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世祖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三)

第一百五十七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三)(1 / 1)

赵似转向黄兴国,问道:“黄知县,今日听你介绍,对本县地方的人和事,了解得很深。那你说说,新绛县出任里正保正的,多是什么人?”

黄兴国连忙站起身来,拱手答道:“回陛下的话,本县里正,如果一村是世代相传的大家族,自然而然是族长出任。如果该村诸姓都有,一般是纳粮赋最多的人家担任。”

“纳粮赋最多的人家担任?”赵似眨了眨眼睛,“是不是该村土地最多的人?”

“回陛下的话,是的。只有土地最多,纳粮赋自然也最多。”

“那就是村里的地主...”赵似没有继续往下说,但话里的意思,在座的人都听得明白。

掌握土地,就是掌握核心资产。帮他干活的佃户,基本上都会站在他这边。如果整个村的土地都在他的手里,倒也罢了,反正缴纳给朝廷的赋税,都是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来。

要是村里的土地,地主占一半,其余村民占一半。地主即里正,他会不会上下其手,让自己的赋税少缴,其余有地的村民多缴?

确保公平公正,让赋税由该缴纳之户承担,是官家再三强调,也是天启新政中上天入地的搜录田地人口,推动赋税制度改革的最重要目的。

正因为是最重要的,所以也是困难最大的事情。牵涉的利益太多了,利益背后的人,肯定会千方百计地抵制和阻扰。

赵似又问道:“黄知县,担任保正之人,多是什么人?”

“回陛下的话,族长为里正,则为里正指定族中孔武有力者;大户为里正,则多半为大户亲近的本地强人。”

“乡镇公所,不审查,不干涉?”

“回陛下的话,律法规定上说,里正保正必须由乡镇公所批准,报县府备案。且保正由乡镇警正领导,负责训练、考成等。但是...”黄兴国迟疑一下,还是继续往下说。

“陛下,乡镇的诸事大致一样,吃顿饭,喝顿酒,什么矛盾都能解决。乡镇警正,多为河东禁军淘汰退伍者,参差不齐,难以确保人人都是忠守职责,大公无私之人。”

赵似挥了挥手,表示自己明白了。

“黄知县的话,说到点子上了。官吏选拔出来了,也用心培训了一番,还经过一次次考试,看上去各个都是人才。可是实际任职后,各种问题都出来了。能坚持初心的,不多啊。为什么?整个的治政环境和官场风气摆在那里,不花大力把它纠正过来,它就是一口大染缸,多少官吏填进去,都会染得乌漆墨黑。”

赵似说完,用鼓励的眼神看了一圈众人,又说道:“诸卿,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

身为河东郡守,常安民当仁不让地率先开口。

“陛下,臣觉得,扭转治政环境和官场风气,建设官吏队伍,应该多处落笔。首先,需要提高官吏们的本身素质。天启新政制定的文官考录制度,就是从这一方面入手的。必须经历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再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最后经过专业培训,成为官吏。”

“有人抱怨,说本朝文官是天下最难考的。真是笑话了,臣是考过进士的,国考再难考,能有解试、省试难考?那個什么率...”常安民一时卡壳了。

李复在旁边轻声提醒了一句:“录取率。”

“对,就是录取率。录取率摆出来一看,国考远远高于省试。”

赵似点点头,这一点常安民说的没错。

现在能读书的人,尤其一口气能脱产读十几年书的人,真不多。所以每年能入读几所大学的人,跟以往到开封参加省试的士子差不多。省试录取人数时高时低,但是为了笼络士子,收买文人,仁宗后,一般保持在三成。

成均、璧雍大学第一批毕业生已经出来了,在国考录取中,一般在七成以上,其余的被各家背景通天的商号、工厂给抢了去。

十分地抢手。基本上是考入成均、璧雍等大学,美好前途就等着你。

“只是前两年,人才匮乏,朝廷为了一时之济,基本是从原来的储才里选拔。如转无品阶的吏为入流有品阶的官吏,一并纳入吏治管理中;让待选官员进入各部开设的速成班,加以短期培训,突击上岗...”

李复心头一动,他知道常安民说的这些问题,其实牵涉到胥吏治理和冗员问题。

李复非常有心,他知道胥吏问题从前唐开始出现,到本朝变得十分严重。官家和朝廷借着新政,把它一并处理。全部并入到官吏体制里,统一招录、考成和迁黜。

本朝三大问题,三冗——冗员、冗兵、冗费。冗费是前两个问题衍伸出来的,把冗员、冗兵解决了,冗费能解决大半。

现在回过头看,冗兵问题从元符二年秋,官家出任枢密院使后,就开始着手解决。

各路禁军大整编,精锐编为军卫。

部分年纪确实有点大的精锐老兵,体力精力不在巅峰,难以应付高强度战事,就转到地方兵备司——负责各郡郡兵的训练和统领。

其余禁军大部分转为警察。

治安警、巡警、路警、水警、税警、特警,名类繁多。后来还搞了郡州官府可以调动的机动警力——保安警队。

当时大家不以为然,觉得治标不治本。这些大头兵只是换个名头继续吃皇粮。

有的人还在报纸上冷嘲热讽,说一县一州,屁大的地方,原本有几十个捕快衙役就够了,非得安排所谓的警察,劳民伤财。所谓冗兵冗费治理,不过是一场笑话。当时李复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想来,他就觉得惭愧。

因为到后来,警察制度普及的好处,慢慢被人看出来。

首先是地方治安问题。

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纠纷。数千上万人聚集在一城,怎么可能没有打架斗殴、矛盾纠纷?只是以前被捕快和衙役们压下去,私下解决了,所以才显得“地方靖平,路不拾遗”,成为文官笔下吹嘘的政绩。

实际上地方的治安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被掩盖了而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星汉灿烂:训斥王玲 逍遥四公子修果 一切从成为太监开始 我的道教三国 不科学的原始人 大明:我竟成了朱四郎 权御八荒 我给玄德当主公臊眉耷目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骑驴看唱本呵呵 特种妖孽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