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已经下班的顾峥来科研楼接他们两个。
几人在说说笑笑之间便回了家。
顾怀瑾的学历解决了之后,他便没有其他的后顾之忧了。
等他能带领着团队完成几个研究项目之后,他的研究生也可以顺利的毕业。
不过他的博士生依旧挂在林曦月的名下,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变动。
在回来的第二天,顾怀瑾便直接去到研究室上班。
离开之前他已经在所有的老院士研究室中学习了一圈。
现在的他已经有能力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了。
并且很多老院士对他的能力也赞不绝口,认为顾怀瑾目前已经有能力带领一个团队。
林曦月在跟几个老院士开完会之后,便决定让顾怀瑾单独带领一个团队。
她也没有给顾怀瑾指派子项目,而是将还未完成的子项目名单放在顾怀瑾的面前,让顾怀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项目。
顾怀瑾对这两份总项目的项目计划书已经掌握的七七八八,也知道目前有哪几个子项目适合自己。
所以在林曦月刚提出来的时候,他很快就选择了最适合自己,也是他最感兴趣的子项目。
确定子项目之后,林曦月给他分了一个研究室。
那个研究室距离林曦月的办公室并不是很远,刚好在同一层楼。
他之前的小研究是只适合自己独立研究,并不适合团队一起研究。
毕竟里面所有的实验仪器跟操作台等都是根据他的身高体型来定做的,并不适合其他成人研究员。
顾怀瑾在前几次的学习当中,也已经能熟练地采用一些大型的实验仪器跟设备。
就算有一些实验仪器跟设备自己弄不到,也可以让机器人帮忙协助。
因此现在的他完全可以在正常的研究室里进行研究,并不需要单独给他设立小型的实验仪器跟设备操作台等。
那个小研究室也只是作为他的一个过渡罢了。
不过林曦月并没有将那个小研究室取消掉,可能之后会用得到也不一定。
确定子项目,确定办公室之后,林曦月便将顾怀瑾的项目外发出去。
在整个研究系统中,子项目负责人那一栏多了一个名字,顾怀瑾。
不过顾怀瑾目前的研究室并没有研究员。
所以若是有研究员对顾怀瑾的项目感兴趣,可以申请加入他的项目。
在这时消息刚发布出来的时候,便传遍了整个天机基地。
上一次顾怀瑾在各个研究室里轮番学习的时候,众人就知道之后顾怀瑾很大可能性会独立开设研究室。
有很多研究员在上一次跟顾怀瑾一起合作的时候,便对顾怀瑾的项目感兴趣了。
因此也时时刻刻的在等待顾怀瑾开设研究室。
林曦月跟各个院士给顾怀瑾造的势,在这个时候也体现出来。
很多人对顾怀瑾的研究室十分心动,但是里面也有一部分人有些犹豫。
毕竟顾怀瑾的能力虽然强,但是他不像那几位老院士一样,经验丰富。
很多研究员进入一个研究室,不仅是想完成研究项目,更是想从中学习到什么。
因此犹豫的那一部分研究员是在考虑跟随着顾怀瑾能不能学习到东西。
也有一些比较果断的研究员,认为顾怀瑾的能力并不差。
况且加入顾怀瑾的这一个项目,又不代表着以后必须跟着顾怀瑾一起研究。
在这个子项目研究成功之后,如果他们想换研究室,也可以接着申请更换。
林曦月对研究员申请更换项目跟研究室并不太严格。
比起强硬的让这些研究员进入一个研究室,她更喜欢让所有的研究员能够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子项目。
所以在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若是研究员想申请更换项目跟研究室。
只需要完成目前阶段的研究任务,在不妨碍研究进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因此顾怀瑾的研究室招募研究员的通告刚发出去,系统中就收到了许多份研究员的申请书。
也有一部分研究员同样对顾怀瑾的项目感兴趣,但是碍于目前手头的项目还没有完成,所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顾怀瑾这一次选择的子项目并不是很大,只能算是一个中型的子项目。
难度相对来说,比他之前独立完成的子项目要高上不少。
但是这一次他再也不是单打独斗了,而是有许多团队伙伴一起完成。
林曦月收到那些研究员的申请之后,便将这些申请全部转交给顾怀瑾。
他的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顾怀瑾比谁都清楚。
顾怀瑾的速度很快,在收到那一大沓的申请书之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确定下来研究员。
将研究员的名单提交给林曦月之后,等所有的研究员到研究室报到,整个子项目即可开始。
而在这段期间,林曦月的肚子也已经有三个月大了。
只不过她的小腹只是有一个微微隆起的弧度罢了,穿上宽大的实验服,根本看不出来她有身孕。
所以竟然没人看出来林曦月怀孕的事。
在这段期间,顾峥如果有时间能提前下班的话,则会来科研楼接林曦月跟顾怀瑾。
只是顾怀瑾的项目才刚刚开始,所以很多时候都自愿在研究室里加班。
渐渐的,顾峥也习惯自家儿子这么忙,家里面也只剩下他跟林曦月的二人世界。
但是不管顾怀瑾怎么忙,他同样时时刻刻的在关注林曦月的情况。
确定母亲在办公室里很安全,他才放下心来接着完成手头上的工作。
虽然这是顾怀瑾第一次真正的带领一个团队,真正的成为一个子项目的负责人。
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却十分老道。
很多研究员还以为需要跟顾怀瑾多磨合一番,但是却发现顾怀瑾做事有他自己的那一套。
不管是顾怀瑾的科研实力,还是他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等,都让所有的研究员赞不绝口。
所以这些新加入来的研究员跟顾怀瑾根本不需要多磨合,很快就成为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
这个团队的实力不亚于任何一个老院士带领的团队。
研究气氛也十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