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买宋 > 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举考试之武举

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举考试之武举(1 / 1)

同时,说到武举,相信大家的确会很感兴趣,因为相比于文举,武举真的算是很少见于笔墨。

特别是在古代重文轻武的氛围下,武举就更加的不受重视了,那么今天作者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关于中国古代的武举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了,科举考试是隋唐时期开创的,算是中国的一项十分了不起的伟大发明,虽然它有着重重弊端,为现在的人们所抨击,但是,也不得不说,他是在古代那种比较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最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了。

因为它给寒门世子们提供了一条出人头地的渠道,保证了阶级的流动性,所以才能使我们民族的文化一直延续下来,而不像国外,文明都不知道改朝换代多少次。

而文有文状元,武有武状元,大家对于文状元的故事听的比较多,武状元的就比较少了,不过自武举设立的一千二百多年来,武状元虽然不多,但也演绎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像是中国古代总结出人生四件美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其中第四件美事金榜题名,指的是考试中榜。

清朝的范进,中了个举人都高兴疯了,何况考上状元。

一个普通人,要想出人头地,改变门风,在和平年代考试得中是最有效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民间又有俗语“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习一身本事替朝廷卖命,是中国古代人们乃至今天最常用的谋生之道。

需要说明,古代朝廷取才,每个朝代是不大相同的。

宋朝大学者苏东坡就曾经总结过:“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考试,是一大发明,只不过隋朝只有文举,并没有武举,所以习武之人都应该记住武则天,是他创立的武举,而员半千则是武举诞生以来的第一位武状元

同时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科举考试,最早的萌芽,其实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明帝时代,那时候因为“铨别选格,排抑武人”,还曾引起羽林军暴乱。

不过那时虽然有考试,但并没有形成国家考试制度,比较随机。

正式的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文帝于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隋炀帝于公元606年设进士科,不过那时候的科举考试都是考文不考武,从隋朝到清末一千三百多年,一共产生了592位文状元。

到了李唐时期,大名鼎鼎的武则天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时也是第一位开创武举考试的人。

从武则天开科取士,到清末最后一位武状元诞生,共产生了293位武状元。

很多人迷信因为武则天姓武,所以才由她开创了武举考试,虽然不太可信,不过这其中也莫不是天意造化,算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因此习武的人应该记住这个日子,公元702年,习武之人可以公开进入国家的殿堂参加考试。

武举考试由兵部主持,考试科目包括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翘关、负重等,以上过关,还有其他一些筛选办法,取“躯干雄伟、应对详明、有统兵才干及可为将者”。

如果是文人参加武举考试,则取“身高六尺以上、年在四十以下、强勇可以统人者。”。

所以要想取得武状元,武艺高强是一方面,长得帅、头脑清楚、口齿伶俐、年轻、有统兵才干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名叫员半千。

员半千本姓刘,其先祖刘凝之因为自比春秋时代忠烈的伍员,被北魏皇帝赐姓“员”,员半千本名“余庆”,因为唐代侍御史、著名高士王义方夸他“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改名“半千”,寓意“五百年一贤”之意,可谓夸出来的名字。

员半千的武艺如何,史无记载,但其曾连中八科制举,确是极有才华之人。

其应答唐高宗的“如何运用天阵、地阵和人阵”策论至今流传: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人阵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唐高宗来到武成殿,召集各州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亲自问道:“兵书上所讲的天阵、地阵、人阵,各指什么呢?”

员半千越过等次进前说。

“我看过有关书籍,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天阵,是像星宿孤立若虚;地阵,是指山川阴阳向背;人阵,是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按照我的见解,认为不是这样。”

“军队出战靠道义,像天及时落雨滋养庄稼一样,得到上天的赐命,这是天阵;军队重在有充足的粮食,一边耕种一边作战,得到土地的好处,这是地阵;善于用兵的人,能使三军将士像父子兄弟一样,得到人的团结和睦,这是人阵,离开了这三条,凭什么作战呢”

唐高宗听了后非常赞赏他,等到回答策问,便提拔为优等。

到了垂拱年间,多次补任左卫胄曹,依旧担任宣慰吐蕃使。八壹中文網

等到引见天子告辞,武则天也十分欣赏他,说。

“我很久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出使境外是小事,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

于是当天就让员半千进入朝廷官署做供奉官员。

员半千还曾撰写明堂新礼共三卷呈报给武则天。

武则天祭拜中岳嵩山,员半千又撰写封禅四坛碑诗十二首来献给武则天,武则天于是越发的赞赏他。

前后赐给他千余匹绢,五次升官做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二年去世。

所以员半千还是史上最长寿的武状元,一直活了94岁得以善终。

此外唐朝还有两度拜相、军功第一的武状元郭子仪。

的确,要评价历史上最牛的武状元,恐怕就要当属唐朝的郭子仪了。

相比大家都知道,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差点亡了国。

也正为如此,乱世出英雄,造就出了郭子仪、李光弼等盖世英才脱颖而出。

郭子仪可以说对于唐朝真的有再造之功,最后做到了太尉、中书令、代国公、汾阳郡王等高官,他是武状元中唯一两度拜相的人。

郭子仪不但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于唐,而且两退吐蕃,两复长安,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威名天下,像是唐代宗就曾说过“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而且郭子仪还是少有的得以善终的武将,史书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在唐朝廷有崇高的威望,闻他之名,少数民族部落往往不战而退。

郭子仪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单纯靠着武功高强、军事强大,而是以德服人。

我们熟知的打金枝就是演绎他的儿子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家庭趣事。

夫妻二人口角,郭暖竟然失口说出“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这样的混帐话,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这可是诛九族之罪。

但唐代宗对前来告罪的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

郭子仪并未因为皇帝的宽恕而罢休,还是杖打了郭暖几十棍才拉倒。

当然,虽然有员半千郭子仪这样风光无限的武状元,但并不是所有武状元都有他们这么风光,也有混的很不如意的

像是郑冠,也是唐朝人,而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可谓文武全才式的人物,却只做了个户部郎中,既无德行、功勋传世,也无一言半语示人,只知其书法不错,但也并非大家。

还有朱虎臣,南宋孝宗时代人,九岁就当了武状元,射十箭有九箭射中目标,并精通孙子兵法诸葛八阵图等兵书战策,可谓不出世之神童,妥妥的武曲星下凡。

但在那重文轻武的年代,这个神童最后只当了个承信郎,要知道那时武臣官阶一共五十三阶,第五十二阶就为承信郎,可见并未受到重用,这位史上最年轻的武状元,再无先进事迹传世。

值得一提的还有西夏的李遵顼,他是西夏皇室,却参加了武举考试,并获得了状元。

史称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有两下子,这位西夏的武状元,后来当了皇帝,就是西夏国第八位皇帝神宗皇帝。

不过李遵顼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却并不是一个能治理好国家的好皇帝,在他治理下的西夏附蒙攻金,民不聊生,到他孙子这一辈就亡了国。

在后面到了元朝,因为元朝是蒙古人所统治的,所以不设武举,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武状元。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立,明朝时才又重新开设武举,其中声名最大的武状元当属许泰,整个大明近三百年,有资料可查的武状元共有52名,许泰是考取武状元后最受重用、官职最高的一个。

因为他被明孝宗朱佑樘收为义子,赐姓朱,官封左都督、安边伯,正一品大员。

许泰也曾在平定农民起义中立下战功,但他为人心胸狭窄,嫉妒王阳明,排挤王阳明,夺取王阳明战功,最终被弹劾当死,最后虽未被处斩,但死在发配戍所,未得善终。

之后的清朝的话,在乾隆朝还有一位武状元,是近三百位武状元中的佼佼者,他名叫马全,第一次参加武举考试,中了探花,后改名又一次参加武举,中了状元,成为史上科举考试中的奇葩。

乾隆帝并没有怪他假名之罪,先是重用他为“头等侍卫”,后又提拔他为江西南昌镇总兵、江苏苏松镇总兵、江南提督、甘肃提督、四川提督等职,后在参加平叛中马革裹尸,英勇牺牲。

马全因此成为武状元中与郭子仪一样受到重用且立有重大军功的人。

值得一提的清朝皇帝光绪帝,是位非常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开设武举,产生了宋鸿图、佟在棠、黄培松、杨廷弼、宋占魁、李梦说、张宪周、卞赓、张鸿翥、武国栋、张三甲等十数位武状元,可谓“武星璀璨”,可惜这些武状元并未为他所重用。

包括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他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的武状元,也是中国武举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武状元,可以说他的一生也是充满着传奇色彩。

因为张三甲是清朝直隶并州人今河南濮阳,他出身在一个武术世家,自幼习武。

不论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那是样样精通,他膂力过人,百斤的大刀在他的手里能挥舞起来毫不费力。

在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他参加了在大名府当时的濮阳还叫并州当时属于直隶大名府举行乡试取得武举人身份。

在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他来到京城参加武举会试,这次他取得了会试的第一名,也是在这次的考场上他被恭亲王奕訢看中,主动收他到王爷府门下。

奕訢被人称鬼子六,因为他在皇兄中排名老六,脑瓜子很灵光,所以就有了这称呼,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奕訢的确对得起这个称号。

在随后的殿试中,他在考场的表现给在场的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见他手提一柄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威风凛凛。

他摆定架式后开始挥起大刀,只见前后左右寒光闪闪,只见刀光,不见人影,刀舞风生,寒光夺目。

一会儿蛟龙潜水,人刀伏地,如惊涛滚动;一会儿鲲鹏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

令人目不暇接,就这样挥舞着很长时间,也不见他有一丝疲倦之色,所谓天生神力大概就是如此吧。

当时在场的考官们都看傻了,包括光绪皇帝也在场,看到后生如此生猛,想这样的人才往后就是朝廷的一员猛将啊。

于是光绪帝对张三甲很是满意,龙颜大悦,当场宣布他就是这次武举的状元。

张三甲因此一举夺魁,成为皇帝钦点的状元及第,那是何等的荣耀啊。

不过光绪帝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武状元还没来得及为朝廷效力,就在1898年得了一场急病,多方诊治无效,匆匆离世,享年22岁,真的是令人不胜唏嘘。

……

……

……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之熙宁大帝 我在后宫忙纳妾 战神:我有N个绝代好妹妹 入赘龙婿 女神的修仙狂婿 星汉灿烂:入赘程府,奖励弈剑术 退休宫女在线虐渣 典藏华夏:我请千古豪杰来直播 都市医圣保镖 锦鲤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