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老宫女一路行色匆匆的走着,在路过一个凉亭时身躯忽然就撞到一堵如坚墙般的酮体。
“哟,这不是容嬷嬷么?咱家瞧你行色如此匆匆,往哪里去呢。”
容嬷嬷心中暗道一声糟糕后缓缓抬头,却见李莲英那如驴子一般瘦长的脸庞映入她眼帘。
“奴婢突然想起一些紧急的事情需要解决,故而有些匆忙。”
不愧是在皇宫深耕几十年,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容嬷嬷面对慈禧身旁大太监李莲英审视的眼光仍能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什么事值得您冒着这么大的太阳匆匆走一趟,莫非是想去皇爷那里告咱们殿下的状?
容嬷嬷你也是慈宁宫的老人了,咱家什么脾气你可是知道的。
我可告诉你,这皇宫中素来有一仆不侍二主的规矩,别以为你另攀高枝就能变凤凰,当心落个形神俱灭的惨死下场!”
李莲英冷笑着开口。
他刚刚伺候慈禧沐浴时听到外面有些喧哗吵闹,本欲出来一探究竟又恰巧发现容嬷嬷鬼鬼祟祟的离开,于是便跟了上来。
虽然不知道她要与谁接头,但一向喜欢将危险遏制于萌芽状态的他还是提前现身,阻止了容嬷嬷。
“李公公,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赵高尖细的声音响起,配合着他皮笑肉不笑的脸庞让李莲英身后几位小太监看到他后不禁得吓得抖三抖。
“一群废物,怕什么!有本公公在,他又不能吃了你们!”
李莲英怒斥着身后自己带来的小太监们,真是一群难堪大用的家伙。
“赵郎你可算来了,妾身差点见不到你了。”
容嬷嬷见赵高到来,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扑到了赵高的怀里。
她如同一个被坏人拔萝卜后的小姑娘一般,将头趴在赵高的肩膀上轻轻啜泣。随后又断断续续的将慈宁宫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娓娓道来。
赵高听罢喜的一拍手掌,也不顾及周围还有其他人的存在,抱着容嬷嬷的老脸亲了一口。
“好!蓉姐姐你今天立了大功,咱晚上一定好好奖赏你。”
“冤家,那我等你~”
啵~!
二人旁若无人的深情拥吻起来。
李莲英和他身后的小太监们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这不可思议且辣眼睛的一幕,心神受到极大震惊的他们一时间竟忘了将容嬷嬷抓回去的事情。
赵高和容嬷嬷深情拥吻的这画面实在太美,令人不敢相信。
令人……呕~。
良久以后,一吻作罢。
赵高昂头扯断了阳光下隐隐可见的拉丝,他得意的撇了撇不远处那些用羡慕嫉妒恨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同僚们。
哼,一群连对食的宫女都没有的渣渣。
他赵高可是经刘秀同意后,拥有了三个官方认定的对食名额。
三个!
一天一个还得三天才能重样呢。
搂着怀中美人,赵高不禁感叹道陛下对他这么好,他定要以一颗滚烫忠心相报答之。
“金吾卫,将这群人给咱拿下!”
赵高开口。
唰唰唰~!
几乎是瞬间,他的身边便站满了身披金色甲胄的金吾卫将士。
金吾卫们冰冷的刀锋指着李莲英等人,令后者不敢有丝毫反抗便被五花大绑的控制住。
“李公公,您先在这等着。咱家啊,待会便带您的小主子来见您。
咱家有个提议,反正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您帮您主子想一想淫乱后宫应该以什么罪论处?”
说罢,赵高便派一部分人看守着李莲英等人,而自己则率领其他人飞速的赶往慈宁宫。
他要逮个现行,彻底将康王置于死地!
咱家赵高,愿为陛下冲锋陷阵。
…………
未央宫中。
没有亲自参与行动的刘秀心里默默算了算时间,想必陆炳应该也快从刘玄烨的府中回来了。
“想光明正大杀个亲王真难,私藏甲胄竟然都不算谋反。”
刘秀无奈的自言自语道。
还好他技高一筹,又给自己亲爱的皇弟搞一顶大帽子戴在头上。
淫乱后宫之罪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够遮盖过去的,而且事发现场还是在康王母后的慈宁宫里,慈禧都不好出面解决。
至于后续如何以此为基础,为刘玄烨构织更多罪名。让后者引起人神共愤,从而集体上书取其性命。
刘秀表示应该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而恰巧这朝堂之上论诬陷人,秦桧是最专业的。
莫须有之罪了解一下。
有秦桧这种专家出马,总有一种罪名能完美契合刘玄烨的。
陆炳并没有让刘秀等待太久。
很快便有太监从未央宫宫外传来消息,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已经在宫外候着等待刘秀的召见了。
“嗯,让他进来吧。”
说罢,刘秀回到了座位上随手抄起一本奏章,假装自己是在看奏章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激动。
自己待会是直接下旨以淫乱后宫和谋反的罪名将刘玄烨杀了,还是打入天牢折磨一段时间,等待三司会审后再杀呢?
真是一个幸福的两难选择。
吱呀~。
未央宫厚厚的宫门被再次打开,一股热流从外面一股脑涌了进来。
身着飞鱼服,离老远身上隐隐有血腥味传来的陆炳逆着光顺着热浪走入未央宫,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封封文书。
“臣,陆炳有要事向吾皇禀报。”
陆炳单膝下跪请示刘秀,在刘秀允许他继续开口后方才继续汇报。
“臣今日与赵公公一同前往康王府时,意外的发现康王府中藏有数百名身着精良甲胄的守卫于暗中窥视。
就在臣与赵公公一同请康王前来面见圣上之时,又发现康王神色慌张,书房中有杀气袭来。”
“事后,臣自作主张率领锦衣卫暗中搜查了康王府。并在康王府的武库中发现了重兵看守的大黄弩数百具,甲胄数千。
臣身上的这些血气便是镇压那些守卫武库之人时所染。而这些文书,则是康王与朝中一些道貌岸然的臣子来往信件。”
因为赵高不在,陆炳将身旁的信件递给另一名小太监,由后者转交给刘秀。
“辛苦陆爱卿了,你的功劳朕记在心中。”
刘秀草草的翻了一遍,这些信件中不乏有一些熟悉的臣子,其中咖位最大的当属赵匡胤和安禄山。
“坏了啊,赵匡胤这家伙怎么也投降敌军了。”
刘秀有些担心。
这堆信件里包括安禄山在内的其他人都好说,不过都是些志大才疏之辈。所属势力更是在禁军的威慑范围内,掀不起什么浪花。
可赵匡胤不一样。因为北疆匈奴蠢蠢欲动,他已经离开了京都动身去北军坐镇。
北军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匈奴中流传的一句话形象的道出了北军的作战能力,这正是刘秀担心的原因。
一旦让他到了北军,还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不行,此人断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