和酒吞服,遂死。
凌义渠,官至大理寺卿,凌义渠还是文学家和雕版印书家。在他得知崇祯上吊的时候,凌义渠悲痛万分,甚至用自己的头去撞柱子,撞得鲜血流了一脸。面对门生的劝慰,他也是大声地喝止,一人独坐着,将平生所爱的书一一焚烧。等到第二天,凌义渠写下辞别父母的遗书之后便悬梁自尽。
王家彦,北京城被攻陷之时,身为兵部右侍郎的王家彦便跳下了城以殉国。只是,王家彦在跳城之后并没有死,但他之后又上吊了。
吴麟征,任太常寺卿的吴麟征在得知崇祯死讯之后,便走到了路旁的宗祠之中,解带自缢。
刘理顺,这位任职左中允的大臣在得知崇祯上吊之后,便和自己的妻妾、家仆共十二人自杀了。
孟兆祥,在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孟兆祥便被家人劝导先逃命,但是他是坚决不肯,一直守着正阳门。直到北京城被攻陷的时候,孟兆祥也没有屈服,最终死在正阳门门下。之后,他的妻妾、孩子也一道投了井。
这些人在原历史中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表达了自己的忠诚,都是妥妥的爱国人士。
“都准了,众位爱卿推荐的人都很不错,随后内阁下文吧,春节后正式上任。还有,学校里面一律不得带仆人,不得打架斗殴,发现之后,严肃处理!如果有明知故犯的,交友当地锦衣卫以袭击官府罪处理!”朱由校想起那个叶桐澜的恶行,内心不由感到一阵的厌恶。
“微臣遵旨!”
“众爱卿下去赶紧准备吧,学校建立一定的保卫力量,严禁学校出现暴力现象,一旦发现,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录用!行了,你们下去准备吧。”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