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永乐 > 第102章 李景隆的威力

第102章 李景隆的威力(1 / 1)

这些安南余孽没有民众的支持朱高炽断然是不信的,也只有民众支持才能让这些余孽能够打乱朝廷的治理计划。

“臣领命。”

“只是不知道朝廷对此打算如何处置?臣心中也好有个尺度。”张辅急忙领旨道,这对于其他人或许不是个好差事,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只要能够离京,还是在军中就很满足了。

“杀,对于叛乱之人和支持之人杀个干净,既然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想着复辟,那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还有原先的移民力度也加大,不能慢悠悠的进行了。”

“就是派出军队赶也要抓紧完成,不过还是注意一下保护西南的百姓。”朱高炽叮嘱道。

大明西南的百姓也是一个难题啊,这片土地历来就是纷争之地,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顶不住此地民生彪悍啊。

时不时来个几万人械斗都是正常之事,而且各地的土司纷争也是时有发生。

朝廷一方面要稳定当地的秩序,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当地的各土司凝聚起来抱成一团,这就是当前朝廷对于西南土司的策略。

既打压又扶持。

交趾百姓迁移到大明的西南,也正好可以缓解一下西南的矛盾,让新移民和当地的百姓相互牵制,削弱双方的力量。

在朝廷有意的维护下,想来西南的百姓也不会吃亏。

至于可能造成的后果,那也只能牺牲了,朝廷想要治理这块地方总是要付出些代价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完美的解决。

西南之地在后世也只有华国的民族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是也是没有完全解决。

“太子爷,这样做会不会让南洋诸国对我大明起戒心?”张辅没有关注其中可能伤亡的交趾百姓。

张辅这个在战场成长起来的将门之后,见过太多的鲜血和死亡了,那点妇人之仁早就不知丢到何处了,不然自己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所以有些担忧的是南洋诸国对大明的警惕,若是让南洋诸国抱团起来防备大明,日后大明南进的策略很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张辅作为大明有名的将领,而且如今又高居国公之位,对于朝廷的策略还是有些了解的。

“无妨,从我们废除安南国设置交趾时,南洋诸国早就对我大明起了戒心了,谁都不是傻子,无论我们做不做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把事情做得干脆些。”

“如今我们在交趾手段狠厉些,也是给这些国家一个警告,让他们不要乱插手交趾之事。”朱高炽正色说道。

这次交趾的叛乱其中未必没有其他国家的影子,南洋诸国中能够管理一个国家的人脑子都不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也不可能在混乱的局面下保住不被侵略。

所以朱高炽心里也是怀疑交趾叛乱中有其他国家的影子,就是为了逼迫大明退出交趾。

面对大明这个强大的国家,这些小国自然是不想大明插足南洋之事。

“那臣可就放开手脚动手了。”张辅也是有些激动的说道。

自己做事要是束手束脚的还真不太习惯,虽然张辅素来以谨慎闻名,但那也是战场上才会如此。

如今只是平叛交趾的叛乱罢了,对于这个还真不用太谨慎。

“嗯,英国公尽管去做,孤只要交趾是大明的一省即可,其他的孤不关心。”朱高炽也是保证道。

对于交趾只要掌握在大明手中不出乱子即可,至于所谓的为交趾百姓谋福利,那就看以后了。

既然现在交趾诸多的百姓还有心向灭亡的安南的,那最好就让他们跟着安南一起灭亡才是最好的。

大明现在尽管缺人口,但也不是什么心怀不轨之人都要的,容纳这些人也只会给朝廷添加麻烦。

“臣明白了,那太子爷若无其他事,臣这就告退了。”张辅也是有些着急的说道,快些回家中收拾准备,不日自己就离京。

待在京城实在是太显眼了,如今大明上下谁家一门两国公?就是皇后的娘家如今也只有一国公,徐辉祖的国公早就被削了。

所以说现在自己张家才是京城中最显眼的,有时候低调些才能苟的久一点。

“嗯,英国公先下去着手准备吧,详细的情况内阁会告诉英国公。”朱高炽也是点头道。

自己不可能把事情都要策划详细,自己负责大的方向后,自有下面的人去做。

若是什么事都要自己来,那自己不说累死,首先就把朝中的文武百官全砍光了,无用之人就没必要留着了。

张辅自被太子爷召见后,这几日接连往户部、兵部等衙门跑,家中的府眷皆是在着手张辅离京之事。

此次离京定然不会把家眷都带走,但也是要好好准备的,光是手续也得办上半天,毕竟一个国公离京事情还是比较重大的。

再加上有时远去边疆领兵,虽说太子爷信任,自己带走所有家眷想来不会有人阻拦,但有些事也是不能违背的。

在张辅离京后的几天,河南新任巡抚李景隆也是到达了开封。

一路上李景隆可是受到了天下官员的关注,光是盯着李景隆队伍的探子不下十波,李景隆对于这些探子也没有动手。

就算把这些探子赶走了,也是会有新的来,抓也不一定抓的住,主要还是这些探子离队伍太远了,也不敢靠近,只是远远跟着,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动向。

相比其他人的淡定,河南方面的官员可就不太好了,诸多官员也是得知了有巡抚上任。

这可是如今朝廷任命的第一个巡抚,还是自己河南的,其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朝廷或者说是太子爷、陛下对河南不满了。

为什么不满?那还不是因为河南官员罢官一事,这下可是把他们放在火上烤了。

现在压下去吧,太子爷也不一定会领情,而且此事发酵这么久,加上朝廷如此大的阵仗肯定不会轻轻放过的。

现在的河南承宣布政使曹鸿文可是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自己就应该早点处理。

此次官员罢官事情还真不是曹鸿文组织的,不过曹鸿文看到这局面心中也是有了想法,也是想试探试探朝廷的底线。

再说又不只是自己这一个布政使司出现罢官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谁知道朝廷的态度如此强硬。

而自己好巧不巧,这朝廷第一个就拿河南开刀。

现在再解决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摆明告诉所有人这件事就是我曹弘文干的?

所以曹鸿文心中悔恨啊,连带着府中这几个幕僚也记恨上了。

要不是此前建议自己先等等看朝廷如何处理的,自己会走到今日这局面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虎贲 重返大隋 男儿行 我家后院是唐朝 混在初唐 崛起美洲1620 大唐音乐人,唱哭各朝皇帝 驰骋大宋 极品驸马 战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