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艺美照相馆
那一年,他们仓促地搬到粤省,什么东西都没来得及准备。
刚到的时候当地的语言也听不懂,每天就只是干活学习干活学习。
当地气温湿热,他们这批外地来的都居住在草棚,草棚之间拥挤潮湿。邻居之间的语言有的也不互通。
粤省很热,那天的冬天却特别的冷。冷气浸透草棚浸透到了人的骨头里。
她拿着仅有的钱想到街上给自己和丈夫买些御寒的衣物。可是当地人欺负他们是外地来的不卖给她东西。
她失落的回到草棚,却见到丈夫拿着一包东西回来。那是来自首都的包裹。里面除了二十块钱和一些风干的肉类,就有两瓶这样包装的酒,瓶口被木塞跟布料缠得死死的,一丝气味都没有散发出去。
他们躲在草棚里,丈夫打开了一瓶酒,小心的用瓶盖装了小小一口先递给了她。
那滋味,暖暖的一直流入心弦,让她毕生难忘。
何雨柱总共邮来两瓶酒,却让他们喝了很久很久。
日子虽然难过,但是丈夫变得更好相处了,他不再每天被各种会议牵绊,两个人一起干活一起学习。这就是一般夫妻所谓的互相扶持吧。
慢慢的她学会了本地话,学会了在菜市场砍价,也能炒出一两道让丈夫夸赞的家常菜。
每一次从首都送来的包裹和信件是夫妻俩共同期待着的。丈夫拿到信件时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
她也盼望着里面的食物和全国通用的各种票。一点点的东西就能改善家里一段时间的生活水平。
“我挺长时间没做这道菜了,味道怎么样?”
何雨柱的声音打断了领导夫人的思绪。她抬起头看了丈夫一眼,看到丈夫也用同样的目光看向她。心里突然就安定了。
她拿了一张餐巾纸垫在嘴边轻咳了一下,假装被辣到的样子,开口道。
“没错,就是这个味道,还是一样的好吃。”说着夹了一筷子鱼肉放进口中又扒了一口米饭。
“哎呀,你这个饭店可真好。”
这次的账单让关小关的脸色好了不少,但是很快,当她知道来吃饭人的身份的时候又马上后悔莫及。过后一直追问何雨柱。今晚的菜合不合客人的口味。饭店服务有没有怠慢。
何雨柱再三的保证,没有问题并且今天只是私人叙旧,之后关小关才彻底放松下来。从此也对自己的老板刮目相看。
一切进展得很顺利,秦京茹的照相馆很快也开业了。
其实本来照相馆比饭店装修得快,应该开业时间也更快才对。但是照相馆需要的东西远没有饭店来的清晰。
秦京茹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这时候对于艺术照的想象很匮乏,所以东西的置办一直都是由何雨柱负责。
比如两组各种型号大小的室内的打光灯,这个很重要。
照相机秦京茹有好几台,包括最新款的,胶卷也不需要她担心。何雨柱还是广莱胶片厂的荣誉副厂长呢,内部价格购买胶卷根本不是事儿。
他还定制了一些精美的道具做布景,有各种底色的背景,还有各种风景画片。还有一些其他道具,小到眼镜,布娃娃,假花,语录,大到钢琴模型,汽车画板,塑料天安门,花样百出,不一而足。
还有秦京茹亲自选的大大的墨绿色的遮光布。除此之外,还购买了一些服装给有需求的客人更换。
值得一提的是,何雨柱购置了一批化妆品,好多东西秦京茹都没用过。
种类齐全到让秦京茹都开始纳闷自家男人怎么会对女人化妆的东西这么了解。
照相馆门口的架子上摆上了之前拍得好的照片。何雨柱给秦京茹于海棠三人拍的那张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里面的玻璃门上挂着木制的牌子,上面用粉笔写着证件照,艺术照,全家福,婚礼跟拍等业务范围。
开业这天也没有大办,平平淡淡的开了张。小当跟槐花早早的来到店里打扫卫生,何雨柱买了鞭炮,定了花篮就算是开业了。
反正附近也没有照相馆,有需求的人会自己找过来。
秦京茹请了要好的小姐妹过来,秦母正好放假也过来帮忙。
第一对客人是一对要结婚的小情侣过来拍证件照。秦京茹很紧张,拍了好几张之后总算拍出了满意的效果。
准新娘看着挂在店里的艺术照片喜欢得移不开眼睛。她对象抹了抹衣兜,咬着牙决定让她在店里拍一张。
沟通过后才发现,看似精美的艺术照价格也就比普通的彩色照片贵一点点。但是物有所值,那些道具跟服装使用都是不要钱的。
激动之下,又花钱让未婚妻多拍了一张,后来两人又加了一张合照。
背景是满树金黄,布满落叶的公园中。一张长椅上一男一女两个青年正在对视。中山装跟蓝布裙含蓄又富有诗意。
不久之后,两个青年结婚了,婚礼上这张照片被贴在新房柜子上最显眼的地方,引发了数次羡慕的惊叹。
比起结婚证件上那张面无表情两人相距甚远的照片,两人都觉得这张照片更像是两人的结婚照。
众口相传之下,秦京茹的照相馆生意渐渐火热了起来。门口招牌上的各项业务也标上价格,让许多想要尝试艺术照片的人迈出了脚步。
随着照相馆的生意步入正轨。秦京茹也忙碌起来。但是脸上的神采都不一样了,渐渐拥有了一种职业女性的自信。
何雨柱也感受到了养成的快乐。
天气渐凉,四合院里一直很平静。
又是一个平静的周末,四合院出现了一个许久未见的面孔。
“许大茂回来了!”
“谁!?”
“许大茂!”
“好家伙,他出来啦...”
几乎全院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了。
许大茂头发都被剃光了,人也消瘦,背着一个小包裹低头进了院。
“许大茂。”院里有好事的笑嘻嘻地喊了他一声。他抬头看了眼,又低下头往后院去了。
何雨柱正在给家里孩子批改大字,注意到院里动静时刚好看到许大茂的背影。
他的衣裳有些破旧,还是五年前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