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些屯子,还担心栽种不活,怕白搭功夫,后来听说这苞米苗栽种上,还得搁人看着点,不然小鸟兔子啥的,都特别喜欢吃这苞米苗,就更不怎么愿意要了。
主要是这么多年,真没听说苞米苗是用栽种的,更何况这都啥时候了,就算能栽种活,在缓几天苗,到时怕是青苞米也吃不上了,只能啃苞米杆了。
好在大家嘴上质疑声不断,却没有一个屯子拒绝说不要的。
万一能栽种活哩?就算不能结棒,苞米杆也可以留给牲口当草料,或是烧火,对于啥啥都缺的年代,啥不是好东西。
见大家栽种苞米苗的热情不高,徐顺利正生气呢,孙家湾的人就来了。
跟那些不识好歹的人比起来,孙家湾的人就懂事多了,还主动过来帮他们挖苗,徐顺利当然高兴了。
这些人走到李家庄的时候,就已经九点多了,等李富斌和孙凤琴从孙家湾赶回来的时候,这些人都已经干两个多小时活了。
李富斌忙着给各村送苗,和大家打了声招呼,就赶紧骑上自行车走了。
大闺女嫁进李家庄二十年都出去了,孙宝山来李家庄的次数,都不会超过五次,反正一只手肯定数过来了。
开始知道大闺女在婆家过的不好,当爹的肯定想过要来和李老头说道说道,给闺女撑撑腰。
可来过两次,孙宝山就不想再来了,因为他每次来,都因为大闺女没生出儿子,被李老头说的抬不起头,李老太太更是指桑骂槐,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所以原身孙凤琴嫁给原身李富斌这二十一年,她亲爹都没端过他们家饭碗,一顿饭都没吃过他们家的。
想要替原身尽孝的人,这一看都中午了,也没多做停留,和大家说几句话,拎着大家挖下来的小苗就走。
刚挖下来的秧苗都放在筐里,各小队派两个人负责挑秧苗,满筐就往李富斌家里挑。
李富斌这个挖苗送人的主意,的确给大家增加不少工作量,好在大家现在都一个心思,都是为了能多收点粮食,所以还真没什么人抱怨这事。
主要也是不敢抱怨,先不说这苞米种子还是人李富斌搞回来的,就说他们家那只母老虎,啧啧,每当大家想起孙凤琴揍人的样子,都恨不得绕着她走。
当然,这只是少数一些人的想法,大多数人自打发现这后种的秧苗比先种的长得都快,就更觉得李富斌为这个村干了一件大好事。
包括靠山屯的人,现在都可听李富斌的话了,听他说秧苗可以栽活,都认认真真的挖下来,然后派人送去他们家。
李大队长有自行车,去公社,去外村比他们都快。
没看李大队长哪次走,那车上都绑着三个大筐,跑一趟就够一个村的,一天跑多少趟,就能让多少个村栽种上苞米苗。
就连外村的人瞧见李富斌这样,都有点被他给感动了,之前认识不认识的,现在也都认识李家庄这个新上任的大队长了。
大中午的,眼看就到了吃中饭时间,大家都是娘家一个村的,孙凤琴回去给娘家人做饭,肯定也会带出大家的一口饭吃。
不然都大老远来的,还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干一下午活?
主要是孙凤琴也看出来了,来的这十五个人,自家人就占了四个,还有两个是老妹子的大伯嫂子,这也不能算是外人。
还有孙光荣,还有两个姓孙的,算下来不说出没出五福,大家毕竟都是姓孙的,未来爹娘一家住在孙家湾,还得人家照顾着哩。
去了这九个人,就六个人算是彻彻底底的外人,她这大方人,还能差那六个人一口吃的。
孙凤琴一手拎着一只装满了秧苗的大筐,走在横垄地里,感觉就像拎着两只空筐差不多。
孙光荣都有点看傻眼了,问孙姥爷,你们家我凤琴大姐力气这么大的吗?
孙姥爷还能咋回答,他也纳闷呢,刚刚那两个负责挑秧苗的大小伙子,挑起一担秧苗,都累的呼哧带喘的。
咋他家大闺女
孙姥爷这一不知道咋回答,孙大壮赶紧抢着说道:这有啥,我大姐一直力气都这么大,我记得我都很大了,我大姐还能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抱着如兰。
想想也真是丢脸,他居然只比自己外甥女大一岁。
哦,原来凤琴这大力气是天生的,我这以前还真没注意到。孙光荣说完突然又感慨了一句,啥闺女小子,能得济的,孝顺的,都是好的。
孙宝山以前在屯子里,谁会多看他一眼,可今天,哪个想来李家庄挣这十个工分的,不得对人家多笑几声,多喊几声孙七叔。
孙宝山亲哥兄弟四个,不过他们排行是和堂兄弟一起排的,这大家才称呼他孙七叔。
孙光荣也是小一辈的,不过以前因为瞧不起,他很少和孙宝山说话。
今天不也是一口一个七叔的叫着,唉所以他才会感慨一句,啥闺女小子,能给你争气的,就是好的。
孙姥爷这会儿也在回忆大闺女以前好像是力气不小,因为大闺女在娘家的时候,就因为能挣工分出过名。
是啊,得济了,以后这个家有大闺女撑着,儿子这媳妇也能好找不少。
孙宝山正美滋滋的想抽一锅子,就听后面传来陈旺财那几口人的声音。
十几个人都被分配到了四小队,这些人有干活快的,就比如他们这一家,都快把陈旺财那一家甩出去一里地了。
孙姥爷不懂啥米不米的,反正这距离,目测肯定一里地都多了。
孙凤琴一回来,就奔着亲爹亲弟弟亲妹子这边来了,也没注意到落下的这几个人。
正当她拎着两个大筐要走过去的时候,就听有人喊她的名字,这才停下脚望过来。
陈旺财见孙凤琴一副不认识自己的样子,忙提醒道:那啥,凤琴,我是你陈二叔啊,你忘了?
陈二狗?大名陈旺财,小名陈二狗?
哈哈,别说,他这小名起的还真对。
想起这人是谁后,孙凤琴忙笑着回道:没忘,咱们两家都多少年的老邻居了,我咋能忘了陈二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