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秦桧有点头大,因为他遇到了一件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问题,那就是这一次宋人赢了,而且还赢的太多,把钦宗都赢到了手上了。
韩世忠的小伎俩既然瞒不过秦桧和朝廷,如果秦桧和朝廷都不知道韩世忠的军中发生了什么,那么他们就不是合格的宋人官员,宋人官员对于军队的掌控可是非常强的。
对于钦宗这个烫手山芋,秦桧也不知道怎么办。对于大宋的最优解就是钦宗死在北面,这样他依然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至少大宋的朝廷肯定是这样认为的。
他不仅能够得到皇帝礼下葬,众多的群臣也一定会为他哭丧,甚至连孙权都要来上一出兄弟情深,就像赵构的父亲死掉的时候那样,只要死了那么这件事情就彻底一了百了了。
再不至于,钦宗也应该落在金人的手中,不屈不挠的展现出自己赵家人的风骨,和金人斗争到底。
最下策的就是钦宗被金人送回来,路上发生一点意外,而且这个意外和宋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肯定是土匪做的那一种。
但是现在,却发生了莫名其妙钦宗回到了大宋这样的一件事情。
秦桧有些苦恼,如果现在钦宗发生了一些意外,不管有多少张嘴,这件事情绝对说不清楚,所以钦宗绝对不能出现意外,但是如何安置钦宗却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如何处理钦宗秦桧不能决,他又不能上书问陛下,因为这就相当于将锅子甩给了陛下,更何况这种事情不能纸面上留下任何痕迹。上一个甩锅的人韩世忠已经倒了霉。
韩世忠在两淮赢的很漂亮,以少胜多,将金人暴揍了一顿,上一次能够和这场战役媲美的也只有郾城大捷了。
虽然韩世忠本人的文化素养不高,但是他养着的一个幕僚文章写的特别好,在战报之中他甚至用上了“古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现有韩郡王八百破金人!”这样的豪言壮语,即使是秦桧也觉得非常的提气。
就是这样的一篇战报却让陛下发了火,认为韩世忠是个粗鄙之人,不学无术,张辽过去只是占了孙大帝大意的便宜罢了。
就为了这样一封战报,韩世忠到手的功勋没有了,被陛下定下了一个功过相抵的结论。
当然韩世忠的心中还是有些感激的,因为对于钦宗的事情陛下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就将这件事情放在了一边,用这样举重若轻的手法解决了整件事情。
秦桧觉得,陛下处理的相当好,陛下自然不满韩世忠的节外生枝,钦宗要么放跑他,要么就干脆让他死在乱军之中,这样情况非常不好。
陛下自然需要惩罚韩世忠,而韩世忠的战报就成为了替罪羊,成为了一个借口,至于张辽占孙权便宜的事情只是一个托词,任何明眼人都知道孙权和张辽在合肥的胜负究竟是如何的。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秦桧提了一个醒,他知道陛下非常推崇孙权,以后他绝对不能犯韩世忠的错,明明是张辽在逍遥津用十万大军艰难的挡住孙权的八百骑兵,才让自己成为名将的,这样的关系他绝对不能够搞错。
秦桧很是苦恼,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钦宗,整个朝廷似乎和韩世忠一样将钦宗“遗忘”了,但是秦桧知道,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很久的,因为肯定有人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思,会将这件事情挑出来的。
如果他不是群臣领袖,甚至他都想要学习韩世忠让自己“受点伤”了、
他想到了几个处理方法,封钦宗为王,甚至给他一小块封地,这的确是一个解决方法,但是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法理有问题,如果是五代十国,那一点问题都没有,法理能算多少骑兵。
但是这是在大宋,是一个讲理的国度,甚至这样的事情将来还要写上史书之中,会给陛下的身上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影响。
秦桧第二个解决方法就是一了百了,同时活着的皇帝只能有一个,但是埋在地底下的皇帝可以同时有很多个,只要钦宗是一个死人,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了。
这个方法的收益很高,但是风险也很大。因为钦宗在朝廷的手上,一旦钦宗出了事情,那么谁都知道下手的是谁,一旦留下了证据,那么事情就越发难以收拾了。
而且这还有一个最大的难点,那就是下手的人是谁,当年成济的下场可是所有人都看到的,这个职位已经不是富贵险中求了,而是拿着自己的三族甚至是九族的脑袋在冒险了。
秦桧还有第三个解决方法,那就是还位于钦宗,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让钦宗禅让回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法理上无懈可击,甚至可以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名声。至于强迫禅让的说法也无从根据,因为秦桧完全可以反驳,如果要为了皇位,从一开始就不会还位。
当然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有的,一旦还位之后,钦宗为了自己手上的权力势必要做出一些反击,甚至有可能会有殊死一搏。虽然现在朝政牢牢把持在陛下手上,但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太多了。更何况朝中还有一小部分的钦宗党,谁知道他们会出什么样的心思。
秦桧并没有在这三个方案之中做出任何的决定,而是将这三个方案记在了自己的心中,像这样的事情他不想在纸面上留下任何的痕迹。
他为了这三个方案,特地进了宫,想要听一听陛下的决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替陛下做决定,陛下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给秦桧一个暗示就可以了。
至于剩下的事情,那就是秦桧的任务了,如果这件事情做错了,那么背锅的一定是秦桧。
虽然这件事情非常的敏感,但是秦桧知道,这是他的责任,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好了,至少在陛下在的时候,他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这才是真正的富贵险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