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从私人关系上来说,我得提醒提醒你,梨河酒厂这可是个烂摊子,政府当初连续拨了三次款,都没能救得了这个厂子,换领导,换厂长,换设备,这些方法都试过了,也都没什么用,家里挣点钱不容易,可别糟蹋了。”
李晓东听了也是心里一惊,在家里和李峰聊的时候,还没有说到这么详细的地步,现在看来这梨河酒厂真的就是个烂摊子。
不过虽然心里面有些惊讶,但李晓东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
见李晓东不为所动的模样,姜国龙继续劝阻道:“政府这些年每次都拨款上百万,可是连个响都没听到,现在梨河酒厂是什么情况,你也应该都了解了,如果真的要收购梨河酒厂的话,最起码需要上百万,只要开动机器,还会有大量的水电费,机器维修费,这些额外的费用,接下来又是百十来万,再说了,生产还需要有原材料,粮食酒反季的话,还需要有粮食库存,生产机器一旦开动,每天的成本都不是个小数目这些,你都考虑了吗?”
“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的困难,梨河酒厂又怎么会卖不出去?”
“都知道这是块肥肉,但也都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一旦接手,那就再也甩不掉了。”
姜国龙好心好意的劝阻着李晓东。
在他看来,梨河酒厂已经面临着崩溃,根本没有任何挽救的可能,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是不希望李晓东去接手这个烂摊子的。
李晓东缓缓的说道:“国龙,你为什么一直劝我呢?其实我接手这个梨河酒厂对你也是有好处的呀。”
姜国龙沉吟了下,然后说道:“对我确实有好处,但我不能因为对我有好处就把你坑了呀,这件事情必须得慎重,做决定之前要好好考虑考虑。”
姜国龙也知道,如果促成了这件事,如果梨河酒厂通过他的联系卖了出去,那对他而言,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政绩。
可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稍有不慎,李晓东就有可能倾家荡产,他必须把这件事的利弊说清楚,于情于理他都不能把李家给坑了。
李晓东也没想到这梨河酒厂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现在看来情况远远比想象中的更严峻,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收购梨河酒厂的想法,因为他出门的时候,李峰就说了,梨河酒厂越烂,收购的价格也会越低,只要稍加整顿,必然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到那时候赚钱就犹如滚滚流水,一发不可收拾。
而且出门之前,他就和李峰商量过了收购酒厂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李峰的想法很明确,那就是厂子里以前拖欠工人的工资,拖欠的各种费用,能不承担就尽量不承担,就算承担的话,也要从购买梨河酒厂的费用里扣除。
至于生产购买之后,厂子里最需要的就是高粱,玉米,这些都不是什么比较贵的原料,苑陵市和梨河镇就大量的产出这种原料,到时候只要机器开动了,生产出来的酒能销售出去,资金就能流动起来,原料可以一批一批的进,资金压力也不会很大。
李晓东缓缓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和小峰商量过了,购买酒厂的话,钱不是问题,后续的开支也没什么问题,不过有几件事必须得事先确定一下,否则的话,酒厂再运转起来可能会有些麻烦。”
姜国龙缓缓说道:“你是真的确定要收购梨河酒厂吗?”
李晓东点头说道:“确定。”
听到这个答案,姜国龙的心情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刚开始,他只是想帮着李晓东出出主意。
现在,他决定把这件事促成。
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事之前都会经过缜密的考虑,收购梨河酒厂的利与弊自己也讲清楚了。
既然李晓东还是想要收购,那就证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再出言阻拦,反倒不美。
更何况,这件事儿如果办成了,对他也是有巨大好处的,对于市政府而言,也能甩掉一个不小的包袱,到时候自己在苑陵市的威信又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谓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姜国龙说道:“晓东,具体是哪些事,你把顾虑跟我说说,我来帮你琢磨琢磨。”
李晓东说道:“首先是梨河酒厂以前拖欠的工资和费用,这个我不能接手,如果接手了,厂子马上就垮了,到时候别说开工生产了,我连老本都要赔进去。”
姜国龙点点头说道:“这个确实是个不小的问题,这样吧,我想想办法,让市财政把这一块窟窿补上,其实梨河酒厂欠的那些债并不多,现在主要是梨河酒厂每天都在产生新的债务,窟窿越来越大,财政方面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停止了拨款,你要是肯接手的话,债务这方面,我直接给你解决了,把这个包袱彻底甩掉。”
姜国龙心里清楚的很,梨河酒厂现在所欠的债务也仅仅只有百万左右,不是财政不是承担不起。
现在之所以不再拨款,主要是不想在这趟浑水里面搅和了,如果帮梨河酒厂把债务还了,那接下来就是要给工人开工资,如果工资开了,那厂子生不生产?
生产的话还要继续拨款,拨款又会造成亏损面增大,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市财政宁愿把这块事情搁置,也不想再去招惹这个烂摊子。
姜国龙答应的爽快,倒是让李晓东有些吃惊。
在李晓东看来,如果要买梨河酒厂,肯定是要把债务一起接过来的,否则就是侵吞国有资产,刚才之所以提起这件事情,主要还是因为李峰在他出行前再三叮嘱,让他不要忘了这件事。
不然的话,他还真有些不好意思提,毕竟这个条件在他看来,实在是有些过分。
然而李晓东并不知道,现在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期,所有的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根本就没个固定标准,也没有出台专门的行政法规,各个地方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