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北方军总司令,梅耶·奥纳西斯皇子前来视察营地, 他已经与北方军的高级军官有过会晤,随后和伤兵代表握手,给他们颁发勋章,最后朝着威廉所在的篝火走来。 “瞧瞧,这是谁来啦!”
艾德嘉·米德奈特扑了上去:“想死你啦,大哥!”
“我可爱的小妹! 小艾,你真是越来越漂亮啦,恭喜你,重见了光明!”
梅耶皇子一把抱住了小妹,就像小时候做得那样,使劲儿亲着她的额头,用手拨乱长发,抱着她转了几圈。 转了没几圈,他气喘吁吁地放下妹妹: “呼哧……呼哧……你……哎呦,小艾……你可真是越来越重啦…… 哥哥都快抱不动你啦……一定是我近几年疏于锻炼的缘故。”
“哈哈,别怪罪自己,你已经很强壮啦,是她太重啦!”
威廉·艾因富特笑道: “一顿饭吃好几锅,把炊事班的戴妮大婶都给看傻啦!她说村子里的养猪舍都没这么能吃的!”
“臭小子,就你话多!”
艾德嘉狠狠瞪了丈夫一眼,撅起了小嘴儿。“我天生骨头架子大,体重沉一些很正常好吗!多吃点儿怎么啦!”
“说得对,咱家小艾一点儿也不胖,瞧这身材多匀称!”
“嘿嘿,还是大哥会说话!”
梅耶·奥纳西斯皇子借着火光看了眼怀表: “好了,先别闹啦,有一件重要且严肃的事情亟待完成,我得去看看牺牲的同胞。”
“走,咱们一起去!”
威廉披上军大衣,一瘸一拐地走出去,尼古拉赶忙过来搀扶,艾德嘉也披上大氅,拿了一盏煤油灯跟了上去。 地上铺着洁白的布单,上面整齐地码放着此次战役牺牲者的遗体,他们被包裹在厚帆布制成的裹尸袋里,袋子上缝着标识身份用的布条。 梅耶身边跟着的参谋长拿出一本小册子,翻看着说道: “此次战役我军阵亡3122人,6791人受伤,失踪290人,敌军伤亡数字尚在统计,不过肯定远远超过我们的损失。”
参谋长翻到下一页,补充道:“我军伤亡最惨重的要数第12山地师,他们夺下并坚守住战场中央的高地,为友军提供强力的炮火支援,为此次战役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
梅耶·奥纳西斯底下头,对着满身绷带的威廉说道: “好妹夫,感谢你的英勇作战,有件事我想解释一下,当时的情况……我真的是派不出援军去帮你,还请你多加谅解…… 对于第12师同胞们的牺牲……我表示深切哀悼……” 说着,梅耶摘下帽子,对着成排的裹尸袋半跪下来,嘴里呢喃个不停: “对不起……威廉……对不起……” “这不能怪你,皇子殿下,”威廉·艾因富特拍了下大皇子梅耶的肩膀, “在战场上,个体的生死无可避免,远不如国家民族的存亡重要, 父亲告诉过我,比战争更可怕的是输掉战争,我们赢得了这场战役,也必将攻陷黑石要塞。 我和我麾下的战士们早已宣过誓言,愿为帝国的利益粉身碎骨。”
一旁的参谋长和众位高级军官听了连连点头; 艾因富特父子果然是国之栋梁,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坚决地践行自己的诺言, 毫不犹豫地把国家利益置于自身性命之前,对于普通人来说已是实属不易,对于衣食无忧的大贵族成员来说更是难得。 一张小小的病假单就能避免走上战场,进入总参谋部办公也能确保安全, 而这位年轻英俊的威廉中将主动选择了最危险的一线部队,战斗中的表现亦是无可挑剔,令诸位沙场老将钦佩不已。 威廉搀扶起跪倒在地的梅耶皇子,递给他熏香手帕;“好了,皇子殿下,没人怪罪你,快起来吧。”
艾德嘉帮着哥哥擦干眼泪: “别哭啦,大哥,等着看小妹我大杀四方,把那些巫毒教徒砍成火腿片儿,为咱们瓦尔斯塔的战士们报仇雪恨。”
梅耶伸出手,爱怜地揉搓着妹妹的头发: “小艾,哥哥知道你脾气倔,不肯听我的话,但我还是得劝你小心些, 不能仗着自己天赋异禀就一味的逞凶斗狠,不要在战场上过于冒进,巫毒教武装的战斗力不弱,还有许多可怕的怪物助阵。 母皇陛下已经失去了罗斯玛丽、维克托和马克西姆,她再也禁受不起丧子之痛了。”
“大哥!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的,我知道啦,一定小心些,放心吧!”
梅耶显然并不放心,又说道: “威廉兄,你也一样,母皇陛下不忍心失去像你这样的好女婿,也受不了女儿年纪轻轻的守寡,我会签署一份命令,把你调到指挥部去做参谋……” 还没等他说完这句话,便被威廉·艾因富特礼貌地打断了: “很抱歉,皇子殿下,属下恕难从命。”
“怎么?”
“我习惯待在前线部队。”
梅耶愣了一下:“前线?并不是只有血溅沙场才算做贡献,指挥部的工作也很重要,兵棋推演、统筹调度、每一道命令都能决定千百人的生死,正是你这种天才该去的地方。”
威廉不急不缓地说道: “需要有好的前线指挥官,战略任务才能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 我想好了,既然第12山地师已经从建制上被消灭,我这个师长也是名存实亡,那就接着干我的老本行,进入炮兵部队供职,听说他们很缺有经验的军官。”
梅耶看了眼不听话的小妹和妹夫,叹了口气: “哎!你们俩人……都是倔驴似的脾气!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随你们便把!”
第二天清晨,第一批死难者遗体入土为安,随军牧师举着十字架为亡魂祈祷。 二十四名礼兵朝天鸣枪,梅耶皇子带头,众位高级军官一齐敬礼。 经统计,此次战役阵亡者的平均年龄仅有21岁,又有不少家庭即将接到噩耗。 尼古拉·谢尔盖耶夫上校拿出自己的六弦琴,坐在一位胸甲骑兵军官的坟冢边上,弹唱了一曲《战火中的青春》。 “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大多数人只是, 把一天重复了三百六十五次。 庸庸碌碌的劳顿一生, 最终老死在床榻之上, 身边围满儿女, 那样的生活, 远非吾所期盼。 平凡安稳的生活并不能诞生奇迹, 潮气蓬勃的瓦尔斯塔青年, 天地广阔, 大有可为。 只要吾辈一息尚存 就一直走向前方。 任凭那风雪吹打, 亦不能动摇吾之决心 年轻人啊, 跨上骏马, 离开安稳的故乡, 去那动荡的远方。 在那祖国的边关, 战火连绵不绝, 敌人们正筹划阴谋诡计, 想要践踏我们的家乡! 拿起刀枪, 准备战斗! 你也会遇见个姑娘, 她将和你一路前往, 勇敢地穿过风浪。 听那风雪喧嚷, 任那狂沙吹打, 把我们的青春热血, 泼洒在荣誉的战场! ” (改编自苏联歌曲《Песняотревожноймолодости》,《歌唱我们动荡的青春》,原曲创作于1958年,相当热血的一首俄语老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