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永乐 > 第122章 削藩,还得看自己

第122章 削藩,还得看自己(1 / 1)

削藩这个事情朱高炽非常重视,因为自己前面那个堂哥就把自己削到下落不明了,这可不得后人哀之而鉴之啊。

削藩是需要脑子的,很明显自己那个堂哥虽然有脑子,但也不过是被忽悠瘸了。

“关于齐王后续处置之事就由礼部来办吧,同时昭告诸王,裁撤护卫营和封国的可回京居住,在朝廷之中寻合适官职任职。”

朱高炽定下了分工,也不管蹇义和郑赐是否同意。

监国以来两人心思有些浮躁了,这也是自己过重的依仗两人所致,需要好好打压一番了。

“臣遵旨。”

郑赐有些不情愿的说道,内心虽然极度不想接受,但太子爷都亲自指定了,自己除了遵旨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朝廷关于齐王处置一事没有瞒着天下之人,通过大明周报向天下之人说明了齐王种种罪行和朝廷处置结果,在最后还向诸王昭告回京一事。

这让大明的百姓吃足了瓜,大明几十年来可没有主动公告这些事,特别是关于皇家之事百姓不敢置言,惟恐锦衣卫抓拿。

现在朝廷主动的公告此事,纷纷让百姓过足了瘾,对于天家之事在百姓眼中是神秘的,也是最好奇的。

如今主动的揭露了出来,让百姓评价,纷纷称赞。

“唉,没想到齐王如此狼子野心,竟然有谋逆之心,若是真让齐王起兵,恐怕百姓刚过几年安稳日子也没了。”

热闹客栈里大多都是议论此事的。

“对啊,现在陛下大减税赋,太子爷心系天下苍生,百姓刚过了几天好日子,断然不能让这些藩王毁了。”

“我看报纸上说藩王可自愿申请回京,若是不愿回京的藩王是不是心怀.......。”

有一人插嘴道,不过最后的话语声越来越小,后面愣是停住,不敢多言。

“管他呢,反正回京的藩王定是心向陛下的,其他的我等也不敢妄议啊。”

“希望朝廷能够好好管理这些藩王吧,我可是听说不少的藩王在封国中鱼肉百姓,导致民怨四起。”

“嘘,你不要命了,敢如此说,这里之中或许就有锦衣卫的探子。”

之前那插嘴之人提醒道,显然还是有些害怕的。

“如今太子爷监国,锦衣卫也很少在京城中行走了,我何须怕?”

那人豪气的说道,打扮像是士人的模样,估计是了解其中的信息。

.....................

在大明周报刊登此事以来,百姓讨论政治国事的热潮不断,甚至有些人说出了不敢说的话。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感到朝廷的仁义,但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代表着百姓认同感的上升,也使一潭死水的大明起了波澜。

对于百姓来说是好奇和八卦,但是对于一些藩王来说可就没那么好受了。

齐王削爵一事这是朝廷给他们的警告,而且还说回京居住一事。

上面说是自愿,但还是让众人感到了压迫。

因为朝廷很明显,自己思念亲人或者不满的可以回京,不用辛苦的为大明镇守边疆和地方。

日后若是用这些借口来指责朝廷注定不可能的,也站不住脚,更不会获得百姓的认同。

最重要的是若是有亲王真的回京了,那剩下的亲王可就受到极大的舆论压力了,别人都自愿回京了?

你们为什么不回?是不是有其他想法?是不是对朝廷、陛下不满?

那时百姓心中真的有这疑问了,一旦在百姓心中留下谋逆之臣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藩王行事更要谨慎了。

往后若是真要起兵时修饰的再好,恐怕也是不得人心,只是谋逆之臣罢了,对于谋逆之臣向来是不容天下的。

当年陛下能够成功,不仅是建文等蠢货,更多的是陛下长年积累的声望,声望之大,再配上靖难名义,才勉强成功。

现在各地藩王声望全无,还能如何起兵?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现代大唐 大明第一女谍 陛下何故造反 明末之七海为王 再见,达瓦里希! 风流庶子 人在汉末是兄弟就来砍我 三国之公子曹丕 穿越之盛唐小山贼 三国之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