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藩改制,一开始确实针对的是拥有地方统治权的外藩贵族,但随着改制的推进,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李君威亲自赶往北方,主持了外藩改制,此番活动到了中期就有些变味了,因为针对的对象不断扩大。一开始只是针对的外藩贵族,随后一些地方上风评不好,横行无忌的内藩贵族也被惩治,之后扩大到了整个贵族群体。这已经是帝国贵族体系的一次涤荡清洗。
大量的贵族被夺爵、去职、降等、问罪,同时一些拥有进取心,立下功勋的下级贵族和军官得到了提拔。
这是贵族体系的一次改良,得到了帝国百姓的拥护,也改善了贵族在帝国百姓中的形象。
而外藩改制风潮的尾声就是对巴格尔、纳亚等告御状的不归奴进行处置,这也是对帝国百姓的交代。实际上,帝国三十二年春,内疆区改制一开始,纳亚等不归奴的判决就下来了。
对于没有进行暴力犯罪,或者进行但没有造成人死亡,且没有对普通人犯罪的不归奴。所有罪行进行了赦免,回归了自由。
纳亚等七人,进行过数次暴力犯罪,有些甚至可以被冠以造反,且造成了大量伤亡。按照法律,一概判处了死刑,但皇帝李君华动用自己的权力,在与帝国最高法院进行商议之后,赦免其死刑,但对其进行了流放,全部发往西津。
唯一留下来的是巴格尔,但明眼人已经知道,他也不会死。
“巴格尔先生,请进,你吃饭了吗,要不要先吃点东西。”
“你受伤了吗,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有人对你严刑拷打了?”
在宫门前,是皇子李昭稷带着几个弟兄迎接巴格尔,孩子们七嘴八舌,弄的巴格尔有些很不好意思。
“没有,我很好,多谢诸位殿下关心。”巴格尔对众人行礼。
“没事儿,没事。你知道吗,老百姓都说你是大英雄呢。”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带着巴格尔到了御书房。
“几位殿下,皇上、裕王爷、诚王爷都在里面,要谈正事,你们不能进去。裕王爷吩咐了,见过巴格尔先生,你们就该上学了,让卑职送几位去上学。”侍从官小心说道。
“我们请了一天假。”
侍从官说:“裕王爷说那不算数。”
李昭承拉着李昭稷,招呼其他人:“快跑,去皇伯母那里,我爹不敢去,快跑......。”
几个孩子一哄而散,只留侍从官在门口凌乱。
巴格尔被引入御书房,李君华和两个兄弟坐在桌前,讨论着什么。三人之中,李君威对巴格尔最熟悉,主动起身:“来,巴格尔先生,来坐吧。自由的感觉如何?”
“一直很美好。”巴格尔微笑说道。
李君威让巴格尔坐下,说道:“皇上已经赦免了你的罪行,这件事结束了。但皇上有几个问题问你。”
“巴格尔,你后悔吗?”李君华问。
“后悔。”出乎三兄弟的预料,巴格尔说道。
李君华笑了:“后悔什么?”
巴格尔说:“曾几何时,我与纳亚一起做过一些暴力的事,只不过纳亚做的比我多,比我过分。那个时候的我认为,帝国的法律没有作用,帝国的贵族和高层都是沆瀣一气的。之后,我认识到法律是有用的,帝国一向拥有法治的精神。而经历了这一次,我又感受到了皇室的诚意,我后悔当初做的一些错事。或许我应该早一点来申京。至少陛下和裕王殿下是值得相信的
皇室伟大的不仅是功勋,而且还有人性。”
“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他在拍马屁。”李君威笑着说。
“我没有,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巴格尔站起来,解释说。
“不要激动,开个玩笑罢了。”李君威伸手拍了拍巴格尔的肩膀。
李君华问:“巴格尔,你现在自由了,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巴格尔犹豫了,在今天出来前,他都没有考虑过前途。林君弘说:“你的籍贯在北京,我相信,以你现在的威望,很容易成为一个议员。”
“不,我不想这么做。”巴格尔立刻出言反对:“我不想坐在办公室里,被文书工作淹没,也不想和那群富人、豪强打口水仗。我现在只想去内疆区,看看现在究竟如何了。”
“那你可有的忙了。外藩的农奴牧奴刚刚获得自由,他们有太多需要你帮助的地方。”林君弘说。
巴格尔摇头:“我为他们争取的就是自由和平等,他们得到了,就与我无关了。”
“我听纳亚说,你曾经说过,不归奴这件事结束后,你想为工人发声。”李君威问。
巴格尔点点头:“是的,我的兄长就是一个煤矿工人,我知道工人的不容易。”
李君威则是说:“现在有一个机会。皇上决定在帝国各地普及工会组织,西津那边缺少人才,如果你愿意去,我们可以为你安排。”
“我愿意。”巴格尔立刻回答。
李君威笑着说:“有条件的。”
“做安全局的暗桩?”巴格尔问。
李君威哈哈大笑:“就你?暗桩这种活你可干不来。”
“你认识司徒兰吗?”李君威问。
“认识,她与我是归化学堂的同学,给过我很多资助和帮助。”巴格尔说。
李君威说:“人家司徒兰是京津皮革行业老大司徒家的三小姐,对你可是痴情的很。自你来到申京,四处为你游说。不如你把她娶了吧,这个条件怎么样?”
“不不不,我们不是.......。”
李君威说:“你认为是不是已经没关系了,现在全国百姓都知道司徒小姐对你情根深种,你怎么能辜负美人之恩呢?”
“殿下,婚姻之事,是个人自由.......。”
李君华说:“当然,裕王只是想当月老罢了,你就当他乱点鸳鸯谱。”
“是个人自由,可是你巴格尔的婚姻很让人担忧呀,你这么些年来,喜欢过一个姑娘吗?你是把事业当一切的人。总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吧,你找不到一个喜欢的,索性找个喜欢你的。
你做的是正义之事,日后会有很多热血青年受你感召,但总不能给人一种印象,似你这等大公无私,行正义之事的人都是穷困潦倒光棍一条吧。你既然能接受人家的帮助,肯定不讨厌。所以......凑活凑活得了。”
李君华则是说道:“好了,巴格尔,你去吧,裕王只是给你一个建议。他这个人做人有个原则,从不辜负对他有情有恩的女人。”
待巴格尔走后,李君华问:“你说他看出我们的意图了吗?”八壹中文網
“当然。”李君威说:“这个人很执着,但不笨。”
不归奴案给了皇帝一个启示,那就是底层百姓的苦难很容易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而当舆论被引导的时候,任何一个有问题的阶层都挡不住这种洪流。
上一次,利用为不归奴争取平等和自由,改制了整个外藩。这一次,用工会为工人争取权益就可以收拾那些意图不轨的资本家。
“别的我就不管了,这姑娘,我要给他撮合成了。”李君威说着就要起身去掺和巴格尔的感情问题,被林君弘拦下了:“还有正事要谈。”
自从李君威回归之后,他就恢复了理政王大臣的身份,但对于政务,他都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的态度。有些时候,连国务会议都不参加,就算是参加,也很少发言。与其说他是理政王大臣,不如说是皇帝的政策顾问,因为他只有私下的非正式场合才会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最终会变成皇帝的主张。
林君弘说道:“奥斯曼的大维齐尔派了他的儿子做特使前来。意思很明确,要和沙俄、哈布斯堡等国家结束战争了。”
“然后呢?”李君威是主管外交和海外事务的理政王大臣,虽说这是他的工作范畴,但具体的工作他可不管,而这件事早就讨论过了。
“让我们协助和谈是一个方面。同时也解决和帝国之间的一些争端。”
“埃及?”李君威皱眉,然后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呀。”
埃及地区的内乱还在持续,但是埃及问题,尤其是帝国在埃及地区扮演的角色问题已经解决。
随着法国与各国的战争结束以及帝国从中撮合,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介入埃及,而他们的目标其实还是苏伊士运河这条东西方重要通道,想要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利益。
荷兰、威尼斯两国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现在法国也插了一脚。这些国家支持埃及的宗教势力或者残余的马穆鲁克对抗奥斯曼,导致奥斯曼帝国节节败退。而帝国却反过来,开始支持奥斯曼,特别是在苏伊士计划顺利重启的情况下。
提供低息贷款、协助训练军队、支援先进武器,方法很多,效果也不错。
“不是埃及,是整个中东,尤其是阿拉伯半岛的问题。”林君弘说道,他指了指地图:“奥斯曼人的意思是,与我们议定势力范围,让两国再无争端。”
十几年前,帝国征服了印度洋上最大的挑战者,马斯喀特苏丹国,并且在与奥斯曼的战争中夺占了亚丁港和奥斯曼在非洲大陆上的土地。让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而这却是奥斯曼的势力范围。
之所以奥斯曼人提出如此要求,是因为帝国在阿拉伯半岛上不断的扩张。
早些年,帝国对阿拉伯半岛上属于殖民扩张,先是以租借的形式获得了马斯喀特港,扶持了一个苏丹政权统治阿曼地区人和阿曼人,但是很快,帝国就是彻底买下了马斯喀特。而三年前,阿曼人的一次叛变,让旧有的秩序被打破,索性取缔了那个傀儡政权,帝国直接下场统治当地。
帝国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移民,不断的往阿拉伯半岛移民,并且把原住民迁移走,对于治下的阿曼人,帝国会将其迁移到巴士拉去,那里是奥斯曼向帝国开放的港口,这些年,开放规模越来越大,帝国已经拥有了在当地投资的权力,而奥斯曼的地方领主和官员的资本也加入进来,让巴士拉港的工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两河流域存在严重人身依附关系的情况,引入阿曼人就可以为工商业提供劳动力。
同时,帝国的非洲开发公司和葡萄牙的东非总督区,也愿意招募阿曼人去东非工作,以改善当地的人口结构。
帝国选择重新支持奥斯曼在埃及的统治后,协助其建立新的军队,其中很大一方面就是组织雇佣兵进入奥斯曼军队体系,这些雇佣兵多是来自阿拉伯半岛内陆地区,那些以当劫匪为生活的贝都因人。
中国人在阿拉伯的增多,和势力范围越来越向内陆扩张的情况下,引起了奥斯曼帝国的警觉。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没有实力把帝国赶出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但也不想被步步蚕食。阿拉伯半岛的内志地区(内陆和波斯湾沿海)丢了也就丢了,可汉志、也门两个行省可不能丢。说白了,汉志只有十几万不受管制的贝都因人,根本就是奥斯曼的负资产。而汉志与也门两个行省加起来两百万人,又有天方教的两大圣城,绝对不容有失。
在海湾地缘政治问题上,李君华一向相信李君威的判断。这也是把他留下的最重要原因。
“在亚丁地区,我们可以让步。我在那里逗留过,当地的土著很难缠。但是在阿拉伯半岛,我们要尽可能的前进,一直到奥斯曼帝国无法接受才停止。”李君威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帝国攻占亚丁其实不能算对奥斯曼的宣战,因为在此之前,亚丁的土著已经发动起义赶走了奥斯曼帝国。而这块土地虽然在后世贫穷,在十七世纪却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地方,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人口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