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永乐 > 第45章 要致富,先修路

第45章 要致富,先修路(1 / 1)

”父皇,您别小看此物,您大可让人用锤子试试它的硬度。“看到没人识货,朱高炽向朱棣说道。

”父皇,儿臣亲自试试。“,朱高煦看着那么好的机会,主动出来说道,自己一定要好好用力,把它砸个稀巴烂,看太子怎么说。

说着,朱高煦从工匠手里拿过锤子,看着脚下不起眼的水泥块,心中充满不屑。

一个如此小块的东西,自己一锤子还不得砸个稀巴烂,到时候自己就参太子一个欺君之罪,手中拿的大锤不免更用力了。

百官们也非常好奇,心中对太子爷的评价也下降了,看来太子爷没有传说中那么明事理啊,都快接近而立之年了,还如此浮夸。

特别是武将们心中更兴奋了,太子这样做简直是天助我也,汉王离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

”老二,你要是不行,还是换孤来吧。“看着老二迟迟没有动作,朱高炽不满的声音响了起来。

听到太子说自己不行,朱高煦脸色都黑了,心中充满怒气,自己堂堂靖难时期的著名武将,竟然被一个体弱的太子说不行。

虽然现在太子不是过去那个300斤的胖子,但是朱高煦心中认为太子还是之前那个气虚体弱的太子爷。

心中来了气,手握锤子的力气不免加大了几分,,将锤子高高的举起,然后重重的落下。

一阵撞击的声响,朱高煦感觉到手中传来了一股大力,不免后退了几步,把反弹的力卸掉。

不过看着脚下的水泥块,愣住了。自己用这么大力气,竟然没有砸烂。而且上面只留下了表面一点点痕迹。

不可能,不可能,朱高煦心里想道,拿起锤子又用力的砸了几下,还是只能在表面留下一点点痕迹。

周围文武百官都震惊了,卧槽?,仿佛看到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这东西这么坚硬?,就算是石头也能砸烂了吧,远远超出了百官的认知。

朱棣经过简单的震惊也回过了神,想到若是城墙都由这个做成的,谁能够撞破?

永乐大帝不愧是永乐大帝,看到水泥这么坚硬,第一反应就是想到用来做城墙。

看到众人的反应,朱高炽还是很高兴的,一群土鳖,没见过世面罢了。

”父皇,此物怎么样?“向一旁父皇笑着问道。

”嗯,确实不错,用于做城墙够坚硬。“,朱棣想了一会说道。

朱高炽内心无语了,这么好的东西父皇你只想用来造城墙?,懂不懂水泥的分量啊。

”父皇,此物是由水泥做成的,水泥就是儿臣给父皇说的大礼。“

”水泥可不只是用来造城墙,还可以用来修路,造房子,修堤坝等等,而且最重要的是水泥的成本很低。”朱高炽看着父皇不识货,主动解释道。

“这水泥有如此多的用处?”朱棣惊讶的说道,这简直是宝贝啊。

“那是自然,这水泥可不必之前儿臣弄出来那个东西差。”周围人多,朱高炽没有直接说燧发枪,不过朱棣也懂。

“陛下,恭喜陛下啊。”

“陛下,天佑大明。”

“陛下保佑,苍天保佑,太子爷大才。”

“臣为恭喜陛下,为大明贺。”

“........................................”。

百官看到水泥如此坚硬,还听到太子爷说有如此多的用途,回过神后纷纷贺喜道。

百官对于这些新奇东西不熟悉,不过对于口上文章,那是一等一的好手,直接把朱棣给拍的晕头转向,认为自己是天命之子了。

“好,好,太子这份大礼,是我大明之幸啊,传朕旨意,太子大明水泥有功,赏黄金百两。”高兴的朱棣高兴的说道。

“儿臣谢过父皇。”虽说一百两黄金对于朱高炽来说不算什么,不过那也是一笔钱啊,不要白不要,朱高炽还是行礼道。

在一阵恭维之声中,朱棣和朱高炽两人离开了工部,朱高煦早已在丢脸之后躲到了一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朱高炽回到宫中,在太和殿和父皇商量了半个时辰才离开,其中谈论的皆是关于水泥的后续事宜。

朱棣也很干脆,让朱高炽全权负责水泥的生产,修路事宜,毕竟这是太子发明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弄。

——————

在接下来几天朱高炽也很干脆,直接让工部大量的生产水泥,有了水泥便开始在京城中大搞基建,连续几天早朝都不去。

百官这次出奇的没有弹劾,可能是因为太子爷刚为大明发明了水泥,百官这几天就没有弹劾。

第三天,宫城的正阳门外面突然来了几千的士兵,还运送着一车车的沙子,石头和水泥,来往的许多官员和百姓都纷纷好奇。

不过这些士兵没有理会,直接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十几个人负责一堆,直接加水搅拌了起来,然后有人负责来修路,动作很是熟练。

这些士兵把正阳门外的街道都封锁了半边,熟练的干起活来。

另外半边一路上围满了百姓,其中也有些许的官员和差役。

“这些士兵是要修路?,可修路不是用沙石填好吗?”

“对啊,你看他们用那灰色的东西是什么?”

“怪哉,怪哉,不仅士兵来修路,用的东西我三十多年未见过。”

周围的百姓怀着好奇心纷纷讨论道,不过士兵们没有说什么,熟练的干活。

这些士兵正是朱高炽的杰作,着两天朱高炽去到五军营,调了五千的士兵出来修路,光是教会他们就用了半天。

朱高炽本来想用工匠的,不过工部的工匠大多都造燧发枪,水泥还有其他东西了,工部的工匠抽不出多少。

征调的话太麻烦,而且朱高炽认为征调还容易引起百姓不满,直接跟父皇要了五千的士兵,京营有着二三十万的士兵,不好好用一下岂不是浪费了?

周围百姓看着士兵干活,都在看着热闹,有的胆大的还加入进去,士兵对此也没有说什么,正好来多几个干活的,心里想道。

有人带头后,后面许多百姓也都纷纷加入进去,在京城的百姓生活相对于比较好很多,倒不像地方上的百姓每日劳作。

人向来是喜欢看热闹的,看着百姓和士兵都在修路,而且还还十分怪异,自觉加入的百姓越来越多,干些简单的搬运活。

于是京城就出现了这怪异的一幕,士兵和百姓都在修路,一片和谐的氛围,中午下值的官员经过看到都纷纷惊叹,何时军民关系如此和谐了?

有好事者的官员好奇也加入了进去,可以说成为了一个奇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战隋 男儿行 重返大隋 驰骋大宋 极品驸马 崛起美洲1620 大唐音乐人,唱哭各朝皇帝 大唐虎贲 混在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