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这时候人民的育儿经有多朴素,就算有好点子,从莫晓莉这么个小屁孩口里说出来,那可信度也得大打折扣啊。
想来想去,莫晓莉还是觉得孔大夫才是最好的挡箭牌。
莫晓莉:“娘娘,您还记得我们队里下放来的孔爷爷吗?”
葛素玲听她讲过的:“你是说那个从沪海市医院来的孔大夫,教你给囡囡按摩的,对不对?”
莫晓莉点点头:“对的,孔爷爷经常帮我们大队的人看病,还教我们好多养生的法子。
“他说这叫‘治未病‘,就是在还没生病的时候,就把疾病的苗头摁灭了。”
孔令辅确实是这么做的。
最开始,小站大队的社员们遇上个头疼脑热的急症轻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找孔令辅看,发现效果非常好。
小毛病往往就是两副汤药的事儿,甚至有时候都不用吃药,人家老孔随手推拿、针灸几次,也有退热止疼的效果。
社员们仿佛发现了宝藏高兴坏了,然后就有人找孔令辅看积攒了多年的沉疴旧疾。
不要命却缠人的老毛病,就不是几副汤药能解决的了。
但有孔令辅的干预,也能让病人减轻痛苦,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孔令辅来到小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受过他的帮助。
再后来,孔令辅就教给社员们一些简单易行的保健小窍门。
孩子肠胃不消化怎么按摩,大人受热了喝点啥保健茶,今天干活抻到了要如何热敷按摩。
总之,就是用各种方法,在小难受发展成疾病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葛素玲是第一次听说“治未病”的说法,但听下来,觉得很有道理。
她不由得感叹:“你们大队真是运气好,遇上能人了啊。”
莫晓莉:“是呢,我都好几次听过队里的奶奶、婶婶们念叨孔爷爷的好了。
“以前我们队里是没有大夫的,看病要么去找红星大队的赤脚医生,要么就去公社卫生所。
“可那些人的医术跟孔爷爷可比不了。现在已经反过来了,前段时间都有外村人来找孔爷爷看病了。”
说到这,莫晓莉叹口气:“但可惜孔爷爷身份不好,他根本不敢给外村人看病,还是我们队长爷爷在中间传话,让他悄悄地给几个病的厉害的外村人看了病。”
孔令辅医术高超的名声,目前还只是传到了和小站大队有姻亲关系的队里,声名还不算远播。
小站的社员们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想法,有些老人嘱咐家里人,不要再跟外村人提起孔大夫,万一给人家惹了祸,那到时候受损失的,还有他们这些求医难的老百姓。
莫晓莉絮絮叨叨的说了不少孔爷爷的事迹,葛素玲更对这位老人的仁心仁术有了深入的认识。
接着莫晓莉就说:“之前我跟孔爷爷学过不少育儿知识,他曾说多爬行对婴儿特别有好处。爬得多手脚灵活脑子聪明。”
葛素玲有点不能理解:“爬跟脑子有啥关系呀?”
莫晓莉继续编:“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孔爷爷就挺随意的说了一句,我就记下来了。
“而且他还说,孩子小时候骨头都是软的,太早站起来也对腿不好,容易罗圈腿。”
葛素玲听到这不能淡定了:“为啥?”
莫晓莉:“骨头软担不起重量呗。”
似乎,也有道理,葛素玲暗暗想,孔老大夫的话应该不会有错。
她的囡囡在莫家打下了非常好的底子,接回家的时候那真是又白又胖,给周围邻居同事惊讶得不行。
谁都没想到这小女伢在外漂泊了半年,不仅保住了小命,竟然还能养出这么好的身体。
葛素玲早就没有奶水了,刘淮安就弄来了珍贵的全脂乳粉,光明牌的。
但即使有这么好的东西吃,小囡囡在刚回家的一段时间里,体重竟然不增反降。
两口子直纳闷,闺女这半年来在莫家,到底吃的都是啥好东西。
他们也跟莫金柱父女俩请教过这个问题,莫晓莉当时就将孔令辅拉了出来。
在听说小胖囡有这么个高明的家庭医生调理身体,两口子茅塞顿开,怪不得孩子能在乡下养出这么壮实的身体呢。
他们更感慨莫家仁义,对他们的命根子女儿如此上心。
莫晓莉不打算解开这个美丽的误会,今天还要再次利用。
于是葛素玲就问:“是不是我不让囡囡总站着就可以?”
小婴儿总是得陇望蜀的。
一个月大的时候,感受过被人竖着抱起,看过不一样视角的风景后就不愿意平躺了。
三个月大的时候,要是偶然被人扶着坐起来一会儿,那他也会总恨不得坐起来。
现在同理,囡囡体会过直立行走的乐趣后,也看不上爬行了。
低端得很。
这就要看护她的大人多想办法,经常逗她,用玩具、吃食之类的引导她坐下来。
俩人商量好策略,莫晓莉又给葛素玲一些安慰:“娘娘,这样的日子其实不用太久,再有一两个月就不怕她走路啦。”
葛素玲听了不由舒心一笑:“等她真的能走了,以她这调皮样,我可要累不少。
“希望晓莉你能常来看看囡囡,也能给我帮忙呢。”
葛素玲这话确有几分是真的,虽然晓莉才八岁,但她总觉得这孩子格外聪明懂事,每次来家里真的能给自己帮不少忙。
这边屋里大谈育儿经,聊得一片其乐融融。
另一头,莫金柱和刘淮安聊的内容,则关乎小站大队的生计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