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有修改,扩充到了3000字,如果很久没打开看更新的小伙伴可以重新看一下】
【没打游戏,没偷懒,查了几天的资料,把本书目前出现过的人物、剧情捋成了思维导图】
【我也很犹豫要不要写这么硬核,但想了想,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地写写高中竞赛大学生活,那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什么区别?既然写了,那就尽量往牛掰了写】
【碰到看不懂的没关系,多看两遍,因为我也不是很懂】
----------------
“……”
陈泽盯着眼前的任务框,一脸难以置信。
小统这是打击报复吗?
不就吐槽了你几句么,竟然公报私仇,太过分了!
发论文啊……
陈泽陷入了纠结。
倒不是纠结怎么发,而是不知道该发哪个方向的。
是水一水数学理论呢,还是弄弄化学材料物理实验呢?
之前,小统发了一个【崭露头角(三)】的任务。
那个任务要求陈泽挑选任意分支,在citescore≥10以上的期刊发表一篇论文。
所以陈泽抽空了解了一下什么是cs。
期刊的cs,就是这本期刊在近三年发表的所有文献的引用次数,除以近三年发表的所有文献数。
与之相对的是if(impactfactor),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和cs相似,算的是当年的所有文献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前两年该期刊上登载的文献总数。
相较起来,citescore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库scopus收录的期刊数目是if指标对应的webofscience数据库的一倍多。
所以,以cs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价某本期刊的含金量是要比if更客观优越的。
不过,要想达到citescore≥10,挑选合适的研究方向真的挺关键的。
应用数学领域连续十年排名第一的《siamreview》,现在的citescore是14.8。
而在化学领域排名第一的《chemicalreviews》,现在的cs是100.5。
所以说,怎样前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进错了地方。
至于现在这个“核心期刊”,陈泽也有所了解。
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指一些中文类型的期刊,比如xx大学学报、xx杂志这种。
在国内有分c刊(南大核心)、燕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几种。
其中,比较权威的就是c刊了。
毕竟c刊中收录的都是期刊,不像燕大核心,那些大学的学报、地方杂志报纸都会收录进去。
这样看来,虽然小统临时发布的这个任务,看起来要求挺高。
但仔细分析下来,其实难度并不算很大。
就是一周的时间稍微有点紧。
既要把论文写出来,还要投稿、审核、发表。
正常的流程下来,一两个月都是最起码的。
但是!
我连夏秋的邪道都进过,区区一个流程,怎么难得住我?
陈泽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方案。
可以绕开条条框框,避开种种束缚,直指核心!
呵。
小统还想利用这个任务报复我,殊不知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小小阿统,可笑可笑!
……
陈泽狂奔到图书馆,正好赶在秦大爷关门前堵住了他。
望着气喘吁吁的陈泽,秦大爷奇怪问道:
“怎么了,跑这么急,有要紧的事你不会打电话吗?”
“!”
陈泽愣住了。
被爸妈拉黑了太多次,他都快忘记还可以用手机联系别人了。
陈泽暗暗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然后说道:
“秦大爷,我想问问,你认不认识什么期刊的审稿编辑?”
“编辑?”
秦大爷听到这个词也呆住了。
小陈泽这是要搞什么?
还指明说是要审稿编辑……他该不会想发论文吧!
开玩笑的吧!
就算是麓中的高中老师,评选职称需要发论文,那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精心的准备,用来挑选期刊和方向,撰写大纲,查找参考文献等等。
哪有像陈泽这样,脑门一拍就跑来说要发论文的?
于是,
秦大爷点了点头道:“认识,你想发什么方向的,数学?还是化学?”
秦大爷是亲自在图书馆看着陈泽,从一根小苗苗开始,一点一点把自己撸到这么大的。
所以在陈泽身上发生任何事情,他都不会感到奇怪。
陈泽在路上就想好了。
如果要求速度,那物化那种需要重复实验的就不行。
寄过去+审稿+复现都不止一周的时间。
结合他自身的能力,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
“数学,我对数学比较有心得。”陈泽说道。
秦大爷笑了笑:“我也猜到了,你大纲写好了吗,先拿来我看看?”
“呃……没有。”
秦大爷的笑容不变,继续问道:“那题目呢?写论文总得有个方向标题吧。”
“也没有,我就是刚刚想到的。”陈泽说得很坦然。
秦大爷的笑容收敛了一下:“这样,你先写个提纲出来,我看看适合发哪里。我认识挺多人的,什么《数学学习与研究》《中学生数理化》《数学大世界》,都有老朋友在里面工作。”
陈泽听着这些陌生的名字,皱了皱眉:“秦大爷,我想发的不是这种期刊。”
秦大爷的眉头也皱紧了:“省级期刊都不行?”
“不行,必须是核心。”陈泽叹了口气。
“这样啊,那就有点难办了。”
秦大爷倒没觉得陈泽好高骛远,以陈泽现在展露出来的数学水平,只要他愿意花时间研究,再找人帮他润色一下稿子,发篇核心问题也不大。
只是要找后门的话,核心期刊的难度会高很多很多。
或许在审稿上会加快速度,但对稿子的质量、稿费这些东西,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学术界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反正你先给我个初稿,我帮你问问别人,看适合发什么地方。”
秦大爷一口应承下来。
陈泽要发论文他当然满心支持。
因为论文是要署名作者单位的。
陈泽现在还是个学生,单位当然只能写麓海市麓海中学。
而且,将来一旦有人进行考古。
发现知名院士陈泽的第一篇论文居然是在麓海中学,秦守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这个身后名可就厉害大了。
将这件事记在心里,秦大爷挥了挥手,夹紧了腋下的那本如月群真,告别陈泽。
……
本来今晚的安排是先去找夏秋充会儿电,再找陆薇问问化竞的流程。
结果全被小统打乱了。
陈泽回到家里,摊开一摞空白的a4纸,开始琢磨论文内容。
数学啊。
学了一个多月的数学,看了那么多方向的书,数学的学力上升到了287。
但陈泽还是觉得,自己对数学只知皮毛。
数学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从数学定义出发,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
看起来就很像是一种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工具。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所学习的那些知识,就像是“数学”的使用指南,教导大家如何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八壹中文網
可是当陈泽学到大学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系所用到的那些《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论》等等课本时。
里面的应用少了很多。
更多的是在讨论一种方法。
面对这样一种现象,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理解,并解决的方法。
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学体系。
这样来看,数学又成了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是抽象的,还是直观的。
是逻辑的,还是感性的。
哲学家会探讨“人应该怎样认识世界”。
数学家则在研究一切的抽象结构,世界上所有可能的关系和形式。
哲学家的某些命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数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抽象,但却可以做具体的研究,但也只能做具体研究。
用符号语言,一步步推导,运算,可以写得非常地严格严谨,严丝合缝。
但回过头看,又会发现,写在纸上的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运算公式,已经抽象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陈泽不知道,当他开始思考“数学是什么”的时候。
就已经从“是什么”,走向了“为什么”。
他也没有发现的是,在他思考数学的本质时,停滞许久的【数学:287】,开始了缓慢的上升。
290,293,295……
一直到337时,数值才停止了增长。
陈泽这时回过神来,惊讶地看着面前的桌子。
桌上,散落着一堆写满字的纸张。
随心所欲,信笔涂鸦,既有数学符号,也有不知所谓的图形语言,看起来十分错综复杂。
但陈泽已经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方向是什么了。
黎曼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