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晨昏定省,是晚辈们平日里最重要的事情。
孟氏体恤小孩儿还要多睡觉长个儿,便很少叫孩子们大清早起来给自己请安,不过隔三差五来便可。
今日得闲,没有旁的安排,絮儿便带着人去给孟氏请安。
孟氏惯常是早起的,等絮儿她们来,正在屋子里指挥丫鬟小厮给贾放书房里的书拿出来都吹吹风,免得发霉蛀虫。
见两个小姑娘来了,便叫她们一块分门别类的摆放好。只是小姑娘们都是一边闹着玩,一边摆放的,特别是絮儿这个喜好看杂书的,见父亲书房里还有一本《夜航船》,便爱不释手,拿着书去一旁翻看了。
这书写的是生活百科,甚是有趣味,叫絮儿正经的研读文章她是不爱的,但这种小杂书,她便能看得津津有味。
孟氏见她拉着惜春一齐去翻看书了,便摇摇头:“算了,原也不指望你。”
又瞧见她二人带来的丫鬟却都在认真帮忙,特别是茯苓,心细,把那些书都要抚平一遍才好,又笑道:“你们姑娘倒好,把你们各个教的都念书识字的呢,听说茯苓还会作诗了?”
“回奶奶,原是姑娘拿我寻开心,胡乱玩呢。”茯苓有些不好意思。
絮儿自然记得茯苓是个底子好的,连林姐姐都教过她作诗,如今在她身边,她也没忘了,便教过她一点。
其他人愿意学的,她也都教。
别的不说,絮儿便有怪毛病,身边的丫头们,特别是近身伺候的那些个,絮儿都且叫她们认字的,不认字那都伺候不了她,又替絮儿平日里整理书整理习惯了,故此对这些个活计很是上手。
一旁绿雀就笑:“茯苓是顶好的,奶奶可别嫌弃我们这些个粗笨不会诗书的了。”
“哎哟,我嫌弃谁也不嫌弃你,缺了你,我倒像少了条胳膊。”
孟氏身边的丫头们,也多识字,不过多半还是只认得够记账的那些,这才有这般言论。
她这会儿盯着茯苓细细看,见她的确生的好,又能干,还能念书识字,又起了心思——
原来,贾璴那个混小子为兄弟倒是两肋插刀的,听雷宗麟中意的不是絮儿,便十分卖力,遂给孟氏捎了信。
又知道茯苓是妹妹的贴心人儿,怕惹了妹妹,便只叫孟氏偷偷问问,人家是否有这个意思?
孟氏这个年纪,最喜好替人做媒的,想起这事,便叫了茯苓到了跟前,又细细看了一回,才十分满意,感慨道:“絮儿三岁上你就在她身边了,她同你呆的时日,反比我更久些,不过难为你贴心,这么些年,你的功劳最大。”
“等你十八岁,叫絮姐儿把身契还了你。”
身契是卖身了的丫头们最重要的玩意儿,还了身契,便能脱了奴籍,当个平头百姓。
絮儿便笑着点头:“早起我还跟她说了这事儿呢,结果茯苓一说要离开我,便要掉泪珠子!”
“这孩子……”孟氏摇头失笑。
惜春这会儿嘴快,便道:“那是二姐姐说她得给身边几个姐姐找个好婆家呢!”
“我逗她们玩的。”絮儿连忙捂住小惜春的嘴。
孟氏听了她们这等胡话,却也不恼,只是心中微动,正要说雷宗麟那档子事,只是在场的姑娘丫头都是十来岁的人,并不方便,便咽了下去。
只寻了个由头私下给絮儿说了。
本来的意思,是想叫絮儿问问茯苓愿不愿意的,谁知絮儿却先皱了眉头:
“那姓雷的武官几岁?是哪里人士?家里几口人?性子如何?念过书没有?”
“他知道茯苓是个丫鬟么?家里头会待见一个丫鬟么?”
一连串的问题,叫孟氏哭笑不得:“你倒是替茯苓全问完了。”
谁知絮儿这会儿并不像开玩笑,只正色道:“茯苓在我身边多年,我都把她当半个姐姐的,必然得问清楚了。”
“茯苓是个好的,我晓得你倚重她。”孟氏又道:“你二哥哥虽然人粗糙,心思却比你大哥哥细腻的多,人也通透,他交的朋友,自然也是同样的人,我瞧着那孩子也是实心实意,你看……”
遂拿出了贾璴的信。
絮儿拿起来看,却见上头写了极为细致。
原来,雷宗麟都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个遍。
他就是府城人士,祖上也是武官出身,本也是殷实人家,只是六岁丧母,父亲续弦,有个弟弟,因着后母不贤,他自小便出门打拼养活自己,等大些便参了军,已经和家里头好些年不曾联系了。
“……这么个孩子,也不容易,他只比璴哥儿大一岁的,单靠自己得了个八品武官,也是本事。”
絮儿了解了他的情况,便也点头,又看了二哥夸赞他为人侠义赤忱的话,便笑道:“二哥哥认定的人,品性倒是不必担忧。”
“只是茯苓原也是娇娇弱弱的女孩儿,也不知她会不会接受?再者,他大小也是个官,娶个丫鬟出身的,将来他发达了,心里头可后悔?”絮儿转了话锋又道:“那一日他只看了一眼,就相中了茯苓,让我说,不过是看中茯苓长得好呢!我看他也是个好色的。”
孟氏听她说的虽然都犀利,却句句有理,可见是真心实意替茯苓着想,便也不替她做主:“你有主意,横竖是你的人,回头你自己去问你哥哥。”
絮儿郑重点头。
这事儿是大事,她必定要听了茯苓心里话才行。
母女二人又说了些别的话,正要离开,却听得绿雀从屋外转过来道:“奶奶、姑娘,隔院二奶奶房里打发人来,说是二奶奶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