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鹰骑军分成两股,从吴军的左右两翼开始对冲。
什么叫重装骑兵,就是金戈铁马,横冲直撞。
从头到脚的重装马铠就是一辆土坦克。
速度一起来,锋锐的冲击力所向无敌。
身穿重铠甲的骑兵手里的大朴刀横握着,随着战马奔驰的速度,如同切割机一样,一路横扫。
吴军的士卒不是被马蹄踏成碎肉,就是被大朴刀扫掉了脑袋。
凶猛的鹰骑军带给吴军无限的震撼和恐慌。
在吴军战阵的中间,两路骑兵交错而过,统统打了个对穿。
恐慌是有传染性的,当无数的士卒被吓破了胆,更多的士卒开始溃散。
他们向后方溃逃。
将失一令,军破身死。
面对这种新型的战术,吴军将领已经无力回天了。
杀不死的鹰铠军,所向无敌的鹰骑军,吴军的战斗意志被轻松碾压,成了没有斗志的待宰羔羊。
大批向后方逃窜的士兵没跑出多远,就遇到更大的噩梦。
十万鹰飞军早已迂回到他们的后方,堵住了他们的退路。
轻装的鹰飞军杀声阵阵冲向溃兵。
仔细看,冲锋的鹰飞军可不是毫无章法的冲击,而是三人一组结成一个作战单位。
一枪一刀一箭的搭配组合。
远距离由弓箭手负责,近距离由长枪手负责,短兵相接时刀手负责。
溃兵是没有任何章法的。
一组组的作战单位迎上溃兵,立刻大展神威。
鹰飞军都是属猴子的,非常灵活,绝不死缠烂打。
打得过立刻消灭对方,打不过立刻灵活跑动起来,将对方体力拖垮回身一枪一刀一箭就要了对方的命。
姬峰训练他们时就说,自己的命最要紧,先保命再要对手的命。
面对鹰飞军,吴军是倒了八辈子霉。
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过,最后只好丢掉兵器投降。
此役,吴军三十万大军,投降十五万,其余被歼灭。
鹰铠军伤亡三千人,鹰骑军伤亡一千多人,而鹰飞军几乎没有伤亡,谁让他们打的是溃兵呢。
半天时间打成这个结果,让韦晨和边军将领们口服心服,五体投地。
他们是开了眼界了,仗还能这么打。
“大帅,打扫战场这活我就不干了。
我去收复失地去了。
各位将军可愿同行?”
这美事谁不愿意沾沾光。
再说平原这边除了还有几万骑兵外,吴国基本没有军队了。
韦晨调拨十万大军跟随姬峰挺进鲁国的失地。
刚才的战斗,姬峰手里三十万鹰飞军,除了十万收拾溃兵外,其余二十万被他撒出去封锁了战场所有方向。
在离吴军边防军驻地后方五十里,是吴军的一支常驻骑兵,人数大约七八万。
它是这一片平原地带的唯一军队了。
战车载着鹰铠军向敌骑兵部队后方奔去,鹰飞军紧随其后。
鹰骑军在距敌军营五里地休息调整。
半个时辰后,鹰骑军向敌军营发起了冲锋。
地面的持续震动惊动了敌骑兵,匆忙上马集结。
然而五里路对于骑兵来说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鹰骑军展开的是楔形突击队形。
重装骑兵的锐利锋芒一下子就将敌方集结的队伍划开了一道口子。
从头到脚的重装马铠,包裹重铠甲的士兵,双方甫一碰撞,鹰骑军的犀利无敌就让敌方生出势不可挡的念头。
他们都来不及抱怨三十万边防军为什么放鲁军长驱直入,就被鹰骑军冲散了骑兵队形。
骑兵交锋快而短暂,但刀刀见血,惨烈无比。
鹰骑军仗着皮糙肉厚,一口气将对方打穿。
而后勒马回身,重新组成楔形队形,再一次发起冲锋。
吴军骑兵有的想向边境线冲去与边防军会合。
然而韦晨派来的十万大军早已做好了拦击准备,无数的弓箭手张弓待敌。
无数的长枪兵组成了拒马阵,谁冲过来谁死。
吴军骑兵拨转马头,硬着头皮向鹰骑军发起了冲锋。
大军对撞,喊杀声振聋发聩,鲜血迸射,无人的战马四处奔跑。
四万鹰骑军杀的吴军骑兵胆战心寒,纷纷向后方逃跑。
但后方早已被姬峰安排了三道拦截线。
第一道就是九千鹰骑军组成的骑兵防线,后面是五万鹰铠军的第二道拦截线。
最后一道是鹰飞军的弓箭手。
见到大量敌方骑兵飞速而来,九千鹰骑军立刻策马迎上去。
每五匹战马组成一个小型的三角冲锋队形,犀利而灵活。
无数个三角冲锋小组就像无数把尖刀凶悍无比的杀向敌兵,
逃跑的敌兵本无斗志,哪里是鹰骑军的一回之敌,甫一照面,就被劈入马下。
正面的四万鹰骑军纵横压来,吴军彻底被打散了勇气。
偶尔有骑兵穿过第一道防线,还没等高兴,就看到黑压压一片的鹰铠军守株待兔一样等着他们。
以逸待劳,稳如山岳,但鹰铠军身上的杀气却直贯长空,令逃兵不寒而栗。
他们根本没有勇气冲过那道防线,那根本就是一道死亡线。
近八万的吴军骑兵就这么被打败了,将近五万骑兵投降。
此役,姬峰缴获大量战马。
鲁鹰军继续推进,收复失地,又将吴国的四个城镇纳入囊中。
姬峰将之称为暂时性的缓冲线,毕竟若再起战端,总不能在鲁国境内打吧,失地已经属于鲁国了。
捷报传回京城,君王大悦,昭告天下。
百年失地,重回鲁国,全国百姓兴奋起来。
三王子姬峰殿下成了鲁国人的英雄,茶余饭后竞相谈论的话题人物。
吴国新君王大怒,责令军方立刻派兵打败鲁军,洗刷耻辱。
满朝文武谁也没料到昔日卑躬屈膝乞求纳贡保平安的鲁国,今日竟一反常态的进攻吴国。
关键是还打赢了,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就像习惯了做老大的人,有一天被小弟踩在脚下摩擦,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恼火和苦涩了。
“陛下,此次鲁国兵锋强横,应该采取和谈的方式解决。
毕竟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一老臣老成持重的向君王谏言。
军方的武将们在两年内连续吃败仗,折损一百多万军队,一个个没脸发言。
都憋着一股劲想用胜利来说话。
“陛下,鲁国生了反骨,必须出兵再次狠狠地征服他们。”
以周为仁为首的霸业派坚持诉诸武力。
“陛下,情报上说鲁国用我国的降卒做劳力,在大肆扩建道路,修筑桥梁。
鲁国君王颁布新律,国内一片蒸蒸日上。
反观我国,痛失一百多万兵卒,伤了元气,这时候切不可再起战端。
臣以为应该与鲁国和谈,达成停战。
我国休养生息三五年后,再行出兵征伐才是上策。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朝堂上一多半臣子都主张和谈,君王最后只好妥协。
“陛下,臣以为此次与鲁国和谈,必须由熟悉鲁国的大臣出使鲁国。
臣推荐周为仁大人担当使者,想来周大人必不负陛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