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不打不骂的家庭宝典刘淑霞 > 第十二章 孩子爱顶嘴,不能成为你打骂孩子的理由——顶嘴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反应

第十二章 孩子爱顶嘴,不能成为你打骂孩子的理由——顶嘴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反应(1 / 1)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有一天不听话了,会顶嘴了,这让很多家长都接受不了,并为此对孩子大打出手。可是孩子顶嘴并不能成你打骂孩子的理由。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顶嘴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说明孩子快长大了。

人的一生中会有两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是在4~7岁。第二个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让很多家长觉得头疼。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不听话,开始爱顶嘴,开始出现各种问题。难道青春期真的那么恐怖吗?其实不然,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再一次暴涨,加上生理的发育,使青春期具有了一些独有的特点。家长只要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就会发现青春期其实是个很有意思、很值得怀念的时期。

孩子只是希望得到认可,由于青春期来得突然,孩子非常渴望得到长辈的帮助。之所以会有顶嘴现象,是因为家长不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所以说孩子顶嘴不能成为家长打骂孩子的理由,家长应该尽量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努力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1

孩子顶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现象“不要你管!”“不做!”像这种顶嘴现象相信许多父母都遇到过,并为此感到困惑:“原来的乖孩子怎么变这样了?以前可不这样啊,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什么事情都和我对着干。”

这种顶嘴现象很正常,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体现。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是在1-3岁,当孩子进入幼儿期后,随着思维结构的发展、言语机能的发育,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迅猛的发展,这时候孩子不再什么事都听父母安排,他已经具有了自主意识,因此会出现反叛、顶嘴等现象。

而对于孩子的顶嘴现象,家长不能用权威和打骂来压制,应去了解孩子顶嘴的深层原因。一般来说,孩子顶嘴有以下几种原因:(1)证明自己已经长大。

军军妈最近感到非常郁闷,7岁的军军总是和自己顶嘴,还老学大人做事。起初,军军妈觉得挺好玩,心里还想,孩子长大了。可是慢慢地发现,军军总是在帮倒忙,更可气的是别人的坏习惯他也学,纠正他的错误时他还顶嘴。一天吃完饭,军军居然拿着他爸爸的烟叼在嘴里准备点着,妈妈让他放下,他就是不听,还说:“我就要抽烟,爸爸能抽烟我为什么不能?我也是大人了!”军军妈不明白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其实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不论孩子是模仿大人的行为,还是不让别人帮自己做事,都是为了突出“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像大人那样做事。军军也是这样,他并不知道抽烟不好,但他看到爸爸抽烟,就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做,因为自己也是大人了,而大人都是要这么做的。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毕竟还小,还不理解什么是“大人”,他做的这些其实都是在模仿父母。

(2)为了引起注意。

“嘭……”

正在看电视的洋洋妈惊恐地循着发声的地方看去,一只杯子掉在了地上,站在杯子旁边的洋洋正微笑地看着自己。洋洋妈顿时怒火冲天,一把将洋洋提了过来,教训了一通,可是洋洋根本不吃那一套,还顶撞她。洋洋妈感到非常不解,为什么洋洋现在经常喜欢摔东西,成了破坏王,原来那么乖的洋洋哪去了?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陈金菊老师表示,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和反抗时,说明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略了,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类似的现象很多,比如无缘无故大哭大闹,做一些怪异的行为,发出怪声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是否需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关注孩子。

(3)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

“小美,你可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赶紧把苹果吃了。”美琪妈说道。

“我不吃,我要画画,我的画还没画完。”美琪头都没抬一下,继续画画。

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坚持做自己的事情,显得很有主见,而不再受家长的逼迫。对于这种孩子,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孩子希望做什么。在一些事情上,家长还必须做出一定的让步,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鼓励、支持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但是,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有一丝松动,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他们的意愿为转移的。否则,一次的妥协就会让孩子的无理行为得到强化。现在很多孩子的“死缠烂打”现象就是父母强化的结果,因为孩子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父母就会满足自己。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身为父母的一定要了解。

本节家教智慧

孩子顶嘴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没必要为之烦恼,顶嘴未必是件坏事,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在应对孩子顶嘴时,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能一味地专制;其次,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及时给予指导;最后,适当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不要对孩子要求太死,抓得太紧。

2

青少年顶嘴,是你不了解孩子的心青春期,大家并不陌生,这已经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然而,很多人却未必了解这个词的内涵,在大家的印象里,青春期就等于逆反,就是叛逆。果真是这样的吗?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身体机能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青春期的孩子具有了一些特殊的特点。

(1)在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

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还处在矛盾之中,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生理的快速发展与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渴望追求成熟体验,希望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认可与信任。然而由于青少年认知能力不够、人格不完善、社会经验缺乏等原因,他们又显得不够成熟,看问题也比较片面,而且行事冲动。

(2)独立与依赖。

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的形成,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反对一切,对一切都表现出了不顺从。不愿意听取家长、老师、长辈的教诲,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是,青少年在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脱离父母,对父母还存在强烈的依赖感。只不过,这时候的依赖不再是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而是精神上的支持、理解和保护。虽然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渴望独立,但他们的独立也只是为了向外人表明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或者仅仅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他们都依赖长辈,希望得到长辈帮助,特别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

(3)封闭与开放。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也有了自己的秘密。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与自我意识的凸显,以及对外界的不信任,使他们的内心更加封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感觉更加寂寞、更加孤独,其交友范围也在减小,从而更加渴望寻找、也在不断寻找知心的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引为知己,将自己的秘密毫不保留向对方倾诉。从而又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

(4)勇敢与怯懦。

青春期的少年还具有勇敢与怯懦的特点。在一些情况下他们表现得很勇敢,崇尚武力,但却很冒失,欠考虑。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却又显得特别胆怯、害羞,比如遇见异性的时候。

高傲与自卑也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特点。自我意识虽然凸显,但还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往往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也会由于一时的失败而自卑,把自己贬低得一无是处。

在情绪上,青春期的少年也具有一些特点。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时而强烈,时而细腻;一会随和,一会又非常固执。这时候的他们的心境消极,烦恼突然增多,觉得非常孤独、压抑。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种种身心特点,加上心理的不够成熟、经验的缺乏,会显得行为比较冒失,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可,渴望独立,却缺乏与家长交流的相关经验,加上家长的不理解、教育方法的不恰当最终造成了孩子跟家长顶嘴的现象。

所以孩子顶嘴,并不能成为家长打骂孩子的理由;孩子顶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朋友,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真诚赞扬孩子的优点,共同处理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平共处,还可以发展和孩子一样的兴趣,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孩子才会对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本节家教智慧

对于顶嘴的孩子,家长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同时也要及时发现问题,进而积极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免得孩子误入歧途。这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

3

唠叨,其实为了你自己

“出门小心点。”

“过马路看着点。”

“今天可能会下雨,带上伞。”

“行啦,行啦,我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

“好啦,知道啦!你真啰嗦!”

很多子女和父母都抱怨过这样的对话。孩子嫌自己的爸妈啰嗦,觉得他们不把自己当大人看,出个门都要唠唠叨叨地说上一大堆;家长也抱怨自己的孩子翅膀硬了,不听话了,把自己的关心理解为啰嗦、唠叨。

唠叨,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家长的通病,所有孩子的烦心事。特别是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越来越多的孩子抱怨自己的家长很唠叨。那么“唠叨”到底是怎么回事?“唠叨”到底是好是坏?如果是坏,又是谁之过呢?

家长无疑是爱孩子的,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唠叨”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孩子,更多的是为了家长自己。

(1)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得更好。然而,如下两种类型的家长将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一种畸形之态。

溺爱型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总是担心孩子还小,什么都做不好。

希望自己能够帮他做好一切,可是孩子偏偏不听话。由爱生怨,于是家长便在旁边指点,让孩子觉得家长很唠叨。

控制型的家长:虽然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做好一切,但与溺爱型的家长不同。这种类型的家长,不是溺爱孩子,而是希望控制孩子,让孩子的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的唠叨,不是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是怕失去孩子,担心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这种家长忍受不了亲子分离带来的空虚。

(2)唠叨,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有一种家长,本身出身卑微,没什么值得炫耀,看到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也渴望自己的孩子优秀,甚至比别人更优秀,能够给自己长面子。

当孩子不如己意,比不上他人时,就会牢骚满腹地对孩子唠唠叨叨。

还有一种家长,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帮自己圆梦。这种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当孩子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时常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

这两种家长都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因此也会发生孩子顶撞家长的现象。

(3)唠叨,是亲子关系不佳的表现。

亲子关系不佳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无言以对,形同陌路。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外面,亲子之间有隔阂,家长不愿管孩子,孩子也不想和父母交流。另一种就是父母唠叨,孩子漠视。父母出于关心,一直在孩子身边唠叨,而孩子一句话都不愿意说,而且一句话也不愿听。这种父母一般都是惯性思维,觉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从不会耐心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则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无法和父母交流。

这两种类型的父母,其实都是与孩子缺乏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既独立也很依赖,再加上经验少,看问题不全面,还是很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在适当的时候对青春期的少年进行引导是很必要的,但是,过犹不及,对这一时期的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要显得太唠叨。

过头了,不但不起作用,还很可能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很多时候,孩子也知道是对的,也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可能就是因为父母的唠叨,让孩子走向了另一边,犯下大错。因此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去做事情。但不是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家长要为孩子把握大的原则和方向,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进行监督,适度地过问,只是事情的决定权、选择权仍然在孩子的手上。

(2)不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孩子也有自己的愿望,家长没权力剥夺,相反,家长要督促孩子形成自己的愿望,并帮助其实现。

(3)尽可能地发展家庭民主。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观,所以家庭中的事情,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其具有决断能力;同时,也能让孩子知道,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别人替代不了。孩子的成长,就要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家长要做的仅仅是在旁边监督,适时地推孩子一把。唠叨,很多时候确实是为了孩子,但往往也是在满足家长自己的欲望。有些家长仅仅是希望用孩子的优秀来给自己长面子或者是希望让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愿望。家长们应该知道有些事情需要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给孩子信任,比上千句唠叨要好得多。

本节家教智慧

唠叨,并不一定是爱,爱也并不是只有唠叨才能表达。给孩子一点相信,一点鼓励,一点支持,或许比唠叨更能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也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4

青少年顶嘴,是你与孩子沟通不好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反映自己无法和他们交流,孩子也不和自己说话,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无法交流吗?

在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叫做:沟而不通。有些父母不是没有尝试过和孩子沟通,而是“沟而不通”,反而“沟痛”。为什么会这样子?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掌握好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一般家长和孩子进行的所谓“交流”,其实就是一种“审问”,他们带着自己作为家长的威严,对孩子进行逼问,采取的是一种高姿态;对孩子说的话先入为主,缺乏必要的信任,对孩子的关心也仅停留在学习上,而没有深入到孩子心里。

江西教育频道《成长对话》栏目曾播放过这么一个案例:曾强(化名),初中毕业,务农;曾伟(化名),14岁,曾强的儿子。曾强称儿子曾伟有网瘾,并且父子之间无法交流,于是带曾伟来《成长对话》栏目,希望心理专家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儿子的网瘾问题。

“我和我儿子无法交流,他有网瘾,我怎么说都不听。”曾强说道。

“你说你儿子有网瘾?”主持人问。

“是啊,每天上网上好久,还逃课。”曾强说。

“曾伟,你父亲说你有网瘾,你是怎么认为的?”主持人问。

“我没有网瘾,我就上三四个小时的网,又不会沉迷在网络中,怎么算网瘾?”曾伟说。

“你还说你没网瘾?每天上那么久的网,课也不上,饭也不吃,还不算网瘾啊?”曾强很生气地说。

后来在专家讲解了“网瘾”的定义后,主持人发现曾伟网瘾并不严重,曾强有点夸张。而经过专家了解,曾伟也并不是不想和父亲沟通,曾伟说,他父亲从来不听自己说的话,自己明明没去上网,父亲就是不相信。他觉得父亲不可理喻,于是就不再和父亲说话了。

作为家长,曾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对儿子的话先入为主,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怎么能和儿子沟通好呢?

所以在亲子交流时,特别是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许多家长对青春期不甚了解,对青春期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青春期很叛逆”这个层面上,并不了解其深层次的特点。当孩子的青春期突然来临时,家长不够敏感,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了,然后就对孩子进行盲目的打骂教育。

对此,家长要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够理解孩子,为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打下基础。

(2)放下身段。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凸显,渴望得到认可。如果这一时期,家长还是像孩子小时候那样,居高临下地和孩子交流,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能够理解自己。所以家长应该知道交流应是平等的,唯有放下自己长辈的架子,给予孩子平等的尊重,交流才能够进行下去。

(3)积极倾听。

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听孩子辩解,总是自以为是、先入为主。不听孩子说话,怎么能够了解孩子的想法呢?孩子的意见尚未完全表达出来就遭到父母的打压,他们又怎么会听家长的话呢?

所以,放下身段,少说话,多听孩子怎么说,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4)不要只谈学习。

青春期是个体学习压力较大的一段时期,同时也是身心巨变的一段时期。因此,在这段时期里,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仅要停留在学习上,也要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身心的巨变,使孩子对异性、对性充满了好奇,这时家长应对孩子多做引导和解释,解除他们的疑惑,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信任,而且更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5)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要给他们留下更大的空间,信任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探索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所以这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一些督促和点拨。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娱乐,也不要把孩子的活动空间局限在房间、教室,这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需求。如果有可能,家长还可以培养与孩子一样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玩。著名作家刘墉,为了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学会了滑旱冰、上网聊天,甚至尝试和青少年一样扮酷,穿乞丐装。家长只有放下了自己的架子,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与他更好地交流。

本节家教智慧

沟通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双方的配合。家长要放下身段,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5

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

“妈,你怎么乱翻我东西?”

“以后进我房间要敲门。”

“好啦,知道了,我会注意的,我都这么大了。”

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说过类似的话,都有类似的烦恼。长大了,烦恼也多了,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有些话不知道和谁交流,更让他们厌烦的是父母经常查看他们的东西,监视他们的言行。

而父母同样也有自己的烦恼。

“唉,我就是进他房间打扫卫生而已,看到东西那么乱就帮他整理了一下,没想到好心没好报。”

“我只是担心他,孩子这么大了,万一出点什么事,那我们该怎么办啊?”

“这孩子,以前什么事都跟我说,现在什么事都不说了,可是跟朋友却很能聊,甚至在网上跟陌生人都聊得很欢。对我们就什么都不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啊?”

“你说这么晚都没回家,我们能不担心吗?打了两个电话催他回家,有错吗?”

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凸显。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证明自己是个成熟的人,他们迫切地希望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因此父母过多的关心和帮助被视为其获得独立的障碍,而老师和其他社会人员对他的指导、教育也被看成是对自己的束缚。为了获得独立,青少年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抵触与排斥的情绪。

因此,作为父母,除了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跟孩子做好交流之外,还要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以免由爱生乱。虽然有些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依然会犯以下几个错误:(1)过度关心。

爱孩子是家长的共同点,本无可厚非。然而,爱有不同的形式,父母需要依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爱。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过度的关心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唠叨,觉得自己要求独立的愿望被压抑了。这个时候,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停止啰嗦,多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

(2)忽视孩子的自主性。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这个时候很容易忽视孩子的自主性,不尊重、不重视孩子的意见。他们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有权力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干涉;父母会因为自己是长辈,经历的事情比较多而忽视孩子的意见,甚至就算口头上已经答应了,也时常一转身就忘记了,让孩子的独立愿望受到打击。这个时候,父母应适当放权,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事关孩子自身的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处理;对于孩子的意见父母一定要认真听取,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若不能做到要说明理由,不要摆权威。

(3)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

青春期是个极具个性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父母时常会因为思维没有跟上孩子的节奏而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打压。孩子穿什么衣服、理什么样的发型、作息时间如何等等都要受到父母的管制。回想以前,家长自己是否也曾这样?没有个性的人是不会被人注意的,家长不应阻碍孩子的个性张扬,相反,要鼓励、支持孩子去张扬自己的个性。

(4)要给孩子留“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暴涨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非常关心“我”,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说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意识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关心自己的内在,但是对于他人的评价、对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也颇为关心。走在大街上,尽管没人注意他们,可是他们还是会觉得大家都在注意自己,于是,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刻意做到最好,唯恐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时,青少年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他们追求时尚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在同伴中显得落后。在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干涉青少年的活动,对穿衣提出批评,对交友进行批评,在外人面前也不给孩子留面子,直接批评孩子。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妨碍了他们的独立成长,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留点面子,适当放权,千万不能在外人面前过多批评和干涉孩子。

本节家教智慧

家长要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将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鼓励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孩子的青春期,家长只需在大局上做出指点,适度地给予孩子一些约束便可以了。

6

家长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五大忌”

青春期的少年,虽然比较反叛,需要教育,但是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青少年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长辈的指导,而有些孩子之所以不与家长交流,是因为家长的做法让孩子无法信任他们。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法,方法用错,时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在这一时期要注意“五大忌”:

(1)忌恐吓与冷落。

吴毅,15岁进了3次看守所,原因都是参加斗殴。

吴毅说,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以前他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还是挺乖的。可是上了初中后,由于没有适应,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自己和父母都很担心。一次月考,吴毅考得非常差,父亲知道成绩后,十分气愤,便对吴毅说:“你这样子有什么用?还不如趁早出去打工好了!再这样下去就别读了!”这件事之后,吴毅也很内疚,同时又害怕父亲真的不让自己读书了。他开始用功学习,可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成绩依然没有提上去,父亲也没说什么话,看了成绩单后就走了,之后也不再关心吴毅。吴毅感到非常失败,认为自己就这样了,于是便不再认真读书,后来认识了一个所谓的大哥,做了地头蛇。最后就来到了这里。

青春期的少年是需要鼓励的,切忌恐吓、冷落。经常性的恐吓、冷落会使孩子体验不到父母的爱,相反,还会失去安全感,变得敏感,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长期的恐吓、冷落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况且,青春期也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长期的恐吓、冷落会让孩子停止自我探索,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

(2)忌看“坏”不看“好”。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赞美,特别是身边亲人的赞美。然而,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时,家长经常是“看坏不看好”,忽视孩子的优点,而当孩子犯了一点错误时,就抓住不放,夸大其词,对孩子进行严厉批评。

在心理学中有“强化”一词。所谓“强化”就是奖励某行为结果,使得该行为的结果出现的频率增加。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时也是一样的,要多鼓励孩子,孩子犯了错误,需要一定的批评,但不能夸大其词。一般家长认为,将结果夸大能够震慑孩子,其实不然,如果孩子没有在心底里认同这个结果,那么夸大其词不但不能收到震慑的效果,相反,孩子会不屑一顾,甚至将事情进一步闹大。

(3)忌在对比中扼杀孩子的积极性。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们往往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对比。

无论孩子做得多好,总是有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做得更好。今天孩子考了90分,家长会说,邻居家的孩子都考了95分,你这算什么;下次孩子考了98分,家长又会说,邻居家的都考了满分,不要骄傲,继续努力;等孩子考了一百分的时候,家长又会说,现在考个满分算什么,考满分的人到处都是。家长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可是这种对比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使孩子丧失积极性。

家长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的时候,切忌用对比扼杀孩子的积极性。马克思说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着重表扬,激励孩子更加努力,然后才是引导孩子不要骄傲。

(4)忌偷看孩子的隐私。

青春期是一个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多事之秋”。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身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生理发展。身体的发育、神经稳定性发育不够、第二性征的出现,加上思维结构的不完善、外部环境的复杂影响,使得青少年容易冲动、对异性好奇、思想片面,伴随而来的是早恋、网瘾、打架斗殴等问题的出现,这些现象让许多家长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担心,害怕他们误入歧途。

为了更好地了解、指导孩子成长,很多家长认为身为监护人,家长有权力知道孩子的一切,于是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翻看孩子的日记等。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暴涨,他们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当然也具有隐私权,而家长的这种做法恰好与他们的想法相悖,这必然会让他们产生反抗心理。

因此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时候,家长切忌偷看孩子的隐私,要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理解,让孩子信任自己,主动地说出内心的困惑,然后再对其进行指导。

(5)忌盛怒时教育孩子。

人在发怒时会产生意识狭隘的现象,这时个体只注意到当下面临的事情,而无法关注到其他事情。个体在发怒的时候只注意到了引起个体发怒的事件,不会追究这个事件的起因,寻求解决方法。

面对青少年的问题和失误,切忌选择发怒的时候教育他们。因为这个时候,家长无法理性地处理事情,易听片面之词,也不能够听取孩子的解释,因此,很容易错怪孩子。

盛怒时是不能够教育青少年的,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最好先平息自己的怒火,然后再来探究整个事件的原委,认真听取并分析孩子的解释,这样才能公平处理。

本节家教智慧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家长在各方面处理得好,便能够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段时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但会影响亲子关系,还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孩子甚至会因逆反心理过强,而酿成更大的错误。

第十三章孩子没有上进心,不能成为你打骂孩子的理由——批评孩子不上进其实就是批评父母无目标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进心、生活状态散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难道真的是孩子没有上进心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只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才导致了孩子的上进心缺失。也就是说,孩子的不上进,正是家长不上进、无目标的表现。

所以家长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每天呆在家里打麻将、玩游戏,没有目的地生活,孩子又怎么会上进呢?所以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以身作则,对孩子言传身教,维护孩子的好奇心,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使其转变为求知欲,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上进心!

1

怎样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经常会听见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进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些儿童心理学专家根据大量研究认为,现在的孩子不上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好,孩子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对于长辈说的生活艰苦,体验不到位。

(2)孩子还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且由于身心发展不完善、思维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而现行的应试教育,更加让孩子以为读书是为了家长的面子、为了老师的荣誉,因此,他们更加认识不到读书是为了自己。

(3)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读书只是为了分数,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那么孩子的不上进就这三个原因吗?专家指出,对于问题的分析,不能够仅停留在表面,应该深入探究。孩子没有上进心大部分责任还在于家庭。

家庭是孩子生存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而家庭关系、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特别是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通常来说,一个安静的家庭氛围,会造就一个性格安静的人;一个流氓家庭会产生一个二流子;一个书香世家,其孩子也会是一个具很高素养的人。因此,家长以身作则,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自然就能够培养一个上进的孩子。现在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有上进心,整天打麻将、看电视、打游戏等,孩子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又怎么会有上进心?所谓的“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上进心,家长一定要做到:(1)树立良好的榜样。

众所周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观察学习。所以家长要想促进孩子的上进心,那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多给孩子讲述身边具有上进心的例子和名人故事,以此激励孩子。通过对这些榜样的认识,受到榜样行为的鼓励,进而强化孩子的上进心,并使孩子内化这些榜样的行为。

(2)多鼓励孩子。

没有谁不喜欢赞美,不想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孩子也是一样,也喜欢被赞美。孩子没有上进心,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得到的鼓励太少、批评太多。因为鼓励太少、批评太多,就会消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自然就会失去信心。所以,家长要用积极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送上真诚的表扬,如“你真是太棒了”。而对孩子的失败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安慰,“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此外家长还需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夏令营,学习小组等,以锻炼其品质,增强思考能力,培养上进心。

(3)多让孩子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孩子的动力。家长要多给予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可以先为孩子设置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让孩子体验成功;然后,慢慢加大目标的难度,并在此期间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

唯有体验到了成功,孩子才能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快感,才会向往更大的成功。比如,先让孩子做完一部分作业,给予一定的奖励,然后将目标增大,做完所有的作业,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孩子上进心的培养,家长一定要用心,注意方法。

本节家教智慧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提升孩子上进心的重要条件。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孩子的上进心。

2

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要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小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远大的理想,可以指导人生的走向,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拿破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叔叔问他将来想干什么,拿破仑听了之后,马上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的人生规划、伟大抱负。拿破仑说,他要去从军,做一名大将,带领着他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超级帝国,自己做这个帝国国王。他的叔叔听完之后认为拿破仑的理想非常荒谬、可笑,可是拿破仑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而是依然向着他的梦想努力奋斗,后来终于建立了他的帝国。由此可见,少小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是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的。

因此,从小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设立人生目标对提升孩子的上进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说过:“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因此父母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非常有必要。

教育专家指出,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以后的路途需要在人生的初期进行规划,孩子小的时候为孩子种下一棵理想的种子,长大之后才会开花结果。弗洛伊德认为小时候的刺激是个体心理异常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对的,小时候的良好教育对个体的人生发展影响也是巨大的。

其次,要引导孩子将理想树立得高远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可是孩子的理想大多非常具体、离现实生活很近,家长不必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孩子长大后会做什么,但是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特长启发他们树立高远的目标。俗话说:“志当存高远”,个人的事业一定是以自己的理想为指引的,个人的事业也是不会超过他的信念的。

最后,要使孩子懂得,理想是要用行动来实现的。

很久以前,天鹅和乌鸦住在同一片森林里,它们的生活过得非常舒适、悠闲。一天,它们听说外面的世界非常美丽、精彩,于是立下志愿要到外面去看看。为此,天鹅开始学习游泳和飞翔,而乌鸦却一点行动都没有,还劝天鹅:“时间这么多,慢点练习都可以。况且练习飞行和游泳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摔死或者淹死,再等等吧!”天鹅并没有听乌鸦的劝告,继续练习,最后终于掌握了飞行和游泳技术,并到外面游历了一番,增长了很多见识,而乌鸦却依然留在那片森林,独自羡慕着天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行动,再高远的目标都是纸上谈兵。因此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唯有行动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当然,理想与目标不是棉花,不能“空谈”,需要有具体的步骤。为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一个远的目标——终极目标,以及一个中程目标,最后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上。这样的目标必须具体、可行、有效、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能引导孩子去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

18岁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到人民大学,20岁就以大陆唯一的本科生被斯坦福大学录取,25岁时就读于哈佛商学院,27岁就创办了华有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陈宇华,她的成长离不开母亲对她的教育。母亲根据陈宇华的个人特点,引导她形成自己的终极目标、中程目标、短期目标,而且她的目标都非常具体、可行。比如,这个学期要取得年级前三;数学取得100分。这个学期语文也要取得100分等。正是在母亲的引导之下,陈宇华养成了自觉学习、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付诸实践的习惯,才有了后面的成功。

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从兴趣开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动力,促使孩子接受新事物。家长可以通过故事、书籍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发现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就是一个善于发现孩子兴趣的人。达芬奇六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极大兴趣与天赋。一天,达芬奇上课没认真听讲,但是给老师画了一副速写。老师知道后,请来了达芬奇的父亲皮特罗,皮特罗向老师道了歉,回家之后并没有责罚达芬奇,恰恰相反,反而夸奖达芬奇画得不错。正因为父亲的支持,达芬奇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之中。后来达芬奇师从维罗齐奥,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再加上父亲的支持,终于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保证远大理想实现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具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使远大理想实现。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者,增益其所不能也。”可见,坚强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世人不乏理想,缺乏的是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念。

所以找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引导孩子树立了理想,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信念!

维持远大理想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改变孩子的动机。孩子毕竟年幼,不能够像成人一样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坚韧的意志,所以要对孩子每一次的成功进行鼓励、强化。只有对孩子的成功进行了强化,才能增加孩子继续行动的动机。而对孩子的强化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也可以是榜样示范的替代。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最可行的还是物质上的强化。

无论精神强化还是物质强化,最终都会失去效用,最有效的还是改变孩子的动机,让他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动机是外部的,通常是为了得到物质上的好处、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针对这一特点,家长应在孩子实现了小目标的时候及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高年级之后,孩子的动机通常是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想让自己在同学之中有地位。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给予一定的强化。

而最有效也最成熟的动机则是自我认知的动机。自我认知动机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自己的兴趣、理想。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时期,给予孩子相应的强化,促使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动机。形成了这种成熟的动机,孩子才能长久地维持自己的远大理想,才不会在实现理想的途中迷失自己。

本节家教智慧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指导孩子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有坚韧的品质,要有正确的动机,拥有了这些,理想才能实现。

3

鼓励孩子交上进的朋友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与人交往,是成长中的好事而不是坏事,家长非但不要害怕,相反还要予以重视、鼓励和引导。

人是群居动物,人只有和人在一起的时候后才会有归属感,孩子也是一样,也需要朋友。有了朋友孩子会更有归属感、安全感,满足孩子被尊重的需要。而且还能够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完善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朋友在一起会相互影响,因此,一个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和上进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上进。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上进心,就要鼓励孩子多交上进的朋友。

具有上进心的孩子,一般都非常的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能够带动你的孩子向他们学习。而且,具有上进心的孩子会展示出自己巨大的知识量,这会促进你的孩子学习。

由于具有上进心的孩子求知欲比较强,所以学习到的东西也比较多。

跟这种孩子在一起交流,你的孩子也会变得更有知识,更有礼貌。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经常到各地去演讲,他的司机因为要等他,所以也会跟着去听他的演讲。有一天,在去演讲的路上,他的司机对他说:“先生,听了这么多次你的演讲,我也可以对他们演讲了。”爱因斯坦说:“是吗?那今天的演讲就让你来讲吧。”他的司机真的代替了爱因斯坦在那做演讲,结果非常圆满,赢得了全场的掌声。由于爱因斯坦去的这个地方没有人认识他,所以直到爱因斯坦离开,也没有人发现原来是爱因斯坦的司机在为他们做演讲。

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跟上进的人在一起,你的孩子自然就会学到很多。

跟具有上进心的孩子交朋友,你的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开朗。具有上进心的孩子,一般比较开朗,谈吐也比较风雅,社交能力也会比较好,这些特点都是一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

另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可以知道,个体和榜样在一起时,个体会向榜样学习,而榜样所受到的表扬也会对个体产生替代性强化。同样,当孩子和具有上进心的孩子交朋友的时候,具有上进心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点,比如心态积极、爱学习、开朗等,都会促使孩子向他学习;而这些具有上进心的孩子因为这些优点而得到的结果,比如受老师家长的表扬、得到同伴们的羡慕等,也同样会强化你的孩子,激发他们向上的心。所以跟具有上进心的孩子交朋友,你的孩子也会具有上进心,会受益匪浅。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和上进的孩子交朋友。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上进的孩子交友的机会与氛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祖父母呵护着,惟恐受到一丝的伤害,加上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一般孩子除了在学校之外其他时间都在家里,根本接触不到外界。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怎么能够接触到外面的同伴?而且,一般上进心不够的孩子都比较腼腆,缺乏社交的欲望,不会主动找人搭讪,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那些熟悉的上进的孩子家串门,或者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或为这些孩子提供游戏场所,邀请孩子一起玩游戏等方式,为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结识那些上进的孩子。

同时家长应该规范自己孩子的行为,使那些上进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好感,乐意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由于社会经验比较少、长期关在家里以及思维发育不完善、自我为中心、好奇心重、嫉妒心比较重等原因,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拿人家的东西、霸占东西、不礼貌等,为此家长要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进行规范,孩子做出这些行为之后,家长也要及时予以纠正。

家长要引导孩子珍惜友谊。孩子之间有时会产生矛盾、发生争吵,这很正常。这时,家长要冷静地引导、教育,不能袒护任何一方。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就袒护自己的孩子,切不可参与其中,最好做个中间人。家长要教导孩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及时让孩子主动向对方道歉,鼓励孩子与同伴和好。还要引导孩子关心朋友,在朋友生病时去探望,或邀请朋友来家玩游戏。让孩子在与上进的孩子交友、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社交,学会分享、尊重与体谅。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孩子都是比较爱虚荣的,当上进的孩子表现得比自己更优越一些,比如更有知识、知道的更多、受到表扬,特别是有更好的玩具的时候,出于爱慕虚荣产生嫉妒心理,孩子往往会终止与上进孩子发展友谊,偷拿或者损坏上进孩子的玩具,或者对其进行谩骂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家长应及时进行疏导,引导孩子往积极方面发展。不然,与上进的孩子交友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本节家教智慧

孩子骨子里都是上进的,之所以不上进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鼓励孩子与上进的孩子交朋友,能够重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

4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引导得好会转变为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是上进心的一个重要表现。不论大人小孩,都会对自己不知道的、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恐惧与好奇,强烈渴望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人们最原始的求知欲。原本所有的人都有求知欲,但因为受到打压,或者没有得到强化,这股好奇、求知的欲望最终泯灭了。所以,家长要在后天激发孩子原始的求知欲。专家指出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在孩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各种问题,比如,这个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么来的等等。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问题从“是什么”转变为“为什么”,从想知道物体属性的问题,到向探究性问题转变。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要妥善处理,否则就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而家长在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时,常见的不良方式有以下几种:1踢皮球式。经常出现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去找你爸爸”、“我也不知道,去问你妈妈”等;2打压式。回答方式是:“我不知道,别问了,以后你会懂的”;3敷衍式。孩子会问:“我是从哪来的啊?”常见的回答是:“从垃圾堆捡来的”、“买东西送的”等等;4半途而废式。有些家长一开始意识到了好奇心的重要性,会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可是孩子的问题实在太多,有的时候也真的不好回答,于是这些家长就不再愿意回答孩子的问题,开始敷衍、打击孩子的好奇心,结果半途而废。

以上只是例举了几种不恰当的回答方式。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细心呵护,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家长要勇于承认,然后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向求知欲转变。

(2)让孩子体会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好为人师也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特点,孩子更是这样,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在孩子识字上学之后,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书上查找答案,然后让孩子把答案告诉家长;或者家长装不懂,直接就一些简单的问题去问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运用知识的成就感。但是要记住,在孩子回答完之后,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表扬,只有表扬才能强化孩子的感受。

(3)适当的给孩子解压。

对于孩子来说,单纯的学习,特别是没有表扬的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适当给孩子解压,将玩与学习结合起来,会让学习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孩子也会从中学到更多、印象更深刻的东西,也更有兴趣学。

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非常注重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并在其中发现孩子的兴趣。

鲁迅先生发现儿子海婴从小就对理工类知识有兴趣,于是便买来了一套木工玩具。小海婴如获至宝,常常拿它来敲敲打打,其认真的神态,俨然是一个在盖房子的小工程师。鲁迅先生还时常带海婴出去玩,看看清澈的河水,美丽的花朵,碧绿的禾苗,一起追逐蝴蝶蜻蜓,捉小昆虫,在这些活动中教授小海婴知识。一次,瞿秋白送给海婴一套类似积木的苏联铁制儿童玩具,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还在玩具盒上标明了这上百个零件的名称以及玩法。这套玩具可以组装各种有趣的玩意儿,小到翘翘板,大到起重机、飞机等。鲁迅先生慎重地对小海婴说:“这是你叔叔他们从苏联给你带的,你可得格外爱惜啊。”小海婴从玩“积铁”开始,逐渐迷上了理工技术。

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种育儿观念,这是非常值得现在的家长学习的。

(4)多给孩子买各种的书籍。

弗兰西斯·培根告诫人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书籍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带给人们各种知识,开拓人们的眼界,完善人们的心智。对孩子也是这样,多给孩子买各种书籍,让书籍把孩子包围。哈佛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让孩子尽量多地接触书籍,并且随时都能接触到书籍,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所以尽量让你的书籍摆放在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地方,沙发、床头、餐桌甚至车里面都要摆上书籍。

卢梭的父亲伊萨克是瑞士的一名钟表匠,在卢梭3岁的时候,伊萨克就教卢梭学习普鲁塔克《名人传》中的字。在父亲的教育下,卢梭对书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7岁前他就已经读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奥维德的《变奏记》等书籍。小时候表现出来的对书的兴趣为卢梭日后成为思想启蒙家、哲学家以及文学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节家教智慧

保持、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是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最好途径。

但是在保持、引导孩子好奇心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方法,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把孩子的好奇心抹杀。良好的方法才能够使孩子的好奇心很好地转变为求知欲。

5

引导孩子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自信心,自信心在一个人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忽视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在自信心的形成过程中,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在孩子心中重要之人的评价,比如家长、老师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很多人之所以自卑,就是因为这些重要之人对他们做出了负面评价,转而,这些负面评价被孩子内化为自身特点。比如,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你真笨”、“真没用”等,使孩子内化了这些评价,特别是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更容易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的确很笨、很没用。

久而久之,自信心就消磨殆尽了,自卑感就占据了整个内心。

为此,专家呼吁,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1)悦纳自己。

常听到很多年轻人说要改变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积极完善自己是没错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不过,过犹不及,对自己也不要过分挑剔、过分不满意,是自卑的体现。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悦纳自己”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悦纳自己”就是个体能够接受自我,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关键不在于优缺点的性质与数量,而在于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知其长而扬之,但不骄;知其短而改之,不能改则抑之,亦不卑。”才能真正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悦纳自己”并不表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相反,悦纳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才能使其发挥出来,增加信心;也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才知道哪方面需要改善。

而家长更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露西是个内向而自卑的孩子,她觉得自己很不讨人喜欢。一天,她在商店看到一个发卡非常漂亮,当她戴在头上的时候,大家都说很好看,于是,露西买下了这个发卡,并戴着它高兴地来到学校,一路上同学都跟她打招呼,并赞美她“你今天真漂亮!”露西一下子开朗了许多,并认为一定是这个发卡让大家这么说的。但是等她回家之后才发现,自己头上根本没带发卡!回想起来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商店付完钱之后忘记把发卡带走了。

原来内向自卑的露西认为自己一定不受欢迎,可是当她把“发卡”戴上之后,内心就相信了自己很漂亮,于是她一反常态,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这时大家也夸她漂亮。其实并不是因为发卡露西才漂亮,因为露西根本没戴着它,是露西从心底里接受自己“很漂亮”所表现出来的自信、阳光让大家觉得她漂亮。所以悦纳自己才会有信心,才会让人觉得你“很漂亮”!

(2)从小目标做起,体验成功。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可以从设立小目标做起,让孩子在小目标中体验到成功,之后逐渐将目标变大,这同时也是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自信心的过程。

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是一个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而且计划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随心所欲。这个计划一定要包括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树立自信心),方法,过程,奖励等。

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配合,可能对于小目标也做不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信心、耐心,并对孩子做出指导。

(3)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暗示对于个体心态的改变与保持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心理治疗学家曾将心理暗示运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而自我心理暗示对于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也同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遇到问题前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个体运用自我暗示,可以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在一定量上激发个体的潜能。所以,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运用自我心理暗示。

拿破仑·希尔曾说:“自我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不断对自己说,在每一天,在我的生命里,我都在进步。”他还举过一个在他以前工作的医院里发生的一个案例。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工作差错,医务人员将两个胸透病人的病历编号填错了,导致这两个病人取走了对方的检查报告。这两个病人中,有一个查出患有肺结核,另一个是健康的。但是因为取错了检查报告,原本健康的人看到检查报告说自己患有肺结核,最终因患有肺结核而进了医院,另一个原本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因为拿走了健康人的检查报告而不药而愈。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引导孩子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甚至可以让孩子在每天起床之后,对着镜子微笑,并对自己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将很有信心!”这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非常有用。

当然,有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避免做消极的自我暗示。为此,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由衷地表扬孩子;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更要及时地引导孩子为失败做出归因,并且引导孩子向内部不稳定性的方面归因,切不可骂孩子,不能责备孩子,而是要真诚地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往消极方面进行自我暗示。

(4)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重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同样也很重要。

同时提高抗挫折能力也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一种重要方法。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自信心,而没有抗挫折的能力,那么一个小挫折就有可能把孩子打回“原形”。

挫折也是锻炼孩子心理素质的好教材,它可以使孩子更客观地认识问题,认识自己的能力,促进孩子的成长。挫折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如果孩子能够战胜挫折,那么对孩子意志力的提升更具作用。

孩子抗挫折能力低有孩子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其中家庭教育的因素影响更大。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都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采取包办制,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帮孩子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切以孩子为重,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不懂得分享,潜意识里会认为身边的人都要以满足自己为目的。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抗挫折力几乎为零,到了外面后也更容易遇到挫折。

家长要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要改变以前的家教方式。

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无条件帮自己,别人也有自己的事情。

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做客观的归因。在中国有这么一种教育方式,如果孩子打翻了牛奶,并洒到了孩子的手上,家长马上跑过来说:“孩子不哭,都怪这杯子这么滑才让牛奶洒出来了。”这样的“安慰”表面上是解决了问题——孩子不哭了,可是对孩子的影响却是负面的,这时孩子就想:“都怪杯子滑”,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长此以往,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都是找外界的原因,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这样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怎么会高呢?而一个没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又哪里会有坚强的自信呢?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认识挫折、敢于面对挫折。

帮助孩子学习悦纳自己,需要家长有耐心,从多方面着手,让孩子通过悦纳自己慢慢树立自信心,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本节家教智慧

悦纳自己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且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家长要引导孩子悦纳自己,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小目标的实现逐步向大目标的实现进军,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提高抗挫折能力,从而最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道袍加身,诸邪退避! 海贼:开局垂钓响雷果实与万花筒 叶罗丽精灵梦:诞生沙漠之主 全球御鬼:我的体内有亿只鬼 破事精英:开局被莫菲倒追 我在漫威当神思者的日子 阿斯塔特之赤色洪流 海贼:哞哞的模拟人生 神兵小将:天地盟主是我爹 网王之小孩,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