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品权相 > 第275章 文名单薄

第275章 文名单薄(1 / 1)

文峰社的人也在这一高台上,对杨继业这个人物,自然是闻名也有不少人认识他。对与杨继业,文峰社知道不可能拉拢之,便一直当着敌手看待。见杨继业与孙晓君一起到来,有不少人便鄙视之。

觉得杨继业完全是年少窃名,有名无实。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杨继业的诗就一首《咏石》,另外就是荣盛酒楼的上联。单单凭这么少的诗文,不足以说明一个人有多少诗才,今天杨继业高调地出现,等会要是做不出好诗,对其名声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因为江郎才尽的典故,也为世代士林前辈告诫后进之语,如果杨继业没有好诗出来,便吻合这一典故,传扬出去,今后杨继业的才名将受到重大打击。

文峰社这边,周新良这个举人不出现,社首不到,还有文峰社其他主要成员在这边主导,与华新社以及其他文社进行抗衡。

周学朝也是周家直系成员,秀才功名,今年才十八岁,也算是年少成名。在垣武城的文名也不小,据说诗文辞赋,样样精通。周家已经有两人在朝堂为官,品秩不低,这让周家的后人有较高的读书热情,周家对直系子女的要求和投入,自然也是比其他人家要更多。

周学朝是周新良最为有力的助手,周新良也有意将文峰社传递到周学朝手中,成为他在垣武城立足、扬名的资本。

除了周学朝,还有周芳、周山远等几个也是文峰社的核心成员,见杨继业到来,周山远冷笑地说,“就凭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孙晓君居然将华新社的名声,寄托在他身上,等会有他们好看的。”

“我猜,诗评下来,没准会哭鼻子。”周芳也在冷笑。

“我们先不管对方怎么样,主要是准备好我们的诗文。要有拿得出手的诗文,才能够稳稳压住华新社。”周学朝沉声说,“孙晓君不过是有点臭钱,钱儒龙的诗文平平,要不是秦浩然支撑着华新社,他们早就被我们踩在脚下。这一次,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我们要做到从今天起,将华新社那些人一直压住,今后再也抬不起头来……”

钱儒龙见杨继业面带自信,不知道他做的准备如何,今天的文会所做诗词,往往事先进行准备,而不是临场命题。如此,有不少人都诗词,都是来之前让人所作,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才华。

当然,文朝的诗词是优质资源,真正请枪手做出来的诗,也难以被评为优胜。

反过来说,一个人真正能够做出传名的诗词,也不会为人做枪手。当然,对于大家大族而言,长辈给下一辈准备好诗词,却是有可能的。但真正治学严谨的大家族,却又不会为自己后代做这种事情,知道扬名固然重要,但不是真才实学的扬名,以后会有吃亏的时候。

孙晓君和钱儒龙等这边文社的人,也关注着对手文峰社,两社团的社首都不到场,彼此之间的较量,双方都有压力。

“杨咏石,文峰社实力雄厚,除了周家几个人之外,另有好几个人的诗才都很好。不过呢,我们这边也不比他们差,如今有杨咏石来帮忙撑台,就稳压他们一方。”钱儒龙比较客套地说。

“钱兄,今天主要还是你和孙兄,还有华新社的师兄们。小弟主要是来学习的,前天才从柳河县赶来,昨天都还缓过神。对于作诗这个事情,小弟只能说试一试啊。”杨继业也是谦虚,同华新社的人客套招呼,互相点赞。

巫小陆在这样的环境中,好奇和欣喜充斥,但他不敢乱说,站在杨继业身边一直在观察杨继业与人应对,这是今后他该学习的事情。

柳风社的成员与华新社、文峰社并不直接对立,但三大社团是垣武城的三方,即便没有直接的冲突和往来,柳风社对杨继业也有足够的关注。

要说对杨继业有什么敬佩,垣武城的士林确实很有争议,在柳风社中对杨继业的态度也是如此。最为主要的是,杨继业到垣武城时间也不短,却是一首诗都没写。

除了荣盛酒楼那上联,而那上联也有不少人认为不是杨继业所撰,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因为这个联,杨继业自己也不声明版权,所有的运作都交给荣盛酒楼。

学政吴金保最早参与征联的官方大佬,他也没说出上联就是杨继业所撰的话,这让有这种观点的书生最好的证据。

对于杨继业出现在华新社阵营中,是柳风社员们之前就预料的,但真看到杨继业显得稚嫩的脸庞,又觉得压力不小。

今天,杨继业同样是一把扇,这是书生的标配。同时,这样的天气也确实热,好在沙洲上树荫好,江风也大,缓解掉暑气。

孙晓君一边介绍其他的文学社团的情况,表面了即使这些人不足为患,但依然要谨慎以待。杨继业的《咏石》诗确实大气、感染力足,这样的明志诗,从古以来也没有几篇可比肩的存在,但杨继业的诗作确实少。

打开扇子,扇面上提有字,还有几笔简笔画。那画两杆竹,穹劲刚直,点点叶脉,简笔到极致,但一眼就看出是竹画。竹根部,三两短墨,将乱石之态烘托出来。

孙晓君闲聊之际,无意中注意到杨继业的扇子,觉得新奇,说,“杨咏石,平时都没见你用扇,这次拿了什么新扇?”

杨继业笑一笑,知道自己的准备还是会起到作用的。当即将手中的扇,递给孙晓君,说,“小弟胡乱涂鸦,又题了一笔字,难以入目啊。”

书生自己手中所拿扇子,往往是自己涂鸦,也算是自己的一张名片。杨继业的字主要是前身接承而来,虽说他目前还是习惯与硬笔书写,但真的要认真写毛笔字,还是拿得出手的。

孙晓君先看了画,说,“杨咏石,你这几笔,可将咏石画活了。当真了不得啊。还有这竹,使得整幅面浑然一体,妙妙妙。”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宋崛起:从水浒英雄开始 冒牌小县令 三国之无双帝皇系统 神武狂潮 大楚小掌柜 我一个小太监鞭策秦始皇很合理吧 岭南宗师 抗日之铁血使命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倾危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