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孟贵显和未婚妻齐淼住在三哥家的空房子。
齐淼这边周玉玲在她回来之前特别交代了,孟家的事让孟家兄弟自己解决,她们不过多参与就行。
今天她算是看出来了,怪不得她刚开始和孟贵显谈恋爱时,家里人都不同意。
后来大家还是被孟贵显的诚意感动了,所以才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倒不是说孟贵显的父亲有多坏,就是农村人那种思想,他们理解不了。
不过,事情既然解决了。她就不再问了,回家也不可能当着父母说什么。
而且学校附近的房子他们在来之前已经看好,交了定金了。
等回去带父母去看看交了尾款就简单收拾一下当新房。
孟贵显带未婚妻走的时候,孟老蔫还交待让他好好和岳父岳母相处,婚礼的事不着急,等他们春节回来再说。
至于娶媳妇彩礼之类的,他压根就没提,在他看来儿子是大学生娶个京市的儿媳妇,那是他儿子有能耐,至于彩礼他不跟亲家要就不错了,毕竟儿子这跟上门女婿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个结果跟孟贵显想的基本一致,当然这是走时三哥给出的主意,要不然就冲孟老蔫这个德行,知道他们在京买房结婚,还不得搬过来跟他们一起住。
儿子的房他们住的天经地义,这也是因为孟贵成买房压根一句也没透露给他的原因。
而且孟贵成和周玉玲所有的房子,都写着周玉玲的名字,所以孟老蔫就算想住也得过了周玉玲这关。
有了三哥的经验,孟贵显回去先跟未婚妻领了证,然后直接把房子写了媳妇齐淼的名字,齐淼还没觉得怎么样呢!齐淼父母可是看到了女婿的真心。
虽然是几千块钱的房子,可是那代表着孟贵显把齐淼放在了第一位。
筒子楼还不到四十平,做菜都在走廊里,这里也住着几家是学校的老师,在这种楼里他们的房间算是不小了,一室一厅,卫生间是公用的。
不过这已经比外面住大杂院的好太多了,要知道这个卫生间虽然是公用的,但至少是在楼房里面的,而大杂院是要往外面跑排队上公厕的。
所以齐淼父母对这房子也完全没意见,他们要拿钱帮他们收拾新房孟贵显都没用,他手里存的着钱应该还够,因为家电解决了他很大的问题了。
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还有手表算是现在的四大件,手表他们小两口都有,缝纫机暂时用不上,所以只要买其中两大件就可以了,不过孟贵显知道,就算这两大件也不好淘弄。
结果他们房子还没收拾好呢!孟贵成这边托人买这两件买回来了。
电视机直接买十七寸的,还是彩色的,录机音是那种大的,孟贵显在街上看到街业青年扛着它跳舞来着。
那时候家里能有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就已经不错了,这竟然弄来一台十七寸的彩色电视机,这得多少钱啊!
不过孟贵显会来事,直接把两大件搬岳父岳母家了,说好了这台大的就放在岳父岳母这里了,到时他们把岳父岳母那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搬出来就行了。
反正他们平时在岳父岳母家的时间比较多一些,因为齐淼是独生女,所以家务活之类的她是真不会做,所以结婚之后他们决定暂时先不开火,他们早上买点早餐,中午在学校吃,晚上回父母那边吃。
这样算来他们还真是在父母那边比较多,尤其是晚上。
还有一点就是,筒子楼他们怕不安全,尤其是他们刚结婚这样的,别人就盯着你呢!
孟贵成显然没考虑过这一点,如果考虑到的话,估计就会处理的低调一点。
齐淼正式分配到孟贵显的中学当老师之后,两人正式举行的婚礼。
孟贵成和周玉玲代表了孟家人出席,婚礼虽然看上去挺隆重,其实也挺简单,但是对于这个时期来说也算是不错了。
小两口算是正式结婚过日子了,周玉玲看到孟老四娶到了如意娇妻竟然有种看着儿子结婚的感觉。
“你说将来咱们儿子娶媳妇,咱是不是也这样兴奋啊!”
“你只想到你儿子娶媳妇了,你咋就没想到你将来嫁闺女呢!”
孟贵成还是比较在意这个的,嫁闺女和娶儿媳妇是两回来也是两种心情。
周玉玲笑了,“你要是这么舍不得,咱们将来也找个类似这样的,既可以当上门女婿,又可以凭自己能力撑起一个家的这种人。”
“你以为这么好找呢!”
“放心吧!儿孙自有儿孙福,咱闺女没准将来能遇到更好的。不过孟贵成,你担心的事是不是有点早啊!咱们闺女最快也得十年之后吧!”
“迟早的事。”孟贵成闷闷不乐地说。
周玉玲无法理解孟贵成这颗老父亲的心,反正她觉得事情还挺远的,十年是她认为最快的时间,如果孩子晚婚,没准是十五年之后的事情呢!
孟老蔫每三个月都能收到儿子寄来的十五块钱生活费,他挺知足。
至于大儿子和二儿子还和之前一样,一个月给他三块钱,就算是这三块钱,孟老大都不知道能不能及时给,反正只要没按时给,孟老蔫就能找到他们家里去。
算起来很长一段时间了,就因为养猪的事孟老大跟他爹各种不对付,结果今年因为大家伙都知道养猪能致富,所以村里养猪的越来越多了,这养猪的一多,猪肉价格就直接往下降了。
孟老大还有一件闹心的事就是,上次金叶流产之后,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们俩竟然还没能要上个孩子。
孟老大嫌弃她身体条件差,金叶嫌弃孟老大年纪大,反正两口子都把责任推给别人。
这次孟老蔫特意过来就是为了了解海生活费。
“五块?凭啥五块啊!”
“凭啥,就凭我是你爹。反正老四现在每月都给我五块,你跟老二你俩也都一样,听见没有!”
“等我跟老二商量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