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反应,比秦明月意想当中要好很多。皇帝没有暴跳如雷,反而很沉默的看完了那些资料,揉了揉鼻梁,无奈的对韩枫道:“既然秦皇贵妃已经没事儿,事情也过了那么久,就当做没有发生吧,只是辛苦你了。这些资料,把它销毁了吧。”
韩风沉默的点点头,便行礼告退,走到门口的时候听到皇帝叫他:“等一下,关于乐王的事,你还是敲打他一下吧。”
看到乐王对他后宫中的妃嫔的非分之想化作了实际行动,作为一个男人,皇帝心中还是十分在意的。虽然他曾经和秦明月说过可以放她出宫,可既然现在秦明月没有出宫,那便还是他的妃子。
只是那人是他的亲兄弟,又因为在宫中掉进了冰窟窿,弄的现在缠绵病榻,他倒不好的再惩罚他了。
现在看来,他掉进冰窟窿这件事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以后拨到乐王府的药材和赏赐,可以少一些了。
韩风领命而去,至于他怎样敲打乐王,完全不需要向皇帝汇报了。
皇帝将凤印从秦明月那里拿走,重新交到了皇后手上,皇后痛哭流涕,在皇帝面前表演了一番恍然悔悟,痛改前非的戏码,让皇帝脸上十分动容。
两个人之间,相处越来越融洽了。
但就算这样,也阻挡不了后宫的妃嫔们花样百出的争宠献媚,只为能够早日怀上龙胎。有了贤妃的先例之后,皇帝似乎也不再为皇后守身如玉。在后宫中,广播雨露,后宫女人们,在向皇后请安之时,脸色娇艳滋润,十分娇羞,一看就是承过宠爱的模样。
反倒是皇后,虽然皇帝对她一如从前,可却从来不在她宫中留宿,像是心有芥蒂。可皇后她现在真心实意的想要给皇帝生一个孩子,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又实在拉不下脸动向皇帝服软求欢。于是她看着后宫中人越发不顺眼了。
明明贤妃怀有身孕,前三个月是最危险的时候,却频繁在宫中举行大宴小会,任何人不得缺席。因为已经捐出财物的原因,这些宴会弄得异常节约,皇后美其名曰,要与灾民们同甘共苦。
贤妃看到宫中这些女人的目光,越发变得小心翼翼,不肯多走一步路,不愿多喝一口茶,更不想吃任何一口菜。就怕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算计了去。
可饶是贤妃小心翼翼,却避不过宫中女人各种冷嘲热讽,来自言语的伤害,每次宴会之后,都有些不舒服,回到宫中要请太医看一番,太医还言明,胎儿在她肚子中岌岌可危。
可皇后只是假意关心了几句,从来没有说要免了贤妃的请安,也不允许贤妃抱病缺席。
贤妃这一胎可谓艰难万分。
皇后对贤妃看不过眼,对于摘桃子的秦明月,那便是恨到骨子里去了。
经常借着嫡母的名头,要把孩子抱过去看几眼,抱孩子的宫女、太监们经常会遭受意外,弄出各种惊险动作。
眼看孩子就要受伤,还是秦明月和她的宫女太监反应十分迅速,立即上前保护住了孩子,这才没有让皇后的诡计得逞。
几次之后,孩子被秦明月教的十分警觉,除了秦明月和他的奶娘身边以及两个大宫女,无论是谁靠近,都不让她们抱上一抱,谁要强行抱走,必定哭声震天。
皇后这才无计可施,只能打打口舌上的机锋,让秦明月好好抚养这个孩子。说得好像这个孩子,以后终究会归于皇后名下一样。
皇后这样的路数,和对付贤妃还差不多。
看着,没有办法在实际上给人伤害,那就在言语上挑拨恐吓威胁,让你感觉到恐慌,无法感觉安全。
皇后想要对付秦明月和贤妃的心思越来越露骨,让人不得不防。
秦明月却没有心思,在这后宫中,与皇后和其他妃嫔争来斗去,她关心的是前朝。
如果大燕朝覆灭,她们这些后宫中的妃嫔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她一个人但能独自逃脱,现在有了这个孩子,就像身边多了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只能谨小慎微。
这个时候,秦明月得到消息,皇帝选中赈灾的人选,和前世差不多。
在上一世,他选的人是国舅,乐王和庆王。这一世,乐王身体不好,只剩下了庆王、国舅,另外一个是韩风。
对于韩风,秦明月是不担心的,她担心的是国舅和庆王两个人。如果不能阻止,恐怕他们两个人也会继续重蹈覆辙。
秦明月在心中有些怨念,满朝文武难道就没有一个多余可用之人吗?皇帝的眼光就只能看到他目光所及的这几个人了?庆王什么样的才能,国舅什么样的性情?他难道不知道吗?可偏偏还任命这两个人去赈灾,真是病急乱投医。
岂不知,皇帝让这三个人去赈灾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每朝每代,几乎赈灾都是个有油水的差事,赈灾的物资,总会被人克扣一些。
若是在以前,国库丰盈,这样可扣到也没什么,可这一次情况不同,筹措到的银钱粮草,本就是杯水车薪,如果再被人贪墨一些,对于整个大燕朝来说都是火上浇油的事。
皇帝认为国舅和庆王都是与整个大燕王朝命运息息相关的两个人,无论谁贪污他们都不会贪污。
在这一点上,皇帝看人其实还是很准的,国舅和庆王确实谁都没有贪污。
只是国舅刚从边境厮杀了四年才回来,早已经习惯了你死我活,你进我退的战争,在赈济灾民的时候,少了一些怀柔的手段,一味的强调命令,手段太过刚硬霸道,引起了灾民的不满和反弹。
而庆王,能力欠缺,也是一个蛮干的家伙,他第一次担任如此大的差事,有些兴奋,也有些不知所措,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回朝之后没法交代,便看着国舅有样学样。国舅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知道竟然会被国舅坑了一把。两个人赈灾的地方都闹起了民变,庆王差点没了命,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了京城。
小凤凰拼命在秦明月耳边叫,要让秦明月主动出击,改变这个王朝的命运,要让皇帝改变主意,另派人选,不能让国舅和庆王两个人再去赈灾。
秦明月被小凤凰吵得没法,只能无奈的答应他:“好吧,好吧,我来想想办法!”
夜凉如水,天空中半轮明月抛下清冷的光辉,树荫斑驳,整个院子十分安静。
德安公公揉着自己的肩膀,慢吞吞的走向自己的房间。他跟在皇帝身边已经十多年了,从来没有想过到过,他跟随的这个不受宠爱的皇子,有朝一日竟然能够成为九五之尊,等上那个至高的皇位。
为了不被其他的人挤兑下去,永远做皇帝身边的第一人,德安公公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辛勤的伺候皇帝。也是皇帝看他辛勤,特意准许他,十日休息一日。而今晚,到明天一整天,都是他休息的日子。
想到这里,公公脚步轻快。口中哼着小调,打开了房门。
推开房门的那一霎那,德安公公的脚步僵硬了,一只脚迈进房门,一只脚在外面,进退不得。
月光和烛火的映照下,德安公公看得很清楚,他本来应该空荡荡的房间里,坐着一个女人。
****
赈灾的粮草已经筹备完毕,皇帝在圣旨上写上了他属意的官员名字,国舅庆王和韩风作为正使,其他官员作为副使,大家通力合作,一起共度难关,全力救济灾民。
对于其他官员来说,虽然他们作为副使,其实上也是完全需要听从三位正使的安排,他们在很多事伤都没有置噱的余地。
皇帝在他的御书房中,拿出玉玺,正要用印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目森然,头昏眼花,胸口疼痛,眼前一片黑暗,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还是德安公公眼见不对,立即上前接住玉玺,扶住了皇帝,才没有让玉玺和皇帝一起滚落地上。
在德安公公和其他宫女、太监的惊呼声中,皇帝晕了过去。
皇帝正值盛年,这一晕可非同小可,尤其是在赈灾的这个节骨眼儿上,出了一点点差错,都会将整个大燕朝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御前统领韩冰接到德安公公暗中传来的消息,亲自查看了皇帝的状况,朝德安公公点点头,亲自带兵封锁了消息,让皇宫表面上看起来一切如常,其实每个人都戒备到了极点。
孙院正和李院判两个人再次被带到风华宫中,为秦皇贵妃娘娘诊脉,据说秦贵妃娘娘近日身体不适。
当他们看到秦皇贵妃娘娘的床上躺着的时候昏迷不醒的皇帝时,顿时惊骇万分。两个人轮流诊脉,讨论了好一会儿,又继续去摸脉,反反复复好几次,脸色越来越阴沉。
在德安公公、韩冰统领和秦明月不耐烦的目光中,孙院判期期艾艾的给他们带来一个晴天霹雳:“皇上没病,他只是中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