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1640四海扬帆 > 第27章 金三角2

第27章 金三角2(1 / 1)

云南。

闰三月,鞑靼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自滇西撤军,八旗有部分军队不愿长驻云南,多尼随即命梅勒额真噶褚哈、玛尔赛率一部兵先行班师。

这支八旗兵留下战马铠甲,只带随身武器轻装经贵州返回湖南,在湖南开始坐船,沿湘江、长江经镇江大运河返回北京。

多尼无意间做出的决定,让一支八旗野战部队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点,对长江南京战场造成致命的决定性影响,结合1658年洋山群岛那次摧毁舰队的风暴,或许鞑靼人真的有天命。

其余八旗兵继续驻于昆明。

云南的特点是山多,都是茫茫高的大山。

山间盆地被称为坝子或是甸,甸一般比坝小。

坝子是人口相对密集区,发展成州县,滇西地区交通不便,这些被山脉割裂的坝子比较独立。

吴三省和沈炎军兵家属近万人,从南甸南下,走至镇康府停下,此时粮食已经吃光,部队开始杀马。

更南的孟定一带被前期到达的明军反复收割,野无所掠,再向前走,部队只会解体。

吴三省只得命令部队转而向东,攻打勐缅司。

没有退路的明军围攻土司城寨,砍木头造攻城器械,集中最后的火药和弓箭掩护士兵爬梯子登城,明军杀红了眼,三天血战后攻进城,勐缅司的物资让明军喘了口气,从死亡线上爬回来。

明军在勐缅休整2月,搜集粮食,杀掉当地老弱,掳掠青壮和牲畜继续向东,渡过澜沧江,进入威远土司州,如法炮制了一遍。

从威远沿着南诏开辟的贡象下路向南,小队骑马10天即可达车里宣慰司城。

威远深藏于无量大山中,未过兵,坝区雨热条件很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关键是有粮食。

明军及家属、掳掠人口人数近2万,牛马山羊2000多头。

吴三省决定在景谷等待秋收,派出先锋先期进抵车里寻找李定国的踪迹。

永历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1659年11月13日。

元江府派人经普洱到景谷,泣血求援,吴三省和沈炎这时才发现元江府居然有一支友军。

七月,元江土司那嵩与石屏总兵许名臣、高应凤、建水土司龙赞扬起义,占领石屏,进军蒙自。

鞑靼统帅多尼与一半八旗兵留守昆明,派固山额真卓罗率另一半八旗兵与吴三桂出兵滇南。

元江明军自石屏等地撤退,守御元江府城。元江坝子位于茫茫的哀牢大山中,元代凿通道路之前基本与世隔绝,如今是扼守滇南至滇西的道路咽喉。

那嵩派出数波使者寻找李定国,两个月了一直联系不上,倒是在普洱听说景谷来了一支明军,一队使者转而北上,找到吴三省。

沈炎与吴三省商议后,当即决定援助,明军越来越少,吴三省不可能见死不救。

明军马匹最少时只剩下不满一千,在勐缅和景谷获得一些补充后有所恢复。

沈炎选出1000马,挑500兵,1人双马,随使者出发。

援军先南下普洱,再经恭顺州向元江开拔。

沈炎所走是明朝境内最险峻的道路,狭窄的官道穿梭于高山峡谷间,连续出现三四十公里的长上坡和长下坡,早晨常被强烈对流空气造成的抬升雾气笼罩,什么都看不见,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千米深的大峡谷,对人和马都是巨大的考验。

沈炎在十月初七抵达元江府,吴三桂2万多军队在七天前重占石屏州,距元江近在咫尺。

守城军民手持刀剑,沉默地看着这支寥寥可数的援军。

那嵩的正衙,元江府头面人物都来了,有那嵩、那焘、高应凤、许名臣、孙应斗、那嵩女婿,沐天波次子沐忠亮。

听回报的使者说未联系上李定国,元江诸将唯有仰天长叹。

高应凤恨道:“当初真应该与晋王约妥后再起事。晋王移兵北上永昌府,吴三桂必率大军西进,我等再乘虚直捣昆明,使吴三桂腹背受敌。”

孙应斗皱着眉,“老高,吴三桂就要兵临城下,现在说那些还有什么用?”

许名臣对那嵩道:“部院,吴三桂差人送信,只要你献出我和老高,你仍然可以继续做土司。”

那嵩猛地一拍桌子,“吴三桂在放屁。我们三个同心起事,怎么可能因生死易心?”

那焘搓着手掌道:“我父亲给吴三桂写了回信,把他从甲申年起的罪行全罗列了一遍,信封署衔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拆。”

许名臣摇头苦笑,“部院何必如此,这下你与吴三桂再无妥协余地了。”

那嵩脾性率直,“打就是,大不了与城同殉。”

沈炎双手抱拳,向在座将领朗声道:“没有那么悲观,各位,守元江是必败之战,不如与我一起撤走。”

那嵩摇头道:“元江是我祖宗基业,与其被人追到天荒地老,死在不知所谓的荒郊野岭,不如就在这元江府战死吧,对得起天子对得起祖宗。”

沈炎急得一跺脚,“那部院,你们在云南不知道,我们广东在南洋有所布置,只要向南撤到八百宣慰司,大家都能活。”

“八百,清迈?”八壹中文網

“是,部院有地图吗?”

“当然。”

许名臣等人听得一头雾水。

元江府是滇南交通咽喉,那嵩对南面的邻居很了解。

沈炎详细讲了金三角的局势。

那嵩扯断了几根胡须,“暹罗王确实在北征八百,他会接纳我们吗?”

“我保证,纳雷王的态度没有问题。”

那嵩在堂中来回走了几步,迅速下了决心,“只能如此了,那焘。”

“父亲。”

“你带城中的老弱妇孺撤走吧。”

“父亲你呢?”

“我在元江挡住吴三桂,否则你们走不掉。”

“不行……”

那嵩一巴掌把儿子抽到地上,一个字一个字咬牙切齿道,“我在这里,还没你说不的份!”

许名臣嚯地站起来,“那部院,我与你同守元江。”

那嵩笑着,“许镇台。”

当夜,元江府准备远行。

那嵩开城,允许属民出城自谋生路。

1659年11月22日,小雪。

那焘在哭泣中率愿走的军民踏上西去之路,与之同行的有明军、家属共4000人。

元江城内,那嵩、许名臣和300多士兵,300多不愿成为累赘的老人留守。

11月23日,吴三桂围城。

鞑靼战旗满山满谷。山顶,沈炎收起望远镜,转身离开。

明军一边撤退,一边用大石、巨木堵塞道路。

吴三省的部队与沈炎会师,明军控制下的人口超过2万5千人。

1660年正月。

参与磨盘山血战的三总兵之一的高文贵病死,杨武窃居其位,拐骗这支战斗力很强的明军东走。

吴三省集结大半野战力量于途中拦截,杀杨武,收其兵3896人,马2200匹。

明军继续寻找晋王,吴三省确认李定国不在车里,他在孟艮遇到麻烦。

定国所部到处搜缴粮食,逼反了孟艮土司,明军陷入与土司战争,缅甸北部掸邦惊恐于明军可能的入侵,集结兵力增援与定国作战的孟艮。

定国倒是没有直接危险。

从广西南宁撤退的贺九仪部步骑近万,到临安府时昆明已失守,贺九仪率部在几个月前经元江撤至西双版纳,后与李定国会师,这支明军未经战损,实力比较完整。

定国兵力超过1万2,土司和掸邦拿他是没办法的。只是土司隔绝了道路,吴三省部以家属和裹挟人口为多,若要一路打过去相当麻烦。

车里被贺九仪扫荡,地里无粮了,景谷人口逼近3万,绝撑不到下一个秋收,如果不想妻小挨饿,吴三省只剩一条路可选,沿贡象下路继续向南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盛唐剑圣 王朝游戏:我有国运推演系统 家父乃岳飞,我真不想造反 汉末威王爷 大明督师 踢开永乐 北宋钜子 拐个国师做相公 三国如烟 南宋之还我锦绣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