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新年,张绣这一次在鄱阳过。
现在张绣已经习惯了这种四海为家的生活,任何一个朝代,开国之君前期肯定是要受很多苦的。
这也是许多开国之君到晚年的时候,变得昏庸的原因。
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实现了霸业,得到了天下,谁又不想享受一番呢?
在大富大贵的面前,想要保持初心确实不容易,不过,张绣会努力的。
现在有步练师和吕玲绮陪着,张绣就很满足,自己的夫人也已经不少了,以后得了天下,也不会盲目的收拢佳丽三千。
还是那句话,后宫肯定要有,不然不合规矩,不合祖制,可不能随随便便谁都可入后宫,必须是这个时代史上有名的,才貌双全的。
因为汉军驻扎在彭泽、鄱阳,所以整个豫章郡,这个新年要比往年热闹许多,南昌城中的客商增加了许多,鄱阳城中也是如此,而新建的彭泽城,更是有许多世家和客商在那里购买商铺。
凡是汉军占领的地方,凡是骠骑大将军张绣的治下,做生意肯定不会亏,因为绝对安全。
更何况,彭泽位于长江边上,商品往来非常方便,将来绝对会成为商业重城。
张绣带着吕玲绮、步练师,在胡车儿和一千护卫的保护下,在豫章各县,体察民情,感受浓浓的年味。
这已经成为张绣的一种习惯,是所有官员钦佩,所有文士都赞叹的好习惯。
所过之处,随便几句激励的话,都能化作强大的力量,让官员更加廉洁,人人心系百姓,而百姓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转化为强大的劳动力。
从荆州和益州运来了许多铁制农具,还有一些刚刚打造的曲辕犁,虽然有些地方,冰还没有化掉,但热火朝天的劳动已经开始了。
因为所有人,都感觉和平的盛世已经到来。
回到鄱阳县令府的的时候,正月十五已过。
得知张绣回来,第二天,诸葛亮和庞统来到了县令府。
“属下参见主公!”两人同时拱手行礼。
“孔明、士元不必多礼!”张绣将二人虚扶一下。
“谢主公!”
“你们可有什么重要之事?”他们两个来,张绣猜到肯定有重要事情。
“主公心系百姓,连日奔波,刚刚回来,理应休息,此时却来打扰,实乃属下之过!”诸葛亮向张绣再行了一礼,“然近日,孙策曹操都有动作,我们也要有所准备!”
诸葛亮精通内政,他当然能够看到,主公张绣体察民情,四处奔波所带来的效果。
他在心中不住地赞叹,如此一心为民的雄主,霸业岂能不成?他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非常庆幸。
“孙策和曹操都有所行动?”
“主公,年前孙策派张纮到了许都,然后凌统和董袭各率领五千兵马,将吴郡、丹阳的粮草、钱财、兵甲、器械、盐铁等等全部搬走,运往庐江,同时,各官员的家眷,孙氏的所有族人,也全都搬到了庐江,一些世家官员也有搬家的迹象。”诸葛亮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几份情报,“由这些可以断定,孙策要放弃吴郡和丹阳,全力在庐江与我们决战!”
“放弃丹阳和吴郡,这孙策倒是非常果断!”
能够做到壮士断腕,直接放弃丹阳和吴郡,这个是需要气魄的。
而这样一来,让张绣原先的计划就有些落空了。
因为此时再出兵丹阳和吴郡,孙策根本不理会。
“既然孙策直接放弃了,那我们暂时也不占领,就在庐江与之决战!”
反正张绣觉得,只要打败了孙策,丹阳吴郡迟早是自己的。
“主公,张纮到了许都之后,曹操开始向广陵和淮南集结兵马,因此属下觉得,是孙策将吴郡和丹阳直接让给了曹操。”庞统又补充道。
“让给了曹操?”张绣一听,心里非常不舒服。
我与孙策大战一番,折损许多兵马,浪费许多钱粮,结果让曹操得了便宜,这怎么行呢?
“曹操的兵马现在在哪里?”
“正在向寿春和广陵集结,不过主公放心,他的速度比我们要慢多了!”诸葛亮脸上的表情比较轻松,“只要我们出兵,顺流而下,朝发夕至,粮草也能迅速运达!”
“绝不能让曹操占领丹阳和吴郡!”张绣站了起来。
“主公英明!”
“传令,甘宁、冯习、张南率领两万水军,占领吴郡,文聘、黄权率领其余水军,占领丹阳,将曹军挡在淮南和广陵。天护营派兵马利用商船,向丹阳和吴郡运送粮草!”
“诺!”传令兵立刻前去传令。
汉军的兵马都集结在彭泽,而且战船、商船也都在鄱阳湖和彭泽两处水寨,因此,行动的速度非常快。
第二天天还没有黑,甘宁和文聘的大军便进入了吴郡和丹阳。
甘宁的兵马驻扎在吴县,文聘的兵马驻扎在宛陵。
吴郡、吴县、陆家。
陆家家主陆绩此时只有十三岁。
十三岁的一个孩子出任家主,可见陆家已经没落到何种程度。
老家主陆康在世时,吴郡四大家,陆家、顾家、朱家、张家,陆家为首。
当时,陆康为庐江太守,因为陆康不支持袁术,袁术便派孙策攻打庐江。
陆康为人正直,不愿意归降袁术,在坚守了两年之后,城破而亡。
而在这两年中,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死的死,逃的逃。
陆康知道,庐江最终守不住,便将儿子陆绩交给了比儿子大六岁的从孙陆议,让他们返回吴郡老家。
这些年来,整个陆家其实是由陆议打理的。
真是冤家路窄,好不容易袁术被灭了,可入主吴郡的却又成了孙策,孙策拉拢了朱家、顾家和张家,联合打压陆家。
直到后来,孙策听取了鲁肃的建议,才缓和了与陆家的关系。
但是在他征辟的官员中,有张家张敦、顾家顾雍、朱家朱桓、朱治等,唯独没有陆家的子弟。
陆议性格坚韧,年少时,在吴郡便有才名,他发誓,一定要振兴陆家,并从此之后改名为陆逊,字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