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祭祀大典,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天火炼狱。
直至磷火烧尽,再看现场,满地都是烧焦的尸体,有些尸体已经碳化,有些尸体身体都被烧出一个个恐怖的窟窿。
烧伤的人们,躺在地上,哀嚎声满天。
李余是直至体内的信仰之力全部耗尽,才收回金色的光罩。
他颤巍巍地站起身,环视四周,盲目地走出几步,接着,他大声嘶吼道:“来人!抢救!来人!快来人抢救!”
这时候,李余的脑子都是懵的,只能一个劲的大喊大叫。
金乌从地上蹿起,飞奔到李余近前,拉住他的胳膊,颤声说道:“殿……殿下……”
李余眼前发黑,胸口发闷,忍不住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这口老血,既是因为信仰之力消耗太大,也是因为急的。
见状,存活下来的众人纷纷上前,急声喊道:“殿下——”
李余控制不住自己的身形,仰面而倒。
金乌急忙把他搀扶住,哭喊道:“殿下!”
李余身体虚弱,有气无力地重复道:“快让人来抢救!快让人来抢救!”
能救下一人是一人。
太惨了。
整个天地台,不仅被夷为平地,就连地面都被炸出个好大的圆窟窿。
四周的广场上,全都是尸体,烧焦的,没烧焦的,混在一起。
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伤者,痛苦的哀嚎声、呻吟声,连成一片。
皇宫内的御医,全城的医官、医者,几乎都被调了过来,对烧伤的人员进行抢救。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的伤者在痛苦中死去。
李余被铁卫保护着,第一时间被送回到吴王府。
他人还没到吴王府,便已昏迷过去。
直至第二天早上,他才从昏迷中苏醒。
原本空唠唠的体内,总算是又恢复了几缕信仰之力。
他叫来龙飞,问道:“天地台那边的情况如何?”
龙飞低垂着头,小声说道:“回禀殿下,总共……总共折损了三十七名大臣,还有……还有……”
“还有什么?”
“还有一千九百六十七名羽林卫,三十四名飞卫!另,重伤者,六百余人,死者……死者的数量,在接下来的几天,可能还会增加!”
李余听后,痛苦地闭上眼睛。
两千多人啊!
那可是两千多条活生生的生命,救这么一眨眼的工夫,全都没了……
龙飞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哽咽着说道:“好在……好在殿下神武盖世,关健时刻,救下了大……大部分的大臣!让朝廷没有……没有遭受到灭顶之灾!”
其实,但凡是活下来的大臣,都是在时发时,第一时间冲向李余,打算拼死保护他的,而这些人,恰恰被李余施放的金色光罩保护住,毫发未损。
那些在光罩之外,遭受到火雨波及的大臣,要么是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人,要么是抛下李余,想独自逃命的人。
在龙飞看来,这些人死就死了,并不足以令人惋惜。
只是,这话不太好说出口,也不合时宜,太过幸灾乐祸。
李余闭着眼睛,坐在床上,一声没吭。
如果他的能力可以再强一些,如果他的保护罩可以再大一点,完全可以救下更多的人。
龙飞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看眼李余,低声说道:“殿下,陶公他们……谁都没有走,都在外面候着呢!”
李余闻言,慢慢睁开眼睛,嗓音沙哑地说道:“请他们进来吧!”
“是!殿下!”
龙飞应了一声,走出卧房。
时间不长,陶源、景昱、程澜、陈芳等大臣们从外面走进来。
看到李余,人们眼圈一红,同是在床榻前跪伏在地,不少人都呜呜呜地哭起来。
即便是过了一天,他们依旧是心有余悸,一个个情绪激动又悲怆。
李余从床上下来,可刚站起身,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黄兆、金乌、陈光等几名宦官,连忙把他搀扶住。
跪在下面的大臣们纷纷急声说道:“殿下快快上床休息!”
“殿下可要好好休养啊!”
“臣等谢殿下救命之恩!”
“殿下得上苍庇佑,乃真龙天子也!”
“殿下是世间唯一之真命天子!”
他们并不知道当时救下他们的那一层金色光圈到底是什么。
那既不是武学中的罡气,也不是五行术法。
人们只能认定,那是老天降下的神迹,在保护李余。
而他们,只是因为紧挨着李余,也粘了上天庇佑的光,这才侥幸存活下来。
李余被黄兆搀扶着,坐在床上,他乏力地向众人摆了摆手,说道:“大家都起来吧!”
陶源情绪激动,声泪俱下,哭着说道:“贼人炸毁天地台,殃及无辜,祸乱天下,实乃罪无可恕,天地难容……”
老头子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都是用吼的。
其余大臣皆是跪伏在地,向前叩首,泣不成声。
陶源继续颤声说道:“殿下得上苍庇佑,上承天道,下顺民意,当及早登基,灭贼人之祸心,平天下之乱局,创大周之盛世!”
他话音刚落,景昱便大声喝道:“请殿下登基!”
其余大臣紧跟着异口同声道:“请殿下登基!”
陶源悲愤交加地说道:“殿下不可再犹豫!贼人之所以敢在京城如此猖獗,皆因京城没有天子庇护!殿下早日登基,乃朝廷之福、万民之福!”
景昱再次向前叩首,高声呼喊道:“殿下且不可再做推辞!请殿下继承大统!”
“请殿下继承大统!”
这次,群臣劝进的态度十分强烈。
就连一向不太和睦的陶源和景昱,此时也难得的统一了意见,带领着群臣一再劝进。
李余环视众人,迟迟没有说话。
陶源反应机敏,立刻说道:“殿下今日不允,臣等就明日再来,殿下若还是不允,臣等就每日前来劝进,直至殿下应允为止!”
景昱立刻附和道:“陶公所言极是!”
群臣附和:“陶公所言极是!”
还没等李余说话,陶源率先说道:“臣等告退!”
说着话,老头子站起身,转身向外走去。
其余大臣纷纷跟了出来,人们一个个都是满脸的不解。
景昱问道:“陶公,殿下还没说话呢,我们怎么就走了?”
陶源一笑,伸出三根手指,说道:“三次!传统!”
众人听后,纷纷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劝进这种事,从来没有下面的大臣们一开口,上面的人就立马同意的。
都要做出一番推辞。
然后大臣再劝,再推辞。
直至第三次劝进,上位者这才会接受。
属于迫不得已,人心难违的勉强接受。
这便是陶源所说的传统,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