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朝会结束了,刘谌点了陈寿、马亮、董策、杜毗杜秀随同出行。
南安郡东北十里,方圆几里的平坝良田,良田的东北边缘是一座小山,就叫女儿山。
花溪公主的女兵就在这里屯田。
这三千亩良田是董策家和篆吏张郁家的,从中间划出五百亩给女兵屯田。
本该养育孩子的夷女,却要参加战斗,这是刘谌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刘谌非常赞同诸葛瞻的屯兵内政,战争让女人走开。
刘谌过来看望女兵,给每家每户送一袋谷子和一小坛麻油,这个麻油很贵重,只有豪强大户才能吃的上,穷人都吃水煮菜。
三国末期,榨油坊还没有出现。
刘谌来干什么?对!做好事来了!帮助这一千女兵弄榨油坊!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
刘谌不清楚自己能在三国末期呆多久,或许是一辈子,只要是君王的身份,就一直要帮助穷苦百姓,帮助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平坝田埂上,刘谌等人参观农作物。
油菜花开满地金,颇觉春容属菜花。
坝子上种的称为胡菜,就是后世的油菜花,还有胡麻,菽菜等农作物。
但是农民不懂得榨油,因为物理压榨需要很大的力量,要么利用水力,要么就是有强壮的劳动力。
现在条件成熟了,女兵屯田营中有三百个魏军降卒,个个人高马大,跟驴子一样有劲!
刘谌卷起王袍袖子,指挥降卒砍倒两棵大松树,制作大木杠子、木楔子、木椎等榨油工具。
同时,陈寿等官员按照刘谌的部署,带领女兵收集油籽。
展现神力的时候到了!刘谌去砍凿大石头,制作出七个扇形大石盘,然后拼成一个大石磨。
这下陈寿、杜毗、杜秀他们就看懂了!大王把犍为工坊的铁匠技术传输出来了。
刘谌造出来的榨油石碾,石碾直径约十八尺,厚度约三尺,由七块大石拼凑而成。
没有千斤神力无法完成此壮举!
营寨里,董策让女兵在家里把油籽粉装入蒸笼,一直蒸到锅内大冒热气,蒸到芳香扑鼻。
蒸到一定火候,就拿出来打包,最后将油籽包一块块整齐地码放在石磨上,用木楔挤紧,装好后就开撞榨油。
石磨上有七个大木杠子,刘谌示范一下,用木杠子压榨油籽包,被挤榨出的油便会顺着槽眼流到一旁的油桶内。
原来榨油就是这么简单!有一把子傻力气就行了!
三百个降卒轮番上阵,干了一下午,压榨出一千斤麻油。
满营飘香,收获满满!
刘谌擦擦汗水说:“董策,学会了吗?”
董策躬身说:“多谢大王给微臣传授榨油之术。”
“没什么,都是邓锯他们墨家弟子的机关术,你们家族先用着,还有你属下篆吏张郁家也可以用,其他陌生人不要传输,你们两家先挣钱,明白了吗?”
董策感激的说:“喏。”
“嗯!”刘谌又对马亮说,“马亮,这一千斤油价值几何?”
“禀大王,麻油一斤三十钱。”
一斤油三十个五铢钱,油价可真高啊!怪不得穷人吃不起。
“好!这些油你安排人卖到成都去!卖油钱董策和张郁占八成,你占一成,女兵占一成。”
这样分钱好像没有刘谌什么事!
刘谌不说,董策和张郁不敢不说。
董策和张郁齐齐跪倒说:“臣不敢接受。”
陈寿拱手说:“大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应得三成,以充实国廪。”
“好吧,你们起来吧。”刘谌扶起董策和张郁。
刘谌转头问杜毗:“你们眉山武阳的穷苦人家有口粮吗?”
“禀大王,卑职无能,最穷的人家只有上顿,没有下顿。”
“这不怪你。陈寿,国廪还有余粮吗?”
“大王放心,从东吴采购的粮食源源不断运来了,足够一年食用。”
“你办事,我放心!杜秀,你找陈寿司农令领赈济粮,你们官吏把粮食送到每一个最穷的人家,一定要让他们吃饱饭。”
“卑职一定办好此事。”
“好。杜毗,你回去后走访大户人家,让他们选地种油料作物,当然还要保证口粮用地,把收获的油料籽运到董策和张郁家来,由官府给钱,董策和张郁负责加工,由马亮负责买卖,由陈寿负责分配各家收入,各司其职,都听明白了吗?”
“喏。”众人齐声回答。
刘谌弄出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把南安郡周边的豪强大户捆绑在一起。
嘿嘿!合作共赢嘛!大家一起匡扶汉室!
刘谌又问马亮:“你去荆州所见如何?”
“禀大王,吴国大都督陆抗持续数月攻打巴东郡。我回来的时候,魏南郡城出兵攻打荆州。末将估计陆抗很快就会撤兵。”
“罗宪将军怎么样了?”
“罗将军痛骂吴狗,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苦战数月,实在令人敬佩。末将见白帝城已挂魏旗,想必陛下已降诏令将军降魏了!大王,不如我去见罗将军,劝他回归大王。”
刘谌叹口气说:“算了,就算罗宪归汉,孤王也守不住巴东,魏国和吴国会联合起来攻打我们。”
“末将明白了。”
“你招募的匠人怎么样了?”
“末将已招募来木匠人二百,铁匠人一百,皮匠人五十,均已安置在犍为工坊。”
“好!你这边事了了之后,再乘船东去,走远一点,持续给孤王招募匠人。你还不知道,孤王令汉嘉郡采铁,用船运来犍为工坊,还需要很多匠人。”
“喏,大王放心,微臣一定发动家族力量招募匠人。”
“好!你办事,我放心!”
刘谌一定要招募很多很多的工人!
没有工人,工业就发展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