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八月中,耗时一年多的文献大成在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吏部尚书郑赐等人主持修撰完成,陛下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22877卷,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涵盖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等,可以说永乐大典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朱高炽听到永乐大典修撰完异常激动,第一时间来到了太和殿,此时殿内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等人俱在。
“儿臣参见父皇,祝贺父皇。”朱高炽一进来就行礼祝贺道.
"起来吧。“朱棣也很高兴,兴奋说道。
永乐大典历时一年多,动用了3000多的文人和大臣,耗费了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今修撰完成,这是可以说是朱棣一大功绩了,在历史上也极少人能够完成。
“父皇,永乐大典修撰完成,如今是不是考虑多复制些副本,以供天下人尽可浏览查阅,以弘扬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啊。”
朱高炽可是知道永乐大典记载了大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可以说是一部史诗巨作。
不过很可惜的是永乐大典在后世已经遗失了,这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损失,后世即使有部分章册的出现都为研究宋元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何况是全本。
永乐大典的损失,坐使宋元两代文献,与之俱亡,实学术上不可恢复之损失。
“嗯?你说要供天下之人查阅?”朱棣有些不满道,朱棣下令撰写永乐大典主要是为了收藏于皇宫之中,以备随时查阅,而且也可以显示皇家威仪和气魄。
“对啊,父皇,永乐大典是我中华的文明的瑰宝,应该使我大明百姓人人得而瞻仰,而且其中诸多内容对大明都有着重要作用。”
“这种瑰宝应该跟天下人共享之,这也展现父皇的大气和英明啊。”朱高炽诚恳说道。
这永乐大典太十足珍贵了,自己必须不能让其遗失了。
“太子爷您有所不知,这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共一万一千多册,若是想要多抄写几部,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纸张,而且还需要诸多的文人不停抄写,这项工程实在太过庞大。”内阁首辅解缙主动说道。
解缙主持修撰永乐大典,深知这部著作的耗费之大,若是依太子爷所言,那将是比登天还难的工程。
不说需要几万名文人日夜抄写,其中的所需纸张也是庞然大物。
听到这朱高炽不屑的笑了,你们难办,但是我可以啊。
“父皇,儿臣有法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儿臣知道如何改进造纸术,造出来的纸不仅质地更好,还更廉价,其成本可以减少到如今成本的二十分之一。”
“什么?你有办法?”朱棣听到直接站了起来,愣是被震住了。
“太子爷,....您...您真的可以改进造纸术?”解缙也一脸震惊道。
一边的姚广孝看着较为平静,不过其轻微的手抖还是显示了其内心的不平静。
如今的大明纸张异常高昂,普通人根本很难用得起纸张,这也是如今大明寒门士子如此少的原因。
朝中的官员大多是乡绅士族,不然皆是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之人,通过科举当官的寒门官员太少了,以至于士族把持官府,皇帝都要依靠这些士族治理天下。
其原因就是纸张太贵了,平民百姓哪有那么多钱供应。
听到太子爷能够改进造纸术,成本还是二十分之一,几人都震惊住了。
“当然,虽然孤还没有试验过,但孤有信心定然可以造出来。”造纸术没有复杂的工程,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而且孤还有一个办法,不需要抄写就可以复刻下来。”看到几人震惊的表情朱高炽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计谋,才气啥的比不过你们,但是我有的你们没有,而且还很多。
“太子爷,您别拿臣等开玩笑了,哪有不需要抄写就可以复刻下来的。”解缙眼里一万个不相信道。
不用抄写就可以复刻下来,骗鬼呢,解缙心里加了句。
永乐大典得抄写就动用了文人文官近两万人抄录才成的,若是不用手写就
“孤什么时候开玩笑了,解学士不信,那么解学士敢和孤打个赌吗?,若是孤赢了,那解学士去东宫给孤儿子当个老师?”朱高炽看着几人不信,对解缙说道。
解缙作为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文采自然是非常高超的,正好可以教导教导瞻基这个儿子。
“有何不敢,若是臣输了,臣就做太孙的老师。”文人总是有傲气的,尤其是文采出众的解缙。
当然解缙同意还有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太子爷这个儿子可是深得陛下欢心的,时常带在身边教导,朝中的大臣皆认为太孙之位已经很明显了。
“父皇,您可作证,解学士若是输了,可就得到东宫去教导瞻基,到时您可不能阻拦。”朱高炽看到解缙同意了,对着父皇说道。
毕竟解缙也是内阁首辅,父皇得咨询大臣,到时必然会减少当值的时间。
“好,你要是赢了,让解学士去东宫教导瞻基。”朱棣很畅快得同意道,原本自己也正有此意。
“不过,你怎么解决这两个难题?”朱棣也十分好奇自己这个儿子怎么解决,若是真的成功了,那对于朝廷或是百姓影响都是巨大的。
最重要的是可以打击士族的影响力,朱棣也感觉士族的势力渗透太深了。
表面感觉不出来,但是无论是治理还是钱粮都被士族影响着,有时候即使自己是皇帝也深感无力。
“儿臣现在就可以写出方法来,到时候父皇可以着人下去安排便知。”朱高炽心中想了想造纸的基本流程。
来到书桌旁,摊开纸张,拿起笔写了满满的一整页,其中各方面的注意细节也一一写明了。
还好有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字写的也不错。
朱高炽在写的时候,朱棣和解缙就在一旁看着,此时的朱棣不像个皇帝,倒像个学生。
只有一边的姚广孝这个和尚仍在一边饮茶,似乎发生的事全与他无关。
朱棣和解缙两人越看越惊叹,其中的方法详细明了,即使两人不懂如何造纸和雕版印刷,但两人看着其中的方法,便已然知晓必然可以。
“哈哈哈...好,好,今日真乃大喜,不仅永乐大典修撰成,还有了廉价的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我大明必将开万世太平。”朱棣心中喜悦,不由的说道。
看向太子的眼神中满满的欣赏,实在是太子带来的惊喜太多了。
“太子爷真乃神人,臣佩服,臣明日就去东宫教导太孙。”解缙看着由衷的佩服道,也是一个重信誉的人。
“父皇,那永乐大典一事?”朱高炽看着父皇道,万一父皇好大喜功的心理再发作,把永乐大典放进宫中展现皇家威仪,那就白忙活了。
“既然已经有这造纸术和雕版印刷,自然是多多刊印,让大明百姓感受我中华文化的魅力,解学士,此事由你来操办吧。”看着太子担心的神色,朱棣心中一阵无语。
“臣遵旨。”解缙此时很恭敬的领旨道,平日里的傲气也收敛了不少。
“父皇,那儿臣告退了。”看到接下来没有自己的事了,朱高炽很是识趣的离开。
等到朱高炽离开后,朱棣看了一眼姚广孝,两人不约而同的视线对接,皆露出笑容微微点头,这两人彼此对对方再熟悉不过了。
永乐大典修撰完成后,朱棣下旨复印三万份,发往各地,大明百姓皆可去往官员查阅,这一举措天下人皆震惊,纷纷称赞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