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永乐 > 第198章 卖地求生

第198章 卖地求生(1 / 1)

秦淮河畔的景色很美,很美。

但那是对于富足之人所说的,对于生活在大明各地的百姓,心中渴望的不是能够领略一番,盼望的是能够活下去。

没错,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便是活下去,但这个对于一些百姓来说却是异常的艰难。

山西潞安府长治县的赵老汉便是如此,此时年逾四十多的赵老汉双手颤抖的捧着地契。

这是赵老汉家中唯一的一块地了,但是如今却是也已保不住了。

山西这地方向来人多地少,百姓的生活也不过靠着一亩三分地生存。

到今年大旱,地里的庄稼收成骤减,原本能够维持生活的口粮如今却已收不到一半,还要缴纳朝廷的赋税。

这让本就生活不下去的赵老汉一家日子也是难以为继了。

“赵老汉,你这地还卖不卖了,赶紧的,等会我还要去下一家呢。”

“也就李老爷心善,一亩地不仅给你们二两银子,还施舍你们两石粮食。”

“你这地可有一亩多,卖了今年吃喝可就有了。”

一个贼眉鼠眼之人不耐烦的说道,虽然穿着有些昂贵的衣服,却依旧像泼皮无赖。

赵老汉听着脸上露出一阵的纠结之色,这田地不仅是一块好田。

而且关键是在这山西这个地方中,一块田往年收成好的时候可是足足可以卖上十几两银子的。

甚至是太平盛世卖到几十两银子也是不无不可,可是如今却只能卖到二两银子加两石杂粮而已。

但赵老汉看着身后两个不足七八岁的小孩,一男一女。

两小孩的模样可以用骨瘦如柴形容,甚至是皮包骨,显然是极度的营养不良。

若是如此恐怕小孩的性命不保。

“爷爷,二丫饿。”

其中的小女孩声音虚弱的说道,脸上也是毫无血色,眼睛盯着前面的粮食露出了精光。

小女孩的脑袋中没有想过那么多,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由。

只盯着眼前的粮食,从未移开过目光。

倒是年长的小男孩显然知道一些,默不作声,虽然眼光时不时的看向那些粮食,但还是勉强的克制住。

赵老汉听到孙女的话语,忽然间眼眶的泪水却是如何也控制不住。

赵老汉一家原本生活也是过的下去,不过在去年自己儿子意外去世后,儿媳和老婆也相继离去,只留下了赵老汉和两个幼小的小孩相依为命。

若不是还有着这两个孙子孙女,赵老汉恐怕早已了断了。

“我卖,我卖。”

赵老汉颤抖的双手把地契伸了出去,眼中满满的不舍和无奈。

谁不知道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赵老汉更知道若是今日这地不卖。

明日这价钱也有可能更低了,外人更是不敢插手进来。

“早这样多好,白白浪费小爷的时间,这是一两五百文银子,还有这两石粮食。”

对面之人一手直接拿出来,从钱袋之中掏出了银子说道。

“狗爷,不是二两银子吗?怎么才一两五百文?”

赵老汉急忙问道,五百文,那差不多是两石粮食了。

“二两是之前的价格了,现在就是一两五百文,你不卖给我。”

那狗爷不耐烦的说道,语气之中满满的不屑。

不过内心却是想到,废话,小爷累死累活,白白站了这么久,总不能白干活吧?

赵老汉看着对方手中的地契,还有对方身后的几人,没有敢继续质问。

默默地转身把银子放入怀中,走到那两石粮食之中。

而狗爷和那几人也是不屑的看了一眼,转身离去。

“二丫,我们有粮食了,爷爷现在就去给你煮稀粥喝。”

赵老汉抹了抹眼泪,慈祥的对着小女孩说道。

“好啊,好啊,二丫去帮爷爷烧火,二丫烧火可厉害了。”

小女孩看到那凶神恶煞的人离去,留下的那些粮食开心的说道。

走路也是不再弱不禁风,或许小女孩的心中还会把那几人当做好人。

毕竟给家里送来了粮食,只不过长的有些凶神恶煞了。

看着小女孩蹦蹦跳跳的出去,赵老汉脸上也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以后得日子如何过虽然未知。

但至少赵老汉知道孙子孙女的性命保住了,至于以后,总归还能有以后不是?

在这长治县来说,卖地求生的不止赵老汉一家,许多人家也是有此遭遇。

虽然不知道日后靠什么生活,但如今总归是能够活下去。

或许对于上层之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不敢相信,但是对于赵老汉他们来说却是见怪不怪了。

甚至赵老汉听闻有些州府已经到了易子而食得地步了,不过赵老汉也是不知道其中的真假。

反正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孙子孙女如今就是赵老汉的一切,也是赵老汉全部的希望。

……

土地改革方案在朝廷俨然已经形成了共识,所有都知道陛下和太子爷对于土地改革方案的重视。

没有人敢出来阻止,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内心万分的抵制,但是在表面上却是表现出对于土地改革的绝对支持。

在太子爷的亲自安排下,吏部尚书蹇义亲自主持下。

朝廷抽调了许多的官员组成了土地改革的工作组,其中更是有许多的国子监生。

最让人震惊的是为此太子爷还亲自调动了野战团和几卫的军队来护卫工作组。

这让朝廷上下都看到了陛下和太子爷对此的重视程度,也让所有人看到了陛下的决心。

没看到连陛下都把京城的亲卫都调动了吗?这态度也是异常明显了。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动作的是大明报社铺天盖地的宣传,关于朝廷土地改革一事。

大明报社不仅详细解释了原因和内容,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个专题报道。

其中许多大学士纷纷发文称赞这土地改革,称赞陛下和太子爷,甚至有的已经把当今陛下作为古今第一帝王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虎贲 重返大隋 男儿行 我家后院是唐朝 混在初唐 崛起美洲1620 大唐音乐人,唱哭各朝皇帝 驰骋大宋 极品驸马 战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