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的定义一出,几位院士们心中的情绪也被林一调动起来,尤其是昨天过来见识过元宇宙集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几位院士,隐隐已经察觉到了,这可能又是一个无比领先的技术概念。
“请看。”林一打开电脑和显示屏,这是一个类似于元宇宙3d编辑器的玩意,由于屏幕非常大,几个院士围在林一身后也能看得很清楚。
“按照大家的主流认知来看,我设计的完整版天工,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组成。”
天工的设计集结了《人工智能理论》的精华和林一所有循环里面的所学,如果仿真工业软件算是工业制造的重器,那么天工称为工业制造神器不为过。
“天工,与传统的仿真工业不同,我在这里将所有的工业元素数据化了!包括规则数字化,材料数字化,制造工艺数字化等等。”
林一的话音刚落,就让众人大吃一惊。
因为林一的思路太过超前,字少内容多,单单一句工业元素数据化,按照现在的技术认知来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过于强大的功能,反而让大家一时间不敢置信。
“我先和各位分享天工的工作原理吧,请各位指点。”林一开始将他的设计理念娓娓道来。
“天工内核,也使用了女娲的深度学习方法,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现实工厂进行模拟,可以看做是一个专门用来制作产品的虚拟工厂游戏。”
“最原始的天工只添加了最基本的规则,其他专用的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环境等等规则都可以通过扩展接口添加进去,丰富整个天工平台,增加其他产品种类的适配性。”
林一这里说得轻松,实际上如果不是有小柒全球各路收集这些真实的实验数据,并且帮忙录入,给多10年时间,他也不可能完成这个最基础版天工内核。
在座院士也是有点明悟,似乎有点玄幻,但是似乎又有点合理。
“想要在虚拟工厂中设计产品,除了天工内核以外,想要实现完全虚拟,就必须将所有元器件及材料进行数字化。”
“因此我也使用同样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材料数据库,我称之为‘乾坤袋’数据库。”林一对于自己起名字十分得意。
“……”几位院士也是无语,感情真当玩游戏呢?
“乾坤袋也有对应的接口,可以很方便的让使用者,对虚拟工厂的结构或者器件的材料属性赋值。”
林一在这边讲解,谢院士如在课堂的学生,举手示意:“小林,你的乾坤袋与现有的材料数据有什么不同吗?因为你提到的材料数据库也是我的一个研究课题。”
“谢院士,我们的乾坤袋与其他的材料数据库有一定的共性,我们尽量适应现有材料数据库标准。因为材料数据库根据不同领域有各种划分,半导体、汽车、航天等等不同,而每个细分领域又可能有数十万种材料之多。”
“以我们元宇宙半导体的虚拟工厂为例,乾坤袋里面装的自然以半导体制造材料和元器件为主,存储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原子结构、电子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等信息。”
“仅仅如此还不够的,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行业,需要了解相关工艺中材料、气体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热力学机制、反应机理以及动力学机制,也需要清晰明了。”
“因此,乾坤袋也如同其他材料数据库一样存储材料的反应机理,而这些机理需要一定的真实试验获得参数,想补全这个反应数据需要投入很多人力、时间、资源成本。”
“对比其他材料数据库,乾坤袋因为采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所以具有成长性。这里的大数据不是指数据量的“大”,而是指存数据样本的完备性和材料样本的多样性。基于数据库中数据的共同趋势,通过这样的共同趋势训练,可以预测虚拟大多数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林一边说,边在电脑上将“乾坤袋”打开。
只见电脑屏幕上的操作界面由元素周期表组成。
“目前,乾坤袋已经收录了17万余种材料的相关数据。如果我们想要查询某种化合物的性能,只需要点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系统会自动弹出所有与之相关的化合物,同时还可以预测其各种反应。”
众人看到这个数据库一脸惊愕,华科院都未必有这么全的材料数据库,谢院士问道:“你们哪里这么多数据啊?”
这些数据哪里来的,自然不会是林一亲自做实验得来的,当然是小柒顺手牵羊复制过来的。
林一也解释不了来历,只能一脸诚恳地说道:“是一位好朋友赠送的。”
他的内心则是:我林一从不骗人。
吴院士则摆摆手,示意不要刨根问底,每个公司都有其隐藏的秘密,他说道:“事实上,我国研究人员一直使用国外材料数据库,国外数据库不但对国内研究人员在材料信息显示上有所保留,而且对我国的数据安全也有威胁。对方能通过监测我国研究人员访问行为获得我们材料研发的信息,不利于我国材料学的发展。”
“我们已经着手想牵头建立属于华夏的各行业材料数据库了,没想到你们先一步填补了我国材料学领域无大型数据库的空白,今天真是令我惊喜不已啊。”
科学虽然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
更何况吴院士这种带勋章的,估计没少为华夏的科研安全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