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劳长公主与郡主挂心,但是家父说这都是陛下威震四海,使得北伐大军犹入无人之境。家父常说陛下于他有知遇之恩,明府上下铭感肺腑,而家父更是只想继续为国效力,不敢因一点功绩就沾沾自喜。”
赵青乐感慨道,“明将军效忠大晋、效忠陛下,真乃国之栋梁、陛下股肱之臣也。”
“郡主过奖,家父不过是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做好自己本分而已。”明雅谦虚一笑,端起茶杯来。“郡主和长公主的心意我会告知家父,我以茶代酒谢过您和长公主。”八壹中文網
赵青乐回敬,却因明雅这番话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等菜上齐之后,明雅借故去忙,只是嘱咐小二妥善侍奉赵青乐。
赵青乐空对着一桌子菜,不由自嘲地笑笑,母亲说得对,在京城长大的能有几个天真无邪的。况且能与太子等人交好,开设百味楼,又怎能是等闲之辈,是她把人想简单了。
赵青乐稍作片刻便起身告辞,因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没意识到楼梯的拐角处有人,直直撞上去。但来人似有察觉,率先避开,赵青乐脚下不稳身子倾斜,吴炎立即用手肘撑着她的手避免她摔倒。
侍女反应过来立即过来扶她,见状,吴炎撤下自己的手肘。
赵青乐好不容易站稳当,抚着砰砰作响的胸口,目光游弋至对面的人身上。
他有一双极好看的丹凤眼,可凛冽桀骜的眼神叫人无法直视他的双眼,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他都给人一种冷硬、淡漠的感觉,却格外吸引人的目光。她这么大见过不少锦衣华贵的王孙贵族,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冷俊的男子。
女子的视线过于强烈,吴炎心中颇为不喜,微微皱眉。“你没事吧。”
赵青乐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失礼,垂下眼帘道。“没事……多谢公子相助。”
“无碍。”吴炎颔首,随即错开赵青乐,进了最里面的雅间。
赵青乐抿着嘴角,待看不见吴炎的人影,抖了抖衣角道。“走吧。”
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秋狩日,元宁帝善武,又喜弓箭,一月前开始为此次狩猎做准备。与之随行的除了太子和傅稳,还有如今已是骁勇将军的吴炎。
旁人如何未可知,倒是傅修听了心不舒坦,入宫给宋淑妃请安的时候不免抱怨两句。“储君、侄儿、爱将,父皇哪个都能想的到,唯独忘了我……”
宋淑妃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谨言慎行,你是忘了我的话?”
“儿子没忘,儿子就是不服气。”
“这样你就不服气,你若是我,早就气死了。”宋淑妃扶着傅修的手入座,整理衣衫。“男儿家度量大一点,你看太子都被赵青乐堵到家门口了还沉得住气。依我看陛下此番留你在京也是为了考察你的品行、能力,好好做你的事,陛下人虽不在京城,一切都看在眼里呢。”
“母妃教训的是,儿子记住了。”
宋淑妃指指对面的椅子让傅修坐下说话,“你和王妃将将成婚,相处是否融洽?”
傅修想了想点头,“还行。”
虽然唐珂兰这人年纪不大跟个老古板似的,但不得不说管家处事有自己的一套。
“听你的声音好像还有不满之处?”知子莫若母,一句话她就明白了辅修的态度。
傅修犹豫了下,但看宋淑妃满眼疑惑只好道。“王妃就是不怎么爱笑爱玩闹,平日里肃着脸倒像是谁欠她一样。”
宋淑妃抿嘴笑,“这也不是大事,做当家主母的没点威严怎么镇得住手下的人,依我看这样才有嫡母风范,若你喜欢有趣的女子回头找几个侍妾就是了。不过我可警告你,嫡长子必须是从王妃肚子里出来的,自己把握好分寸。”
“母妃放心,这点儿子明白。”
得到傅修再三保证,宋淑妃这才放心。
天色黄昏,艳丽的晚霞落在树木上,金色的叶子带着点点红晕,香山的秋景一下变得绚烂多姿。仿佛进入另一个世间,令人流连忘返。
元宁帝打了不少猎物心情大好,命人支起火架烤肉,傅绰与傅稳一同随元宁帝入了营帐。宫人立即奉上茶盏,元宁帝脱下披风,手掌隔空往下压。“站着干嘛,坐吧。”
二人拱手谢过落了座,便听元宁帝对吴炎赞口不绝。“显国公平庸无为,倒是生了个好儿子,那吴炎果真是少年英才,骑术弓箭样样精通,是打仗的一把好手。难怪明澈屡次为他说好话,我看他那样子,恨不得明儿就把女儿嫁给他。”
“皇伯父,那你是低估明雅在明大将军心里的地位了。”
元宁帝笑指着傅稳,“那吴炎有才能,人也长得不赖,显国公府与将军府门当户对,若能成亲家也算是一桩佳话。”
傅稳撇嘴,“吴炎配不上。”
“你说了算啊?”元宁帝心思一转,“你小子跟吴炎有仇啊?”
傅稳耸肩,“没有,我不过是就事论事,况且吴炎和尚性子不喜欢明雅这种闹腾的。”
元宁帝气笑了,“你这张嘴,迟早要挨打。”
“父皇别听他瞎说,他就是喜欢逗雅雅玩,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子的,幸好雅雅大度不和他计较,要不然早被气死了。”
元宁帝喟叹,“明澈会教孩子,明落和明雅都是明事理、辨是非的好孩子。明家忠烈啊,太子你要记住,对于明家这样的人要厚待,不可叫忠臣心寒。”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元宁帝颔首,嘬了口香茗,茶盖一下一下刮着沫子道。“因着你的婚事,难为明雅费心避嫌,也不枉你们青梅竹马之谊。东宫墙砌的高,只怕有些人不长眼非要往上撞,没个安静时候。朕之前没问过,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太子妃,索性这会儿也没旁人,无妨说道说道。”
傅绰耳根子泛着红,神情如常,面对傅稳戏谑眼神,仍淡然处之。“婚姻大事,儿臣自然是听从父皇母后之意,可若是父皇非要问儿臣的意思。儿臣觉得家世反倒不要紧,唯独品行不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