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新家之后,店铺装修也在各种细节的完善中走到了尾声。这其中,最难办的还是各种证件,好在谢师傅早预料到了徒弟是个新手,从自己饭店里拨了一个人帮忙跑腿,余秘也做了不少技术支持,这才磕磕绊绊地拿到了各种许可。
餐具和店铺的许多布置专门做了定制品,陆陆续续地也收到货,配置齐全了。菜单做了四个口味供选择,三鲜粉、锅烧粉、牛腩粉、素粉,都是经典口味。
还有最重要的招人!手里没有兵,干不了大事。
这事依旧委托给了赵胜龙。
赵胜龙因为上次差点把自己和春英一起坑了,这次收到委托就异常用心,帮着找了四个干活利落的大姐,其中一个还是从另一个店里挖来的。
人员到位之后,先培训一个礼拜,让她们把做米粉的精髓全部学会,同时也强调纪律和礼貌问题。
因为是带薪培训,四个大姐倒也非常配合。相处了几天,脾气看着都不错,不过要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春英想,等真的开业了,忙起来之后才能试出来她们的水平。
但赵胜龙办事的效率和质量,春英是很满意的,特地在谈好的中介费之外还额外给了个红包。
又给店里配了一辆三轮车,以后每天采买用这个方便。
再去市场谈好了米粉和各种配料的供货商。
接着定制的招牌也被送到了店里,“常喜榕城米粉店”七个大字,旁边写着一行之前就想好的口号“一尝就喜欢,常吃常欢喜”,看着质感就很不错。
把这样那样的事情全部料理清楚,宋父翻了好几天黄历,总算挑出了一个宜开业的好日子,通知了师父与好友,春英准备正式开业了!
-
开业这天,清晨四点的闹钟,春英和常喜起了床,简单洗漱后就去了市场。常喜和宋东东都请了假,要去店里帮忙。
把新鲜的瘦肉、粉肠、猪肝、青菜等要用到的买了,回到店里的时候刚好是五点。
三鲜粉的臊子需要每天现做,但牛腩和锅烧肉耐储存,早就提前备好了不少。幸亏如此,不然早上也忙不过来。
米粉是直接买的新鲜湿粉,码得整整齐齐的,有客人来了,放进热汤里烫个三分钟捞出,再加上配料就是鲜香诱人的一碗。
所有事情准备好,六点半的良辰,春英带着常喜一起揭了牌子,就算正式开业了!
本来一开始还准备做一个剪彩仪式什么的,但春英仔细思考后,觉得太费功夫,米粉又是主打早餐档的食物,就索性取消了,反正啥仪式也不如活动诱惑。
店里的开业活动,提前一个礼拜就贴在了店门口,开业当天买一送一,八个大字十分醒目。
规则很简单,可以自己吃一份,再领一张特制的饭票,下次来店里免费再吃一份;也可以带上家人朋友或者现场随机组合,买两份算一份的钱。
这样的力度谁能不受诱惑呢?豪爽又不唬人,但凡路过看到的人,心里都记住了这家店。
唯一让春英倍感遗憾的是,取消了仪式,自己的红裙子就没机会登场了。
那是程茵特别为春英量体裁衣,费了许多心思做的红裙子。
当时春英收到就惊喜万分,立刻回房换上了。
简约大气的设计,收腰修身的版型显得人极为利落,裙摆很飘逸,左右不对称的设计,一侧利落地裁短,一侧灵动地延长,层次碰撞下时髦又飒美。
看到春英的上身效果后,程茵十分得意地想,自己的水平真不赖。
春英更是忍不住转圈,“你这手艺太好了!这是我穿过的最漂亮的裙子!”
“就是要这个效果,保证让你剪彩的时候像女王一样光芒四射!”程茵笑着说。
好在,裙子总还有机会再穿,程茵知道取消剪彩仪式后也这样安慰春英和自己。
-
但在今天看来,取消仪式,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此刻的粉店,正在迎接源源不断的客人,所有人都忙疯了。
春英想,幸好是让常喜和宋东东都请了假,不然她现在就得三头六臂才能应对了!
这样的火爆景象,自然也没空闲搞什么剪彩仪式了。
不过开店的仪式感还是有的,谢师傅、余俊梁、程茵等人都送来了开业的花篮,在店门口排成长排,好不热闹。不过看客人那么多,大家吃了碗粉就利落地告辞了。毕竟留下来不仅帮不上什么忙,还得劳累春英抽出空闲来招待。
宋父也来了店里,还准备自己上阵去做米粉,春英让老头过了十分钟的瘾就把人赶去了收银台坐镇。
因为烫粉,加料,打汤,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其实相当考验体力。因为客人多,需要频繁地快速动作,那对肌肉和身体状态的要求都是极高的,跟平时在家里做饭是两码事。
宋父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速度压根跟不上,就老老实实地坐着当起了吉祥物。
这样忙碌的节奏持续到下午两点后,客人才渐渐地变得少了。大家也总算有空档吃饭了。
将就着也是吃的米粉。
春英今天是又累又开心,虽然绝对有冲着买一送一的活动来的,但看到大多数被吃得干干净净的碗筷,她就知道自己的手艺已经征服了这些客人的胃。
常喜预估傍晚的时候还得忙一段,“只要门口写着活动的牌子不挪开,肯定不少人会进来吃晚餐。”
宋父同意,“我看常喜说得对,这米粉,啥时候吃都好吃。”
宋东东已经飞速地吃完一碗米粉了,“姐,再给我来二两。”
和以前在饭馆做事很不一样,宋东东今天一直带着笑。只要想到这是自己姐姐的店,就完全没办法板起脸来,连被人频繁地打量也不在意了。
春英给弟弟又做了一碗米粉,现在空下来了,特意多切些锅烧肉放里面。
宋东东一看,不乐意了,“姐,你省着点,这肉多贵啊!”
宋父哈哈大笑,小儿子也长大了。
春英也满脸笑意,“快吃吧,今天都累坏了,你姐这点肉还吃得起。”
-
与此同时,谢师傅一手创立的谢凤楼里,正在更换新的推荐名单。
谢师傅用心打理了二十多年的谢凤楼,是鹏城数一数二的大饭店,更是极具影响力的连锁餐饮品牌。
所谓的推荐名单,上面汇集着谢师傅本人推荐给食客的店铺信息。这些店铺,一部分是真正的鹏城特色风味店铺,一部分来自谢师傅的圈内盟友店铺,剩余的则是他所有徒弟开的店。
名单会展示在谢凤楼所有连锁店铺的的菜单里。因为谢凤楼食客数量极多,这份名单也就异常珍贵,属于精准定位人群的免费广告。
被推荐的店铺也各有各的魅力,都是难得的好店。因此推荐名单渐渐被食客们认可,并且盛赞其为鹏城美食圈的宝藏地图。
不少店铺为了上谢凤楼的推荐名单,甚至想要用钱来买,不过谢师傅可不缺钱,他更看中的是自己的口碑。
想要上名单,要么店铺实力过硬,得到谢师傅本人的认可,要么店铺老板是谢师傅的徒弟。
按理说,推荐名单该在半个月前就更换,为春英的店铺先造势。以前徒弟们的店开业,谢师傅就是这样操作的。推荐名单,是他给徒弟们的贺礼。
但这次不一样,春英的“师兄们”做了阻拦,。他们想要劝说谢师傅放弃将春英的店铺放进推荐名单,觉得米粉店实在不入流,档次太低。名单里放在一起,会影响谢凤楼甚至他们店铺的牌面。
谢师傅一共19个徒弟,春英的18个师兄里,有12个都不同意她的粉店上名单,剩余6个同意的,也是跟着谢师傅时间最长的。
这样的理由,谢师傅是不接受的,他一向奉行美食无界限,才会坚持做这个推荐名单。
那么延迟到现在才更换,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谢师傅的大徒弟唐尧也感到疑惑,在师父面前问了出来。
“阿唐啊,我现在是自身难保了。”
谢师傅对自己的大徒弟是极为信任的,办公室里也只有两人,他也不打算隐瞒了。
唐尧最近也听闻了许多谢凤楼的消息,此刻就有些激动,“师父,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吗?”
“嗯。”谢师傅叹了口气,“我干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最后会折在自己的儿子手里。”
谢师傅的大儿子在厨艺上中规中矩,但胜在有个生意人的脑子,最终在几个兄弟的比拼里胜出,接手了谢凤楼。应了那句俗话,创业容易守业难,不过几年光景,谢凤楼居然有了颓败之势。在今年,更是各种状况频出,谢师傅也不得不出山,给自己儿子擦屁股。
“张家是想熬死我的谢凤楼。”谢师傅点了根烟,他最近事情极多,香烟的消耗速度也极快。
张家旗下的御龙园是与谢凤楼分庭抗礼的餐饮巨头,两家一向不对付,明里暗里斗了许多年。以前是平分秋色,在谢师傅把谢凤楼交给儿子后,渐渐地就占了上风。但张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让御龙园成为唯一的领军品牌。
唐尧立刻道,“我能做些什么?师父。”
“你们的资历都还浅,无济于事。就算能帮,也不要趟这趟浑水了。我之前想着谢凤楼都要没了,推荐名单上不上也无所谓了,后来被那帮不孝弟子一气,想着,”谢师傅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隔了许久才继续说道,“想着一时半会,谢凤楼还不至于关门,就吩咐他们还是换掉吧,毕竟我这唯一的女徒弟给我拿了块厨神奖杯,我也没有什么能帮到她的了。”
更换菜单不是一件小事,谢凤楼那么多家连锁,需要不少时间制作,一来二去就拖到了春英开业。
唐尧又劝道,“师父,我是您一手带出来的,您告诉我,我能做些什么吧,我要跟着您共同进退!”
“看戏,看张家怎么把我这个自诩聪明但脑子糊涂的大儿子狠狠咬住。阿唐,我也已经老了。”谢师傅说道。
唐尧看着师父苍老的面容不禁难过起来,英雄迟暮,美人白头,谁能不悲。
“我要你做的,是保全自己,让我在失去谢凤楼后,还能有一群出息的弟子,就足够了。”谢师傅吩咐道。
唐尧谨遵师命,“是!”
-
春英曾被谢师傅带去过谢凤楼跟师兄们认识,也知道所谓的推荐名单,但她自己也觉得粉店确实跟谢凤楼不是一个档次,上名单显得不伦不类,因此一直是无所谓的态度。
谢师傅也没多说,老头不喜欢邀功。
但凭借谢凤楼多年积攒下来的影响力,在常喜榕城米粉店上了推荐名单的当天,就被一些记者敏锐地察觉到了。
他们顺藤摸瓜,发现粉店老板娘居然是上届厨神,并且是谢师傅的女徒弟,但居然选择开了一个毫无档次可言的粉店,就以谢长升的徒弟一代不如一代,谢凤楼推荐名单是否值得信任为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还批评了粉店开业买一送一的活动,称其扰乱市场。这些稿子次日就登上了鹏城的各类报纸。
谢长升是谢师傅的名字,因为德高望重,人人都只称谢师傅。
谢凤楼、厨神、厨神牛肉酱、买一送一,四个关键词让无数鹏城市民瞬间就对这个粉店产生了兴趣,哪怕报纸上说的是批评,大家也跃跃欲试。
-
于是粉店开业的第二天,客流量依旧居高不下。
春英在忙碌了一天后,才看到了报纸,立刻就打了个电话给师父,感谢他让自己上了推荐名单。
谢师傅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还是你主意正,买一送一这个点子很好,学会亏钱才能学会赚钱,不错!”
春英有些不好意思,“我是瞎琢磨的,主要还是因为米粉的单价不高,才能这样做。”
“我看好你!今天是第二天,生意如何?”谢师傅问。
春英仔细地答了,又跟谢师傅聊了些其他的话题才挂断。
宋父看女儿挂了电话就说,“老谢也不知道最近在忙啥,已经很久不来找我喝茶了。”
春英想想确实是,上次乔迁宴,本来想请师父也来,但谢师傅推说自己忙,给拒绝了。
“估计是谢凤楼有什么大动作?毕竟那么大的饭店呢。”
宋父点点头,又催促女儿赶紧去洗漱睡觉,干一天活实在太累了。
春英笑着去了。
-
登上报纸的另一个好处是,无数在鹏城打工的榕城人也知晓了春英的存在,看到她当了厨神,又开了米粉店,只觉得与有荣焉,才不理会什么扰乱市场,一代不如一代的话。这是奇妙的老乡情结。
粉店的回头客里,也有不少榕城人,他们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都更高。偶尔还会有人故意说几句榕城话,要是正好春英听到,那肯定能答得上,要是问到在店里工作的大姐,那就对不上暗号了。
春英后来想了想,因为生意很不错,又让赵胜龙帮自己找了一个老家是榕城的大姐来做服务员,让她上班多说说榕城话。
这下好了,甭管是不是榕城来的,健谈的客人总会好奇地问几句,倒给店里增加了不少榕城的氛围。
-
另一个粉店里的奇异现象,来自自助调料台上现成的牛肉酱。
不少客人很快就发现了最省钱的吃法,点碗最便宜的素粉,加上不要钱的牛肉酱拌一拌,味道也同样很好。
大姐们都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亏钱,就跟春英说,把牛肉酱撤掉,或者直接变成一个新口味上菜单。
春英思考了很久,决定先观察观察这些喜欢用牛肉酱搭配素粉的客人,每天做些记录,看看他们在总的客人里占比多少再说。
一个月下来,倒还真的看出了不少东西。
这类人的占比并不算多,因为三鲜、卤菜、牛腩粉各有各的好滋味,更多人还是愿意点些自己喜欢的口味,何况价格也不贵嘛。有趣的是,喜欢素粉配牛肉酱的人,会变成固定的回头客,他们似乎很钟情这样的组合,频频光顾,这么一来,其实粉店也不会损失多少,毕竟素粉也要花钱买的。
而且,春英发现,牛肉酱的消耗速度很快,但收银台旁边的牛肉酱也卖得很快。不少客人尝到了牛肉酱的味道后,爱上了,会在吃完米粉后选择买个一两瓶带回家,或者给家人尝尝鲜,或者干脆自己买来干米粉,在家里做拌粉。
发现自己最初的策略成功了之后,春英就跟店里的员工说,不用介意客人点素粉,牛肉酱被消耗完也要及时补充。用小损耗来提升顾客满意度,还是很值得的。
而更大的惊喜,在某一天,她趁着空闲又开始捣鼓拌面的时候出现了。
既然素粉+牛肉酱的组合已经被验证了味道绝佳,那她为什么不把米粉和牛肉酱先做个组合售卖呢?
说干就干,跟余俊梁探讨了一波之后,两人立刻决定将拌面与拌粉两条线同时操作,一起作为新产品上市。
春英向余俊梁要了一个专业从事面条和米粉脱水的技术员,一起探讨了不少制作上的问题。
就这样,历经了一个季度的拌面开发走向了尾声,现在,只等技术员将春英的拌面做好脱水处理,就能大规模生产与面市了。
至于拌粉,倒一点也不费力,春英从小就跟着宋父一起做手工米粉,技术上压根没难度,很快就搞定了。
-
在秋天接近尾声的时候,米粉店的每日销量已经稳定了下来,店里的员工增加到了九个人,成功地在鹏城餐饮圈拥有了存在感。
而春英开发出来的拌面和拌粉也终于确定好了包装和广告方案。每一袋里有一块面饼或粉饼,加水煮开之后捞出,放入搭配在袋里的调味牛肉酱与蔬菜包即可畅享美味,简单便捷,又美味无穷。
正式上市后,接下来就只等销量反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