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元月初一是大日子,即便是有后妃生产,也不影响皇帝在这新的一年里祭祀、宴请百官。
当今圣上节俭,往常冬至日等也有大宴席,只是圣上深觉破费,才一概免除,算来一年到头只有这一日才是正日子。
这一日,不仅仅是京城文武百官,更有勋贵侯爵都齐聚一堂,等皇帝祭祀完,席面便能从太和殿里头直直摆了百十米长。
不过即便是宫中食物精致,百官也不敢多食,多半只是一种陪吃的流程。
像贾放之流,都正襟危坐,只等着到了时辰回家,正好能赶上家中岁宴——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呢,非得在这等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吃那两口虽是御赐却已经冷掉的吃食不成?
……
不过很显然,皇帝的好意还是得领的。
等到贾放归家时,果然已经夜幕渐暗,一家上下只等他回家来一齐守岁了。
贾府里的传统,则是男女各分一处守岁,除非实在困倦或是身子有限,否则都要守到新年的。
男人们便在外屋子吃酒论事,女眷们便窝在一处,也亲亲热热的说话。
夜半烟火爆竹声轰鸣,将将又过一年。
孟氏作为家中长辈,便主动拿出早就备下的压岁钱,一个个分发给小辈儿,连最小辈的薪哥儿也分了压岁钱。
絮儿呢,则把孟氏和一众长辈塞给她的压岁钱收起来,想着过两日去金铺子里打了个小金豆儿,把它挂在腰间的小坠子上。
这是她自五岁起的传统,每过一年新年,便要给自己新打一个小金豆子,如今已经是第十六颗了。
再过两年,这小豆子都快能串成个手串,再往后便是项链儿……
家里头不缺那些金银珠宝,不过絮儿还是很稀罕这样朴素的小豆子,只道:“若是我能活个一百零八岁上,便能串成一串佛珠子来,估计就是功德圆满。”
对于她这一点小癖好,身边亲近的人也只能表示:絮儿喜欢便好。
……
其实这个年,无论宫里宫外,过得并不似往年一般如意。
只说大年大节的,坤宁宫便已经招了三回太医了,都是为着新生的十一皇子。
十一皇子体弱多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似乎因着这个缘故,圣上新年得子,好像也没表现出多大的欢喜来。
甚至于,连去坤宁宫探视的次数也不大多。
不过贾府依旧十分高兴,即便是听说贤德妃产后体虚,只在宫中将养,并不见任何外人,也阻挡不了贾府里的喜气盈沸。
王夫人更是眉开眼笑,大过年的,足足在佛堂里念了三天佛,吃了三天斋饭,也算是诚心诚意了。
也难为她,前几日,西宁郡王府里正传出了好消息——郡王妃薛氏怀胎十月,一举得男,正把西宁老太妃乐得合不拢嘴,恨不得昭告全京城,他家有后了。
荣府作为郡王妃那边的亲眷,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王夫人看着前来报喜的薛姨妈,脸上眉飞色舞的样子,活脱脱是来耀武扬威的,她真真是恨极了。
薛宝钗一朝得子,老太妃亲口答应,等过了年便要上书替这个孩子请封世子,薛宝钗母女这会儿才算是真真落定了下来。
只要生下世子……
宝钗也算是在府里真正站稳了脚跟的。
如今薛蟠也正跟着姐夫的人在西边做生意,也算有个正经的活计。光是这一点,便也深觉出权势的好处来:西宁郡王府即便是没落,只要爵位尚在,在京城总有一席之地。
只能暗自庆幸一句,当日里的抉择没错。
王夫人呢,向来是个善于记仇的,正被薛姨妈的喜气刺激了好几日,就听闻元春产子,立马颠倒了个,只暗中嘲讽薛姨妈:
你女儿生的再好,也不过是个郡王府的后人,可她女儿……生下的可是皇子!
其中差距不言而喻。
这王家嫡亲姐妹二人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临到中老年,却为着小辈婚事反目成仇,不仅不相互帮扶,这会儿更是斗的眼红,谁也见不得谁的好,暗自较劲,也真叫人笑掉大牙的。
……
除了这二家,进士巷贾府过得也不如往年欢乐。
只因过了这个年,絮儿二舅一家,带着星舟表妹便要回乡。
孟星舟入京来,便是为着寻一个好夫家,如今得偿所愿,定下了好夫婿,也不好再赖在姑姑家里,只得回家备嫁。
除此之外,茯苓也要跟着回新吴。
这是絮儿最不舍得的。
茯苓自三岁起便跟着她,已经有十余年,不论去哪儿,絮儿都离不得她的,如今倒好,偏要分隔两地,真真叫人不大适应。
可是也没法子,如今茯苓也姓孟了,虽说只是收养膝下的干女儿,却是上了族谱的那种,免不了要回去在祠堂上磕头认亲。
这一回跟着二舅母一家回新吴,不仅为着正名,也是同样要备嫁。
茯苓已经十九,她干娘也想着替她置办一份嫁妆,到时候也不必太过着急。
孟氏倒是不像絮儿那般不舍得茯苓,也是替她十分高兴的。
姑娘家回家备嫁,马虎不得,也代表了往后余生,是有好归宿的。在孟氏这种“十全”妇人来看,的确算得上是好事。
只是她不免又因此想起自家最叫人操心的浪子、二儿子贾璴来。
贾璴这会儿正和雷宗麟二人,在滇南处布兵防守。滇南蛮族甚多,多半是不曾开化的地带,因此骚乱常有,一点也不比东南倭寇好处理。
每每有什么消息传到京城,总叫孟氏提心吊胆一回。
好在这两个孩子,虽然年岁也都不小了,但亲事已经定下,早一两年晚一两年也不是甚么事。
孟氏也打算明年必定要寻个好日子,叫贾璴回来——
即便他这会儿就在准岳父手底下带兵,只拖着不成亲,那也不像话!寻个好日子把事儿办了,她也就落定一块心思。
同样的,雷宗麟这会儿也正式和茯苓定下亲事,孟氏也能管上一管,也同样想了,干脆抓了他们二人回来,把婚事先办了才安心!
只有絮儿呢,是私心不情愿二哥哥早早回来成婚的。
倒不是她对二哥哥和雷宗麟的婚事不满,实在是……
若二哥真完婚了,母亲眼里心里,可不就是只剩她一人了嘛!
二哥哥不成亲,她还好推脱“长幼有序”,要等二哥哥的事办完才轮到她。没了二哥哥这块挡箭牌,只怕往后她一个人,如何也承受不起母亲的这些拳拳之心。
……
不过即便是立马要面临分离,但这些琐事仍旧抵挡不住大伙儿这会儿欢聚一堂的兴致。
这日正是元月初九,好不容易结束了一连几日的走亲访友行程,小姐妹们得以有空闲在「菊圃」里头吃茶聊天。
林贾二府后花园本就是相通的,挨近相通的角门处,有一大爿花园,便是「菊圃」。
此处距离贾府房屋瓦舍隔了一条溪流,甚是清幽,又有花厅三间,连廊一处,够摆的下三大圆桌的席面的。
加之外头花园景色宜人,春有桃花云漫;夏有草木荫盛;秋日里最好看,各色菊花开的铮铮傲骨,抱香枝头;如今虽是天寒地冻,景色皆无,但端坐假山高处的凉亭,正能隐约看见隔壁林府开的绿萼,空气里也尽是梅花淡淡的香气,只单观看落雪,陶醉在若有似无的梅花香气里,守着红泥小火炉,小酌绿蚁新醅酒,也算是冬日里的一份惊喜了。
可见,「菊圃」虽小,却五脏俱全。
絮儿最喜此处,素日里不在自己屋子待着,便要来「菊圃」赏玩,如今姐妹们都在,自然也都选此处赏玩。
……
“……兰玉华晚节日好,更寻小圃菊花天。”孟星舟这是头一回知道,原来「菊圃」二字,是黛玉亲自题的名字,且还有诗句由来,便仔细琢磨了两回,果然深觉其中奥妙,遂笑道:“林姐姐才高,原觉得这么好的园子,只叫了个寻常名字,倒是可惜。谁知叫姐姐这首诗一解释,便立马觉得不一般。”
“虽说都是知书识礼的,可要论才情,林家妹妹定然是头一份。”
大伙儿都十分信服的点点头。
连大嫂许氏都十分推崇黛玉的文采,许氏也是名门之后,颇有文学涵养,却也自认不及黛玉,可见大伙儿对黛玉才情的认可了。
絮儿也是高兴,听大家闲聊至此,脑瓜子便转的飞快,只想起当日于大观园里开的那一遭诗社。
虽说那一回玩笑居多,还被她两盆水仙花骗得一次魁首,但想起来……家里头也只有她和黛玉惜春几人参与了一遭,并不似当日红楼书中描绘的那般盛况。
这会儿家里姐妹现成多的是,也未尝不可再起一回。
横竖大观园是园,她家这个小「菊圃」也算个园子呢!
其实园中景致还在其次,赏景的人物才是首要。
相比起来,她家这个园子虽小,但人丁兴旺,谁能说不如大观园了?
想到此处,絮儿便兴奋的提起,只说要起新年的头一遭诗社,在座的各人,除了大姐姐贾淼淼不大擅长吟诗作对,其余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会几句韵的,务必都要联起句子来。
谁知大家伙儿这会儿干说些话,也无其他事可言,听了絮儿的法子,也都高兴的,连贾淼淼也颇有兴趣,只道:“我虽不大懂作诗文,但也听得几首古人联句的佳话,我这里正有一句开头,妹妹们瞧瞧可用没有?”
说罢,便在纸上写下一句:
「岁宴三巡酒,欢聚一堂春。」
絮儿只拍手称赞:“只怕是素日里大姐夫教的好呢!姐姐这两句头起的极好,又合情景,又留足了发挥空间,只怕我们后头续的不好呢!”
贾淼淼不大好意思的笑道:“能合用就好。只怕太俗,没法叫你们用的。”
众人都摇头,只道:“哪里俗了,竟是好的很。”
见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着,絮儿便唤了会念书识字的丫头执笔记录,也在一旁暗自想去。
只有茯苓是个操心的命,她如今虽认了孟家太太作干娘,也算正经主子,只在她们面前,仍旧不肯以主子自居的。
这会儿又生怕丫头们记录不好,只想着要亲自执笔。
她倒是在絮儿身边耳濡目染多年,也算是把作诗写字的本事学的大概,又经常帮絮儿誊抄诗词,这等活做的熟门熟路,便想着还是她写才好。
絮儿便拦着:“你又坐不定,你的水准我还不清楚?可别偷懒,待会儿你也得联诗进去,快别站着,想句子才是。”
茯苓听絮儿也要叫她联诗,这才作罢,自坐在一处想她的去了。
论咏絮才,自然是黛玉为先,可要论才思敏捷,当絮儿莫属。
才过了一会儿,絮儿便一拍桌子,道:“有了!有了!快听我的:「彩焰吐新辉,花酒祝芳群。」写的如何?”
黛玉只笑她:“你素来只喜欢花团锦簇的诗,写的倒是最快,论起来却平平。也罢,这句算你,待会儿要想了更好的来。”
絮儿哼哼两声,只咕哝道:“这不是都十分欢喜才写的嘛……硬说春秋愁思,也并不是我的风格。”
诗句最能反应心境。
即便是才高如同黛玉,如今心胸宽广,早已经摆脱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只怕是再也做不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等凄凉冷谧之句。
可惜了,后头黛玉的那些好词好句,多半都偏向于只怕要夭折。
黛玉这会儿也心下有料,不过却还不肯吐露,只和絮儿拌嘴:“为赋新词强说愁,自然是不必要的,可我也没见识过有人写什么诗词都这般花团锦簇的,想来絮儿这一两年里,诗词水平也没长进些。”
絮儿笑嘻嘻的道:“我自然不精通此道,胡乱应付罢了。只等林姐姐吐出金句来,好叫我编录进《闺梦令》的。已经有大半年都不曾往里头添新的了。”
“你只肯偷懒呢,却说得那样光明正大。”
谁知絮儿却凑近了跟她咬耳根:“林姐姐自幼承袭林姑父的才情,我们哪里比得了?况且……”
“况且往后只怕愈发比不了的——我们已经没福气得探花郎作父亲,更没那个福气,还有一位探花郎作夫婿!”
“……”
林黛玉和贾絮儿二人互损也是常事,本来也没当回事,谁知贾絮儿提起这个来,却把黛玉羞的只要去挠她。
风水轮流转,闺中谁说了亲事,或是正在说,都要被拿出来日常被打趣的。
前些时候是絮儿和宣平侯府,这会儿却是黛玉和新科探花:
谢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