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刘谌睡醒了!伸了个懒腰,嘴里念完诸葛亮的一首诗,转头就看到廖堂在案几前喝茶。
“大王醒了吗?刚才是在念诗经吗?”
“嗯!你没听过诸葛丞相的诗歌吗?”
“听过诸葛丞相的《梁父吟》,还听过曹操父子的诗,你念的诗很不错,有点丞相之风。”
“你能听出来?说说看!这首诗记录在皇宫里,你们见不到的。”
“听你读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真不愧为是一首好诗。”
“你有什么高深的理解吗?朗朗上口太平淡了!配不上诸葛丞相的品德。”
“哦!我知道先帝三顾茅庐的故事,这首诗想必是丞相见先帝的时候所写的。”
“很高深吗?不见得啊!”刘谌觉得廖堂不懂文学。
廖堂微微一笑,看出了刘谌的疑虑。
“大王!庄子梦蝶的故事与丞相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处。庄子·齐物论曰: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丞相在草堂春睡已足,已经从美梦中醒来了,可窗外的太阳还在慢慢吞吞的移动。这句更深层的意思是表达丞相虽然超然物外,遗世隐居,却从未放弃心怀天下、等待伯乐到来的雄心。
大王!我这样解释你满意吗?”
“满意满意!还能更高深莫测吗?”
“大王很无聊吗?怎么不去帮商会炼铁?”
“廖叔,别那么认真嘛!我们瞎聊一会呗!”
“大王!我真搞不懂你脑袋里装的什么?”
“军师你别那么严肃嘛!考考你,诸葛丞相的师父是何方高人?”
“南阳隐士司马徽。”
“军师有所不知,皇宫内有记载,丞相还有一个师父,比司马徽还厉害。”
“是何方神圣?”
“汝南凌山,有一个人叫邓公玖。司马徽就带着丞相上了凌山,经过他的引见,丞相得以拜邓公玖为师。”
“邓公玖?世外高人吗?”
“嗯!邓公玖平时什么也不给丞相传授,但丞相毫无怨言,每天都是恭恭敬敬地侍候师父。就这样过了一年多,邓公玖认定丞相是一个虔诚无比、极渴慕学问的人后,才把《三才秘箓》、《兵法阵图》、《孤虚旺相》等秘籍拿出来,让丞相揣摩、研究。
后来,邓公玖考察丞相从书中领悟的东西,发现丞相已尽得书中之奥妙,非常高兴,于是就马上结合当时天下的大势,向他讲论起五行的奥秘。
他说:现在汉的国运已经奄奄一息了,汉属火,火生土,孙坚因为修整过汉诸位皇帝的陵墓,所以属土,他的儿子也因此在江东立下了基业。而与火土为敌的,是水,北方属水,那里现在属于曹操。
丞相听后说:曹操为国贼,孙权是窃取皇权,发号施令!当此乱世,看来我只有躬耕于野,不问世事了!”
邓公玖回答:不然,你拥有如此的才能,如果不济世救民的话,就不能算是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丞相问: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邓公玖说:你应该出山,去辅佐一个人。然而出师必有名,出处必以正!方今天下,只有一人值得你辅佐他!
诸葛亮忙问是何人。
邓公玖答:刘备,乃汉室之胄。你如果辅佐他,必能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
军师,这就是丞相出山的记载!
丞相足智多谋,擅长天文地理,五行八卦,料事如神,善于用兵,精于算计,有经天纬地之才,每次遇到战事都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你服不服?”
廖堂皱着眉头说:“服服服!你从哪读来的野史裨论?”
刘谌哈哈大笑说:“先帝亲口传出来的,你还敢不信?”
“先帝能说这些?着实难以相信。”
“军师你想一想,当年先帝和丞相同吃同住,无所不谈,所以丞相把知心话都告诉先帝了,要不你也把你们鬼谷派的秘密告诉我?”
廖堂更是紧锁双眉,冷哼一声:“等你匡扶汉室之后再说吧!”
廖堂心想你不可能会知道,我师祖鬼谷子活了二百多岁后羽化成仙了!鬼谷子就隐居于阳城云梦山附近的一座山谷"鬼谷岭"修道致学。
据说该谷丘高沟深,林木茂盛,鬼火闪动,深不可测,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鬼谷子就在这里,每天静修、打坐、看书、致学,除了与墨子等大师上山采药外,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神仙般生活。
匡扶汉室?目前还很困难啊!因为司马昭很强大,兵多将广,而蜀汉还剩下一万多人,打一次败仗就全完了!
刘谌硬着头皮说:“匡扶汉室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廖堂笑了一下说:“莫非大王比项羽还厉害?”
刘谌有点泄气,项羽多牛掰啊!还不是乌江自刎?连心爱的虞姬都保护不了!
刘谌不想悲剧重演,就必须扭转乾坤!
怎么扭转乾坤呢?
现在帮手很多啊!左边鬼谷门派,右边墨家弟子,中间还有诸葛亮的钢铁工业,背后还隐藏有火药,简直就是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