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听江南答应带这帮小子,高兴的不行。
指着曹昂道:“还不赶紧行礼?”
“可是父亲,妹妹嫁给冠军侯之后,我们就是平辈,行了拜师礼岂不乱套?”
曹昂一百个不愿意。
你是痛快了,一点都不考虑我们几个呀!
这么坑自己孩子的父亲。
天底下,打着灯笼都找遍了恐怕也没有了吧!
“什么乱套,以后各论各的。”
曹操哪管这个。
能让曹昂和江南拉上关系,培养感情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那些虚假的礼节,就顾不上了。
江南在旁边微笑不语。
真不愧是曹操,这种话也就他能说得出来。
不过,该说不说的。
虽然确实有点坑儿子,可比起刘禅,曹昂算幸运多了。
起码没被曹操往地上摔不是。
如果不是进门前,曹昂那句大妹夫。
江南还想不到这一条。
坦然的受了这帮小子的拜师礼,又拿了钱财。
心里舒坦了。
正准备回府上安排建学堂。
曹操拉着他神秘的说道:“牧之,我听说你和孔融斗诗赢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真是好诗!”
“能不能给我也写两句,等百年之后,也是一段佳话。”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次大酒喝的,这才一天,曹操都知道了。
“你可拉倒吧,想写就自己个儿写去,千万别拉着我,不会!”
江南一甩衣袖,一脸嫌弃的看着曹操。
倒不为别的。
当初上学的时候,为了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可没少吃苦头。
又长又拗口,麻烦死了。
这一下,多少是带点私人恩怨在里头的。
“牧之,这是何故?”
曹操一脸的委屈加不解。
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你给貂蝉都能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诗句。
咱们君臣相处的这么和谐。
按理说,怎么也该写个百八十篇文章,好好歌颂一下才对呀。
“自个儿想去!”
江南“恶狠狠”的瞪了曹操一眼。
带着两大门神,舔着肚子,趾高气昂的走了。
待江南走远,郭嘉从后面绕出来。
笑嘻嘻的看着曹操。
“主公,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江蛮子一直藏拙,这次喝了半个月的大酒,一时高兴写出千古佳句,送给貂蝉。”
“听说蔡琰已经打翻了醋坛子,正在家使小性子呢。”
“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凑热闹的好。”
郭嘉是个实用主义。
虽然聪明绝顶,却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诗文。
他以前和所谓的朋友聚会。
都是一起吃五石散,纯属玩乐而已。
“原来如此,不过这次孔融这厮丢人却是丢大了,听说回家都哭出血了。”
曹操一直看孔融不对付。
两人政见不合。
孔融自持身份,一直以宦官之后攻击曹操。
让曹操恨的牙痒痒。
如果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早把他给咔嚓了。
这一次,江南算是给曹操出了口恶气。
孔融斗诗输给江南的事,这么快就传的满城风雨,也有曹操在背后推波助澜。
“听说江蛮子和孔融打赌,输了让他去给贫民家的孩子上课。”
“我认为此事不妥。”
郭嘉没心情关心这些小事。
他考虑的要更加长远。
如果真的让江南把学堂办起来,将来这些贫民孩子,必将成为曹操的根基。
这本是好事。
可孔融和曹操不合,要是让他来当老师。
这些孩子都成了孔融的弟子。
不用无疑是浪费人才,可用的话实在是闹心。
“此言有理。”
曹操搓着下巴想了一会。
觉得郭嘉说的对。
只是他不好驳江南的面子,有点犹豫。
江南拿到钱,立刻着手安排学堂。
先是让人取来许昌的户籍册,统计所有贫民家里的孩子。
年龄在2岁到5岁之间。
在贫民家,孩子也是重要的劳动力。
5岁就已经能干不少活了。
所以,他只找5岁以下的孩子,为的就是减少贫民的抵触心理。
而且让孔融教书,本来就是废物利用而已。
做启蒙教育,只教读书认字。
如果真让他教孩子做学问,江南也不会放心。
等有一定的基础后。
真正给孩子准备的老师是蔡琰。
毕竟是第一才女,只放在家里做花红也太浪费了。
而且,当时读书是只有士族才有的权利。
让贫民读书,就是动士族的蛋糕,必然会遭到各大家族的反对。
而孔融是圣人之后。
名声在外。
让他来做老师,再合适不过。
即便是士族再不满,也只能冲孔融去。
至于孔融怎么去和士族们解释,就和江南没有关系了。
听说江南要办学堂。
起初人们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读书可不能填饱肚子,至于将来做官更不指望。
可等他们知道学堂免费,还管饱饭。
态度立刻就变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别看一个孩子好像吃不了多少,可架不住孩子多呀!
这个年代谁家不缺粮食。
少一个人吃,大人就能多吃两口。
还有人免费帮看孩子。
何乐而不为?
很快数据就统计上来了,虽然年龄已经卡的很死,还是有上千人。
这还只统计了男娃。
毕竟女人当官,在当时还是太过于超前了。
接下来就是选址、盖房。
干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孔融在家哭了好几天,在朋友的劝说下,勉强止住泪水。
听说江南真的在建学堂。
思虑良久,定下一条毒计。
“江南,你以为老夫看不出你的用意?”
“想用我的名声,替你抵挡世家,哪有那么便宜!”
“哼,等你建好学堂,请老夫过去教书的时候,就是你和曹贼的死期!”
孔融打定主意,要好好的教学。
让这许昌未来的基石们,明白什么叫忠君爱国,礼义廉耻。
学堂是江南建的。
可里面的孩子,将来却要亲自去骂他奸贼。
只有这样,才能出他胸中的这口恶气。
为此,孔融提前做足了准备。
不仅给各大世家去信,言辞强硬的驳斥了他们狭隘的思想。
以“天下为公,有教无类”为信条。
主动站出来,态度坚决的支持江南开学堂。
还亲自写了奏折,请皇帝御笔亲书《许昌学院》牌匾,挂在了学堂门口。
等好不容易熬了三个月。
带着教鞭,仪态庄严的参加学堂的开幕仪式。
看到遍地拖着鼻涕的孩子时。
孔融的脑袋差点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