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功夫,他们这边还没等把宋长春安置好,刚刚围在这大门口的人,就走的一个都不剩了。
看着这样的孙凤琴,李雪英觉得自己记忆中那个受气包孙凤琴,一定是个假的。
包括她这个三兄弟,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简直都像换了个人似的。
现在也不是闲话家常的时候,几个人挤吧挤吧,有朝里坐着的,有朝外的,总算是都挤下了。
在村里,因为经常有小孩子跑来跑去,李富斌并未急着上车,牵着大黄马溜溜达达刚走出去没多远,就被两个村干部模样的人拦住了去路。
李雪英小声说道:那个胖子,是我们大队长,那个瘦一点的,是民兵队长。
啥长也管不着咱们出去给人看病。孙凤琴不等那两个装逼的人开口说话,把山娃子往李如歌怀里一塞,就从马车上跳了下去。
小如意和小东也随后跟着娘跳下马车,小北也有样学样的想要跟着下去,试探了几下,最终还是把那两条小短腿收了回去。
这种时候,李如歌本不该笑的,可瞧着几个小孩儿实在是太有趣了,就没忍住笑出了声。
山娃子看见二姨笑了,也跟着咯咯咯的笑起来。
李雪英本来还挺害怕的,一家人这么多年都被欺负怕了,她真怕大队干部拦着,不让她们家男人进城看病。
可一看李如歌和小山娃子都笑的很开心,又瞧见兄弟媳妇一副谁都不怕的样子,这心也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不那么慌了。
孙凤琴这时已经走到那俩人跟前了,开门见山的道:我听我大姐说两位是大队干部,那正好,我们现在要带我大姐夫进城去看腿,你看你们谁方便,给开一张介绍信呗。
开介绍信啊?那位又矮又胖的大队长打量着孙凤琴,一副他很为难的样子,咱们两个村不是一个公社的,可能你们还不知道,我们公社最新规定,决不允许村民进城,甭管啥事,都不允许。
李富斌这时也走了过来,听了这话,打断道:咱们两个村虽然不是一个公社的,但还是一个县的吧?我是李家庄的大队长,我怎么没听说过这样的规定?是,村民没事不可以进城,讨饭就更不允许了,可这人这条腿都伤成啥样了,我就不信,哪个领导看了,还能让人在家硬挺着。
那个民兵队长一听这人是李家庄的大队长,忙去看那位大队长的反应。
两个村虽然不是一个公社的,但他们也听说过,李家庄和靠山屯今年都种了早苞米,然后还都种成功了。
他们公社领导可说了,等李家庄和靠山屯的大苞米丰收了,就去找县里的领导,高低得给大家搞点种子回来。
下洼窝铺的大队长姓高,叫高长远,你看这人本事不大,却是个相当会溜须的主。
一听李富斌是李家庄的大队长,他也想到这件事上了,赶紧换成一副笑脸,看向走过来的李雪英,埋怨道:婶子你说你,我春叔的腿没好,你咋不早点吱一声哩。
李雪英:啊?早点吱一声咋的?你还能给我们家拿钱咋的?
得了,咱们也别耽搁了,那啥,树林你跑一趟,赶紧去找我姐夫,把介绍信开了。
好嘞,我这就去,很快就能回来,你们稍等,稍等一会儿哈。
这边民兵队长跑走了,高长远又赶紧转向李富斌,还伸出了双手,你好,我叫高长远,是下洼窝铺大队的大队长。
李富斌,李家庄大队的大队长。大姐一家以后还要在这个村生活,李富斌再怎么不屑搭理这种人,也不能做的太过明显了。
俩人握了一下手,这就算认识了,接下来高长远又套了几句近乎,李富斌也没怎么给面子。
他现在已经听明白了,高长远是下洼村的大队长,他亲姐夫是大队书记。
李富斌活了两世,都没见过这样任命干部的,这也太随意了,他估计这个村之所以这样,绝对和这些村干部脱不了干系。
见李大队长一个人就搞定这事了,孙凤琴又领着几个小的坐回车上去了。
不过小东却没有跟着上车,看出爹很讨厌这人,他就故意往两个人中间一站,然后就大眼睛瞪着高长远。
这是您家儿子吧?哎呦这小摸样,和李大队长长得可真像啊。
李富斌:还好他们一家刚穿来几个月,不然让这人一说,他还真解释不清楚了。
好在那个民兵队长的确速度很快,没一会儿就把介绍信拿来了。
大黄马重新哒哒走出去老远了,见那位高长远大队长,还在那和他们一家摆手,孙凤琴都有点佩服这种人了。
这人绝对是个小人,不过还真不能得罪,你没听说过吗,宁得罪君子十个,不得罪小人一个。
要不是大姐一家还住在这个村,我怕他?
沦落到这个时代,混到这种地步,他就够憋屈的了。
还想让他和高长远那种小人称兄道弟,李富斌同志可没打算再搭理那种人。
实在不行,就把我大姑一家迁去咱们村得了,或是迁去后屯也行啊。
李如歌这样说,是担心李雪英不愿意和李家大院那一家子住在一个村,后屯好歹算是两个村,下地干活的时候也不用看见那家人。
孙凤琴见李雪英听了这话,那双浑浊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就明白了,她居然还真愿意搬离现在的家?
那大姐夫能舍得搬走吗?他爹娘那边的意见也得考虑一下吧?万一他们家不答应咋整?
孙凤琴这话说完,就连李富斌都蒙住了,转头看过来,提醒道:咋,你忘了大姐夫是孤儿这事了?
啊?原身肯定是知道这事的,这不是她很少按着原身的样子活,久而久之,就连原身的记忆都很少用了。
李雪英那边也在看着孙凤琴,她也没想到,这个弟媳妇虽然看着挺年轻,但这记忆力,这咋还不如她了。
记得记得,我刚刚一时给忘了,那啥,那这事就好办多了吧?
你们娘俩想的简单,要真是谁想去哪落户就去哪,那李家庄和靠山屯今年最少得多出一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