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嘉郡府衙,刘谌弄出一个商会,任命魏延的族人魏朗为都督,封他一个都亭侯。
魏延是刘谌比较喜欢的一个武将,可惜穿越过来的时间太晚了,没有挽救上他,算了,遗憾总是难免的。
太守张护雄说:“大王,铁业钱财耗费颇多,府衙无钱筹建。”
刘谌笑笑说:“没事,孤王有钱。”
刘谌看看下面的众乡绅,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相信他们比自己了解山上的矿产。
“各位乡绅父老,本王绝对不会亏待大家,谁家的山上有石炭?或者墨石?”
一个黑瘦老头说:“禀大王!我家山上有石炭。”
“你家在哪里?”
“流沙河西面的李溪沟。”
“你叫什么名字?”
“禀大王!草民李雄。”
“好!孤封你为商会石炭县丞,专门为孤采收石炭。”
“谢大王提携,李雄为君死!”李雄跪下感恩戴德。
“李雄,起来吧!你怎么发现石炭哪?”
“禀大王!我家有秘法找石炭,先观察土层的颜色,寻找埋藏较浅的煤炭;根据地面上草木颜色的深浅,判断地下煤层的厚度。
另外,有铁的山上容易找到石炭,铁石能共生。”
咦?刘谌纳闷了,难道你们的鼻子能闻到煤炭味?
“你们怎么采石炭?”
“禀大王!石炭的挖掘开采也被称为攻煤、伐煤、凿煤。采碳的方法,一般有巷道布置和回采两个方面。
先挖矿井,井内挖巷道,凿井见到碳之后,再开路下山,便完成了巷道布置的准备工作。最后沿碳层走向挖掘,令奴隶搬运出去。
凡竖井都令人气短胸闷,还需凿通风巷道,既是掘进,也是采煤,采掘合一而出。”
“好!”刘谌说,“你把族中秘法坦然相授,孤王甚是感动,封你为商会副都督,待采出石炭之后,另行封赏,决不食言!”
李雄叩拜:“谢大王!”
“嗯,起来吧!拨于你十万钱,你召集愿意采碳之乡绅,多雇民夫采碳,然后交由楼船将军张营运去南安郡卖钱,你还要派亲信之人去南安郡府衙领卖碳之钱。”
“喏!”李雄欣喜若狂,霸王给钱花,采碳之钱还归自己,真是个好君王啊!
李雄发自内心的支持刘谌!恨不得振臂高呼:怀疑刘谌当皇帝!
刘谌也暗自得意,恨不得大笑三声:煤炭到手!天下我有!
呵呵,当君王就是便利!给钱给官后办事效率肯定高,不用君王多操心,下面的官员一定会拿出成绩来见君王的!
拿不出成绩,臣子恐怕会羞愧不已!
万丈高楼平地起,煤炭就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有了煤炭,接下来就是古代炼铁术了!
刘谌笑眯眯的问:“谁家里有铁山?”
“我有!我有!”
几个人争先恐后起来,好像看到天上有一堆馅饼。
“谁家既有铁山又有铁匠?”
刘谌步步为营,引导乡绅向炼铁术靠拢。
“我有我有!”
还有两个炼铁术的竞争者。
吆呵!三国时期蜀国民间炼铁这么普及吗?
刘谌提高筛选难度!
“谁家既有铁匠又有烧铁炉子?”
“我有我有!”
两个渴望当官的豪强世家没有一个后退的!原因是三国末期,朝廷对盐铁业的控制很弱,有条件的豪强世家就会私下里偷偷炼铁。
豪强世家私自炼铁是为了造刀枪兵器,乱世就可以保护自己,或者可以反抗朝廷。
不过,在刘谌的利益诱惑之下,他们通通跳了出来!
“不要争!”刘谌大声说,“人人都有官做!”
刘谌拉拢人心的方法简单粗暴!
“左手边这位老伯,你家在哪里?”
“禀大王,老汉家住九襄镇。”
“好地方!你家的地形地貌是什么样的?有溪水河流吗?”
“我家西北有小山唤做晒日坡,东临流沙河,坡上有晒月溪。”
“噢?晒日坡上晒月溪!地名又叫九襄镇!一定是藏龙卧虎之风水宝地!你给孤王说说你们的烧铁炉。”
“禀大王,草民在山坡农田里,挖土洞垒石头建炉子,做为炼铁的场所。
草民不敢在大王面前浮夸,我家铁炉勉强能用铁矿石炼出一些劣质的生铁。如达不到大王期盼,请大王责罚。”
这个老汉虽然渴望当官,但是颇为谨慎,炼铁不比采石炭那么简单,搞不好会犯下欺君之罪,会被砍头的。
“噢,孤王不怪你,你仔细说来,南安郡有官府的铁匠,可以来帮助你炼铁,然后你们炼出来的铁,无论好坏朝廷一律买下来。”
君无戏言,老汉把心放肚子里了!
“禀大王,我家铁炉高十八尺,底圆十尺,中间部位较粗,炉壁厚三尺。高炉外皮用砾石砌墙,内用沙质耐火土砌成。”
刘谌点点头,一个古代土造小高炉不错了!它是具有现代鉄厂所沒有的优点,比如投资少、构造简单、技术容易为百姓所掌握、建设时间短等等。建立座18尺的高炉,可获得年产3000吨的生铁的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