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馆的老板姓黄,黄老板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十六岁扛着编织袋装的被褥和衣服进城打工,从在饭店里打杂洗碗开始,吃了不少苦,出了不少力,从洗碗起始,到站墩切配,再到给大师傅打荷,最后偷师学艺,慢慢地开始站锅炒菜。
最初是站尾灶,相当于给大厨、二厨打下手。
后来随着厨艺渐进,慢慢地做到了厨师长,谈了个前堂端盘子上菜的女服员做老婆,两人一起打工攒钱,然后辞职摆摊儿卖炒面炒粉,后来还卖过烧烤和串串香。
两口子靠摆摊儿慢慢地攒了一些钱,也攒了一些做餐饮生意的经验,最后才在学校对面的街上盘下这家店。
张高铭开车,戴着姜半夏来到饭店前面。
来这里吃饭的基本上都是大学生,所以店前很少会停比较惹眼儿的豪车。
姜半夏的迈巴赫刚停下来,就引来不少人的目光注视。
姜半夏下车之后,对张高铭说,“你想吃啥可以自己点,我给你报销,吃完了可以出去玩一起儿,等我谈完正事儿再给你打电话。”
“好,我去隔壁撸串。”张高铭对炒菜馆没啥兴趣,倒是有点儿馋烤肉了。
姜半夏走进店里,还是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但是前堂的服务员全都换成了陌生面孔。
毕竟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员工肯定也换好几拨了。
当然,也有熟人。
吧台收银的艳艳姐还是老样子,高高瘦瘦,留着齐肩的长发,岁月仿佛没有给她留下任何痕迹。
姜半夏在这里做兼职的时候,艳艳姐才三十岁,现在也不显老。
“艳姐!”姜半夏走过去,主动跟她打招呼,“还认得我吗?”
艳姐认真地打量着姜半夏,开心地说:“认得,你是那个……哎呀,记得你这个人,感觉名字就在嘴边,却想不起来叫啥了……姓姜对不对?”
“对,没想到,过去好几年了,艳姐还能记得我。”姜半夏笑着说。
“姜半夏……你是姜半夏,终于想起来了,你给我治过偏头疼。”艳姐终于想起姜半夏的名字了。
“艳姐的记性好,没错,我是姜半夏,几年没见,艳姐还是这么年轻漂亮。”
“哈哈,你啥时候也变得油嘴滑舌了,我记得你以前可腼腆了,前面的女服务员逗你两句,你都能脸红好半天。”艳姐调侃道。
“说正事儿,我就是那个给你们打电话预订二号包厢的人。”
“原来是你!”
“嗯,我要请郭老师和校领导吃饭,后厨掌勺的不是牛师傅吗?”姜半夏跟艳姐套近乎。
“牛师傅早就辞职自己开店了,现在掌勺的是柳师傅,你放心,招牌菜还是黄叔亲自传授,不比牛师傅做的差。”
“那我就放心了。”姜半夏说道。
艳姐神秘兮兮地问:“你要请学校的领导吃饭,不会是想回学校上班吧?那以后就能经常来咱们这里吃饭了。”
姜半夏解释道:“不是,我是想给学校捐点儿钱,设立个奖学金啥的,照顾一下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
“呦,这么说,你发财了?”艳惊眼睛一亮,羡慕地问。
“发了点儿小财!”姜半夏客套地说道。
“可以,发财了还想着回来给学校捐款,现在像你这样的人不多啊!”
“也不少,据我所知,经常有大佬给学校捐款,我当年没少吃苦,甚至差点儿没能坚持下去,幸好有黄叔和郭老师这样的好人帮助,我才能顺利读完大学,所以我也想出点儿力,能帮一个是一个。”姜半夏淡定地说道。
艳姐向他坚起大拇指,“好样的!”
这时,一辆黑色的商务车停在店前。
姜半夏扭头望了一眼,知道是姚若熙来了。
“我一个过来了,二号包厢打扫好了吧?”
“早就准备好了。”艳姐说道。
姜半夏已经转身出门去接姚若熙了。
果然是姚若熙,除了开车的司机和保镖,竟然还带了一名女助理。
这是秦雪珠从江城公司里给姚若熙调配的助理。
姚若熙比较低调,穿得也很像职场女白领,这会儿店里人也不太多,所以没人认出来。
姚若熙打量着饭店的门头儿和附近的街景,跟姜半夏说:“这地方不错,一看就是饭菜特别好吃的店。”
“还行,虽然都是一些家常菜,但是还算有些特色,味道都不错。”姜半夏说着,陪着姚若熙一起走进店里。
艳姐盯着姚若熙,愣了半天,终于认出来了,“你跟姚若熙长得好像耶!”
姜半夏笑了一句,凑过去,小声地对艳姐说:“告诉你一个秘密,这就是姚若熙。”
“啊?”艳姐震惊了。
姜半夏赶紧叮嘱道:“低调低调,不要大呼小叫,如让引起轰动就不好了。”
艳姐激动地捂着自己的嘴巴,拼命地点头,“嗯,嗯,我不喊,也不说,不会告诉任何人。”
姜半夏带着姚若熙往二号包厢方向走,同时跟她聊着,“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在这里做过兼职,还做过暑假工,跟刚才那位艳姐,还是黄老板都很熟。”
姚若熙打量着店里的环境,感叹道:“原来你在这里打过工啊!”
“我来得早,没想到你也来这么早,可能要在包厢里等一会儿了。”
“没关系。”
姚若熙正想要这样的机会,能跟姜半夏单独在包厢里呆一会儿,也挺好。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有动静了。
姜半夏让姚若熙在包厢里稍等,他出去看看。
果然是郭老师来了,除了周校长和吴书记,还有孙筱雅。
郭老师看到姜半夏,非常自豪地拉着姜半夏,给校长和书记介绍道:
“他就是姜半夏,当年可是咱们学校里的优秀人才,后来因为救人而受重伤,只得回老家休养了,没想到人才到哪里都能发光,他在老家也没闲着,现在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公司老总了,这次过来想给咱们学校捐点钱,想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
“他当年在咱们学校读书的时候,家中二老因为一场意外去世,所以大学期间的花销就成了问题,除了村里人的资助,更多的还是要靠他自己打工赚钱,那几年他真的太不容易了,我看着就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