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末小粮官 > 第一百零三章 鲁肃上洛

第一百零三章 鲁肃上洛(1 / 1)

直到夜半十分,鲁肃还在回想王垕的话。比语言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前所未见的景象,以及那个简单景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庞大世界。

一颗别样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内心深处,在此之后很多年他都会回忆起这个不眠的夜晚,并为没有踏出那个看似最不可能的一步而感到惋惜。

第二天一早,鲁肃又变成了那个略显迂腐古板,实则离经叛道、胆大包天的小主簿。

王垕来偃师本就是例行视察,恰好遇到了鲁肃,正好和鲁肃结伴而行返回雒阳。由于水泥大道贯通了雒阳和偃师,赶路的速度比以前又快了几分。

一路上鲁肃每到休息的时候就会和王垕坐到一起畅所欲言,最初他们只聊新学,聊着聊着就不知歪到哪去。

两人的关系也是急速升温,很快就互称表字。

不知哪一次谁提了一句交通,王垕便踩着脚下的大道说道:“子敬,你可知道朝廷为何要重修司隶各处的道路?”

鲁肃思考了一下道:“司隶凋敝,人口不足,重修道路便于人口重新聚集,还能彰显汉室的威严。”

王垕笑着摇头:“子敬啊子敬,你的胆色不错,谋略也好,就是这见识还有待提高。修路可不止是为了什么威严。你想一想,等这条大道修到虎牢关,袁绍又来进攻,辎重转运和调兵是不是会快了很多。而且这水泥路不怕雨水,就算冬日下了大雪也很容易清扫,更不会因为融雪而造成不便出行。还有啊,司隶各处都和雒阳相连了,是不是朝廷对各地的掌控也就加强了?”

鲁肃其实刚刚也想到了朝廷对地方掌控力加强的事,只是故意没说,但他确实不知水泥路不惧雨水。

“这也是新学吗?”鲁肃不禁疑问。

“不是。”王垕否认,“这是工业。”

“工业?”

又是一个新词,鲁肃等待王垕的解释。

但这一次王垕沉默了很久才道:“其实之所以修这么多路还有一个原因。”

鲁肃脑袋上仿佛出现一堆问号,一脸古怪的望着王垕。

王垕也不再吊鲁肃的胃口:“还不是最近一年雒阳/水泥厂的产能扩大的太快,生产出来的水泥积压太多。我被主管工部的官员逼得太急,才出了这么一个去库存好办法。”

鲁肃:“……”

王垕说道自己的施政一下又打开了话匣子:“不过我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重新开工的水泥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硬化水泥砖也需要专业的配套生产机构,再加上来回运输水泥的车队,一下子就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每个产业工人都能赚取一笔养家糊口的钱财,这又增加了银钱的市场流通,起到了促进商品流转的正面作用。而朝廷在其中可以征收多轮商税,赚取了比水泥本身还要多的银钱。下一步我打算细化钢铁产业下游商品分类,让司隶越来越大的钢铁产能完全释放出来,提供更多的民用产品,顺便提供很多工作岗位,安排大量没有土地的流民。说不定再过几年,工业人口将成为司隶的主要人口组成。”

这一大段鲁肃基本没听懂几句,但关键的部分还是听清楚了。

第一,雒阳朝廷的什么水泥厂以及那些运送水泥的人都是所谓的工人,而不是征召的农夫,这些工人都是需要给钱的。

第二,雒阳朝廷的钢铁产量很高,多余到都需要打造民用品来消耗库存了。

第一个是经济政策,鲁肃是豪族出身,但基本不懂经商,更对商税什么的没有太多研究。在他印象中商税就是市税,在坊市中贸易当然要交税,但离开坊市就不能在贸易了啊。

第二点就令鲁肃侧目了,这个年代钢铁都是用来优先打造武器的,各路诸侯唯恐自己手中武器不够用。但雒阳朝廷这边居然都开始发愁钢铁产量太多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雒阳朝廷的武库早就堆满了武器,根本不怕发生战争?

鲁肃和王垕聊的更欢快了,又从王垕口中“套出”一大堆关键情报。

比如雒阳朝廷趁年初大胜手中俘虏众多的时候在雒阳周边挖掘了七条新水道,基本将雒阳盆地的水文系统串联在一起。再加上劝农官的普及,今年仅是河南一地产粮就超过去岁两成。其他地区虽然还没统计,总体估计也不会太差。

还比如雒阳朝廷还在连续不断的收纳流民,且流民吸纳的数量越来越多,仅八月一个月就吸纳了流民一万多人。

鲁肃奇怪,明明刚刚秋收,各地都不缺粮草,如何还会有这么多的流民?

王垕为他解释,去岁的战争使得中原士族多有损失,这些士族为了转移损失便增加了对手中农奴的剥削,很多农奴实在活不下去只能当了逃奴,成为流民。能来到雒阳的流民还是身体好、距离近的,如今中原各地还不知道是什么景象。

然后王垕又说了一大堆,什么现在司隶百废待兴,又在加大工业产业的比重,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否则也吸收不了如此多的流民。

但鲁肃一时有些沉默,没有听清王垕后面的话。他刚刚穿越了整个中原,中原士族是什么样子他这个前地方豪族再清楚不过。

还好江东和中原不同,田地产出更多,而人口相对稀少,暂时还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可鲁肃心中也有些提防,如果孙氏真的在南方建国,几十年后,人口繁衍,土地供应不足,会不会也发生中原这种明明有粮食,百姓却没有饭吃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士族的道德上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于是鲁肃又和王垕讲述了很多关于士族的话题,结果让鲁肃吃惊,王垕对大汉士族的评价是如此之低,甚至鲁肃有一种错觉,王垕想要消灭士族这个阶层。

这怎么可能?

没有了士,国家由谁来治理?又有谁去配合朝廷官员管理地方?

更关键的,王垕的这种想法难道曹操、荀彧会不知道吗?他们都是士啊!!!

带着这种疑问,鲁肃抵达了雒阳。

由于两人赶路速度不快,他们抵达雒阳时已经是九月十二,大汉第二次科举考试的会试前日便已举行,有超过两万名来自大汉各地的考生参加了会试。

还好朝廷提前放出话,这次能通过第一轮考试并获得举人资格者将会远超去岁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但相应,为了保证参加殿试者都是举人中的精英,在正式殿试之前还将加试一场。

这加试的第二场考试由于只有举人才能参加逐渐被人们口传为举试,它的第一名坊间戏传都叫举元。

可能是这个名字不太好听,到了九月十二,也就是鲁肃、王垕进入雒阳的这一天,尚书台、太常和霸府联合出了一张公告,规范了举试的名字,但称举试第一名为中元,取中间那场考试头名之意。

话说现在雒阳朝廷每月颁发的诏书数量是远超以往,有时一日就会颁发七八道诏书,由此还诞生了一个名为读诏郎新职业,一些识字的流民被朝廷安排在各个城门的布告栏前专门给那些不识字的人诵读布告上的内容。

鲁肃刚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觉得古怪,什么时候不识字的黔首也需要知晓国家大事了?他心中好奇便凑到了布告栏前,想要听看看这么多人都挤在一起听什么。

一个中年读诏郎正在诵读诏书,几十个人安安静静的听他诵读,一点多余的声音都没有。

鲁肃听了一段,读诏郎朗读的这张布告竟然是雒阳及周边各县近日粮价,他还发现雒阳的粮价要比中原乃至物资丰饶的江东都要便宜一些。

王垕也凑了过来,鲁肃趁机问到:“厚土,为何雒阳的粮价如此之低?”

王垕笑着为他解释道:“朝廷最近重新设立了平准司,如果市场上粮食多,价格低,就用银钱买入粮食,如果粮食少,价格高,就大量抛售粮食。如此一来,粮价便会平衡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之中。长此以往,那些粮商、豪族就无法通过囤积粮食谋利,百姓也可养活自己,不用再卖儿卖女,起到一个稳定民心的作用。”

鲁肃出身豪族,知道这个方法的优点,但又忧心道:“可如此一来朝廷就恶了士族啊。再说若是有人在司隶大肆买入粮食运送到中原、河北贩卖赚取差价又当如何?”

王垕嘿嘿一笑:“子敬勿要说笑,你是觉得校室府的密探全是废物,还是觉得大司马的剑不够锋利?再说了,能干出跨越州府倒卖粮食者又会是谁?我还恨不得这些人不长眼自己跳出来呢。”

————

三国小知识:

1、汉承秦制,除了吕后时期大肆收过一段时间商税,玩过所谓的原始市场经济,基本上整个大汉四百年征收的商税都专指市税。反倒是到了汉末,因为连年征战,各地都在收关税,导致关东的物品运到关内往往会溢价数倍。

2、哈哈哈,没想到吧?暗耻又骗了大家。鲁肃是豪族不假,但不代表他是商人出身,为什么每代三国志鲁肃都会有和商业相关的技能啊?

3、平准制度起源于秦朝,汉承秦制,便也保留下来,但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到了汉末,更是礼仪崩坏,平准什么的也就没有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之最强太子 我特种兵,开局直播亮剑苍云岭! 神话版三国章节目录 穿越亮剑之我是独立团一小兵 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 迷踪谍影西方蜘蛛小说 神话版三国小说 寒门枭雄 我在神话三国当天子 关于我穿越建立大周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