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满八旗实力最强的是四个旗,多尔衮、多铎手里的两白旗,济尔哈朗手里的正蓝旗,还有就是皇太极手中的正黄旗。原本8个旗中最强大的是镶黄旗,现在已经垫了底。
皇太极非常不甘心,可是不甘心又如何?多尔衮一众人在重大问题上已经露出了强势的态度,更为难办的是他们现在都小心翼翼,从不跟皇太极发生冲突,也不让你揪住尾巴,即便是性子最暴躁的多铎也收敛了起来,皇太极抓不到他们任何的把柄。时间在他们一边,皇太极等不起,但是又无缝可钻,这是非常抓狂的。
清廷的上层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可是底层也好不到哪里去。前年的失败,直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大清有一半的满族人家生活都发生了困难。原来是靠抢的,现在无法再抢了,百姓肯定也是怨声载道。出问题的当然也是皇太极阵营所属的那一部分百姓,原来还靠晋商能够资助一部分,自从大前年开始就彻底断供了。其中的情况一直不明,直到去年谭泰到了张家口,皇太极这才知道,原来在九边长城之外的草原上新崛起了一个部落,这个部落封住了所有通往辽东的商道。如今的辽东物资非常紧缺,生存都发生了极大的困难。现在对于皇太极来说,就相当于内外交困。本来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入关抢劫。可是前年的兵败,让所有的人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大明也已经不是一只病猫了,入关随时准备接受再一次的失败,而且是重大失败。而这样的失败清廷是承受不起再一次的了。到了那个时候,那就将会变得国破家亡!
草原上的那股新势力也压缩了科尔沁草原的生存空间,按照皇太极一贯对蒙古人的态度,他是要准备出兵去灭掉这个部落的。可是现在到处都是问题,无论是从兵力上还是从物资的准备上,清军也无法发动这么一次征战。吴克善和他的族人已经迁往了更北的地区,和清廷的联络也是时断时续。所有来的消息都是向他诉苦,并且希望清廷能够给予支援和帮助。前年的那场入关战争,蒙八旗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战员。现在的科尔沁就像是冬天里的一只病猫,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压缩。不光如此,科尔沁草原的牧民还在发生不断的逃亡,吴克善的族群正在急剧的衰弱。可如今清廷现在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能力去接济科尔沁?
皇太极叹了口气,现在是乌云压顶,就差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而如今自己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看着局势一天一天的坏下去。
手中的还有一支力量就是汉军旗,那也好不到哪里去,三顺王之一的耿忠明已经随着镶黄旗那两个甲喇失踪的踪影全无。而这两年大规模的抬旗又抽走了汉军旗中大量的主力,使的汉军旗的实力进一步下降。皇太极原来想把汉军旗扩展成汉八旗,现在看来能够保住汉军旗已经不错了。孔有德手中的“天佑兵”,也就是以红夷大炮和舰队组成的队伍,这两年也举步艰难,他们铸出来的炮比大明原来的红夷大炮好不到哪里去。鳌拜登州的失踪,使得原有的铸炮问题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成功率非常的低,一个不小心大炮就会炸膛。自从运河边上吃了那一次大亏之后,皇太极心中也清楚,即便是把红夷大炮造出来了,也无法对抗襄阳兵手中的武器,双方差了好几代。红夷大炮那么笨重,还没发射就成了人家的靶标,这是一件赔本的买卖!孔有德拿去的那几个子弹头,直到今天也没有琢磨出一个结果来,更何况即便是把那个子弹琢磨出来了,可那支火铳怎么做?还是一个天大的难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
时间不多了,而烦心的事情却是一件又一件,该如何走出困境?
老天有的时候是非常会捉弄人的,就在皇太极觉得所有的前路都被堵住了,却不料一件意外的事让他柳暗花明。
事情的转机是潭泰带回来的消息,潭泰原来去大明是准备与李仲夷联络,并且收买他,以找寻襄阳那些武器的制作方法,至少要找到襄阳的弱点,以及襄阳那边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归谁统属?从李仲夷在济南与谭泰的手下所接触的那几句话中分析,襄阳应该是游离于大明朝廷之外的一支力量,这支力量到底与大明朝廷有多少紧密?这些都是潭泰这一次的任务。
哪知道潭泰带回来的消息,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行。两条消息,一好一坏,好消息要远远大于坏消息。
坏消息是:李仲夷告诉他,确认打他们的就是襄阳的兵,虽然襄阳不属于大明朝廷管辖,但是双方共进退,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已经结盟,并且签下了某种协议。如果大清再敢进犯的话,襄阳肯定会出兵!
而另一条好消息却是振奋人心,就在谭泰离开大明的时候,两家人家闹翻了。起因是左良玉擅自进攻襄阳,被襄阳揍的屁滚尿流。这还不算,襄阳还追着左良玉一路往南不放,大有不灭掉左良玉不罢休的架势!
左良玉手底下有30万兵马,如果襄阳真的灭了这30万人马,那么他们与大明朝廷的关系不仅仅是出现了裂缝,而是彻底决裂了,再要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大明朝廷被灭了这30万人马这口气也咽不下!以此可以推断,双方的关系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重修与好。如果进一步推论的话,现在大清与大明发生了交战襄阳是不会出手的,只会坐山观虎斗!
皇太极敏锐的感觉到拯救大清的机会来了,如果现在进攻大明而且胜利了,不光能鼓舞士气,一振之前的颓势。而且还能够消耗多尔衮他们的力量,因为现在大清能够出动的力量只能是两白旗和正蓝旗。只要多尔衮他们惨胜,不用多说,大清朝堂上的平衡就会倒向自己这一边,那么留给自己身后的机会就大的多!
皇太极仔细的端详着地图,他的目光扫了一遍。现在想要入关再进行一次抢劫,那是最理想的,至少还能够抢到一大批物资和人畜,说不定还有更多的收获,但也是做梦!这么做不利的因素也非常之大,那就是时间。入关抢劫必须要花费半年以上,自己的生命恐怕要等不到他们回兵,而且根据以往几次入关抢劫的经验,只要襄阳不出兵,多尔衮进入关内一趟,就像是武装游行,他们不会有多大损失的。如果是这样,不确定的因素就多了,自己死了,大清的八旗议政制度还在。没有朝堂上的全班人马到齐,自己的遗诏就是一张废纸,庄妃和他的儿子福临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即便是登上了,也会被赶下台,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他可没有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那么大的威望,朝堂上面反对他的人有的是。
皇太极心中非常清楚,满族人能够生存发展到今天,他们尊从的是强者。妇孺要执掌权利比登天还难,某些程度上为了族群的繁衍生存是非常无情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不利情况,一旦自己死了,多尔衮抢劫着丰盛的战利品回到沈阳,他手中的这些物资又为他增加了砝码。一旦自己不在了,物资如何分配就是他说了算。如果真的到了那个田地,天平上的砝码就更会向多尔衮倾斜,自己所作出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到时候如果自己还没有死,多尔衮也会带着他的军队在外面游荡,直到自己升天才回来。
皇太极否定了这个方案,他的脑子在飞速的转动着,必须要让他们去啃一块硬骨头。自己同时要给他们下一道死命令,必须是要取胜才能回来。这样一来他们三个旗的伤亡必然非常大,而且即便是战胜了,得到的收获也不会很大,这么做是最理想的。
皇太极最后把目光盯在了锦州,锦州是大明对付辽东的桥头堡,也是一个硬核桃。这些年来经过他们多年的经营,锦州城已经成了一个堡垒。要困住锦州城并且要拿下它,必然会付出重大的代价。但是提出打锦州的道理也说得过去,因为它是最凸在前面的,最容易包围他,不打它还能打谁?至于是强攻还是围点打援,那就由现场的指挥来决定了!
就是这里了!皇太极的心中下了决定。
殿前会议是在皇太极的病榻前开的,他浑浊的眼光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这些人的脸看不出喜怒哀乐,甚至连问候互相寒暄的一话都没有,更别说来关心他的龙体了。皇太极暗暗叹了口气,这些人都是在等,可自己等不起啊!
气氛有些沉闷,但是这样的氛围没有多久就被皇太极打破了。
“各位,我们大清目前的现状大家都知道了,我们面临着生存危机。所以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来一次绝地反击,所以我决定集中我们八旗所有的力量,打这里!”
皇太极的手指在地图上指着一个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