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派虽有心与主战派一争,但他们不敢拼命,心也不齐。
高昶带着九格格的‘懿旨’,照着名单挨家扒官服。
因冲击‘皇宫’几乎是畅通无阻的,就没如何见血,但毕竟动了刀兵,他又不像高永,一身气势内敛,被革职的官员瞧着刺儿头似的年轻人,俱都乖乖脱下了官服,赋闲在家。
高昶嗤笑一声,道一声得罪,便扬长而去。
高永将他视如己出,精心培养,他这几年成长很快,最是明白:这些有事没事只会打官腔的男人已经老了。他们失了血性与锐气,本该随着腐朽的清廷一起埋在地下,却舔着脸活到今日,除了拖后腿没有任何作用了。
高永亲自去东南参加展少帅婚礼的目的,他一清二楚。
依高永的脾气性格,他是做不出权臣欺主的事儿的,但关外形势危急,到了存亡之际,由不得他再犹豫了。
有事侄子服其劳,高永做不来的事,他做!骂名由他来背!
九格格被架空,主和派被打压,如何妥善处理死了的东瀛浪人的事儿,就成了主战派当政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了。
高昶与九门提督傅蕴商量了一番,建议东瀛浪人的同伙去衙门报案,阐明事情的起因与经过。
死了的这个东瀛浪人,是酒后与人斗殴,当场身亡。他的同伴气愤不已,当即将事情闹大,主和派见状,立刻答应了东瀛方面提出的所有条件,试图粉饰太平。
东瀛人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要求一品大员郑重道歉,沉痛哀掉,割地赔款,建立东瀛大使馆,创办学校,传播东瀛文化,东瀛人在关外享有特殊待遇,百姓必须避让等等。
对此,高昶的态度是:呵呵。
不过是死了个东瀛浪人,死便死了。如今这世道,谁不是朝不保夕?生存环境这般恶劣,逞凶斗狠的刁民就多。一个东瀛人,在关外不谦逊低调些,竟借酒装疯,被教重新做人了,还到处嚷嚷,当真是脸皮厚如城墙。八壹中文網
高昶大手一挥,主和派的一应处置尽数作废,此事必须重新立案调查,先还了死者公道,之后才来谈赔偿。
至于此案何时能破,死者几时才能得到安宁,高昶表示,那得看天意。
毕竟,关外民风彪悍,又不曾闭关锁国,往来的各地探子,流窜的杀手大盗,都有可能是本案的凶手。甚至,东瀛浪人被杀,也可能是东瀛人贼喊捉贼,栽赃嫁祸给朝廷。
排查嫌疑人需要时间,若东瀛方面等不及,也可以自己调查。但调查结果,朝廷未必接受。
东瀛人没有想到关外竟会突然换帅,且高昶年轻气盛,不似九格格那般软弱,更不似主和派官员那般好说话。
从清末以来,东瀛方面都长于用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力量来牵制主战派,往往能达成目的,这还是头一回碰钉子。
一时之间,东营浪人之死的案子,就开始了东瀛方面声讨,高昶打太极各种拖延的怪圈。
与此同时,高永在风尘仆仆地往回赶,而东瀛方面准备给不知好歹的小子一点儿颜色看看。
得了消息的展大帅则是心情舒畅,高永有个好侄子,关外既然在高家叔侄手里,无论是北地还是东瀛,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关外,那是不可能的。若要战,高家叔侄也不是吃素的。
近一两年,关外能够牵制住北地与东瀛,足够东南做好所有准备了。到那时,北地又何足惧哉?
天助东南,挡都挡不住。展大帅在沈时玉灵前上了香,还是忍不住惋惜。
沈时玉好用又省心,这么多年了,他早已习惯将钱粮后勤交给她全权处理。虞让小子能力也不差,但接手这么一摊子事儿,不知道能不能如沈时玉那般周全。
展大帅上完香,把仍在跪灵的儿子跟赵清玦叫起来,又去看了一下赵清琬,见她脸色虽然憔悴了些,但精神尚好,才放了心。
沈时玉虽然去了,但他对沈时玉的承诺依旧算数,展家绝不会亏待赵清琬。
展大帅的这些动作落在旁人眼里,更添好感。
在林五爷等人看来,展大帅的种种动作,有刻意之嫌,但江淮恩这些忠烈之后却不会这样认为。
因为,他们的父辈去后,展大帅对他们也是关爱有加,待遇虽不及展少帅,但比其他几位少爷也不差什么了。
就算展大帅是有意收买人心,但他们因此受惠也是真的。就像沈时玉,她做善事的初衷是为了给多病的爱女祈福,许多人因此有了活路。
沈时玉在军中停灵,前来吊唁的人身份上就多了限制,已是少了许多。若是停灵在赵公馆,门前必是车水马龙,往来的人络绎不绝。
赵存续既是赘婿,赵清玦又回归沈家,沈时玉自然是葬在沈家祖坟,沈老爷子的身旁。
天光未明,哀乐再起,赵清玦摔盆之后,走在最前头,沈时玉的棺木被八人抬起,无名寺的高僧念经随行。
到了沈家祖坟,沈放带了几个近支的老亲在等着了。
沈家以沈老爷子这一支为尊,沈时玉与沈放姐弟俩对沈家近支多有约束,亦多拉扯,不求人人成才,起码能守成,再不济也能吃饱穿暖。沈家远支若有好苗子,也是不吝提携。
下一代的赵清玦性子更冷一些,瞧着跟沈家不怎么热乎,但他如此年轻,就在高位,亲妹又是少帅夫人,只要稳得住,是能富贵到头的。他已回归沈家,沈家便是他的根,往后多走动,还怕生分吗?
沈时玉在财政司长任上时,颇受展大帅倚重,未曾被训斥责罚过,从任上致仕之后才病故,算是善始善终,死后停灵军中,东南军高层以军礼送葬,仍是荣光无限。她培养出来的赵清玦兄妹前途一片光明。
作为沈家最杰出的子弟之一,她葬在沈家祖坟,沈家人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上午九点,沈时玉已经顺利地下葬,挨着沈老爷子,坟冢比沈老爷子的小一圈,又矮一点。
按照本地习俗,围坟立碑且不着急。众人在坟前烧了纸,行过礼之后,就回转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