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和庆王双双被打断腿的消息传到朝廷之上,朝臣们都有些不敢置信,心中生出一股荒谬之感。
皇帝正准备任命两人作为赈灾的钦差大臣,朝中是早有风声的。按理说,今日应该是皇帝颁发旨意的日子了。谁能料到,在这关键的时候,两位钦差候选人竟然同时出了问题。
朝臣们的心中心思百转,冒出种种念头,种种猜测,大燕朝正值多事之秋,究竟是谁在策划阴谋?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把两个皇亲国戚弄伤真的只是为了阻止他们去赈灾?是不是还有更大的阴谋?是仅仅针对两个人,还是对着整个大燕朝来的?
看到一向抱病休养,很少出现在大朝会的汪阁老,竟然也精神抖擞的站在众城之首,大燕的朝臣们脸上都显得忧心忡忡,两位阁老突然离世,新的阁老还没就任,朝臣们可谓是失去了主心骨。
偏偏这个时候,后宫传来消息,皇上身体有恙,不能上朝,只能让德安公公代为宣读旨意。
待到听完德安公公念完圣旨之后,朝臣们都有点反应不过来,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呀。圣旨上的名字为何临时换了?
站了百十人的议事厅里,一片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用目光交流着自己心中的震惊和疑惑。
一时间竟然无人领旨,德安公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正想厉声呵斥,就见站在首位的汪阁老,整整衣服,慢慢的弯腰,声音不大,却十分沉稳:“臣等,谨遵皇帝旨意!”
有了汪阁老开头,其他的人才像刚刚睡醒一般,躬身行礼。而刚刚在圣旨中被点了名的人,颇有几分惊诧,连忙拉住同僚的衣袖,询问刚刚是不是自己听岔了。
同僚用酸溜溜的目光看着他,眼中满是羡慕,羡慕他的好运气,赈灾的钦差大臣呢,这件事只要做好了,不仅能够在民间赢得民生,回到朝廷之上,只怕要从此平步青云了。
还以为这样的好事只会落在那些皇亲国戚身上,谁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变故,皇帝竟然改了旨意,让这样的好差事落在了同僚身上。
若早知如此,自己积极争取一番,是不是也能够拿到这样的好差事呢?
大朝会宣读了这样一个旨意,便迅速散去,皇帝在圣旨里说的很清楚,要求赈灾的钦差大臣,即日启程,前往赈灾不得耽误。
领了差事的人,风风火火的回家,为出门做准备,势必要把这一趟差事办得漂漂亮亮。
而此时,国舅府中,忍着疼痛,满脸阴沉的国舅,也得到了大朝会的消息。遭受这样的变故,对他来说真是奇耻大辱。
竟然在自己的家中,被一个蒙面女子打断双腿!他好歹也是带领过十万大军的将军,在那个蒙面女子面前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真是让他心中万分憋屈十分愤怒。
而最令他憋屈的是,知道他出事的消息,皇帝第一个反应不是先来探望他,却是撤了他的钦差之职,真让他感到寒心。前几天皇帝明明不是这样的态度,
皇帝的反应如此奇怪,让他心中生出几分怨怼,怎么,看到他没用了,立刻就扔掉?
国舅强忍着疼痛,让人带他进宫,不管怎么说,此时他出了事情,不能为皇帝效劳,无法替皇帝分忧,这也算他的过错,不管怎样,他也应该进宫赔罪才是。
与国舅同样想法的,还有庆王,他能够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活下来,不仅仅是因为他年幼,更因为他有几分聪明。
国舅和庆王两人在宫门口相遇,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让人抬着他们前往太后宫中去。
太后此时正在梳妆,听闻国舅和庆王联袂而来,不由得有些吃惊,待看到国舅和庆王两个人凄惨的样子,更是勃然大怒。
尤其听到庆王和国舅两个人说,半夜闯到府内打断他们双腿,却没能惊动府中侍卫的人,竟然是一个女人的时候,心中惊怒交加,脸上神色阴晴不定。
在太后心中甚至有些隐约的怀疑,半夜闯进国舅府和庆王府的人,会不会是皇帝派去的。
国舅看到太后的脸色,有些明白她此时的猜测,连忙摇摇头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后不用想太多,皇上乃是我的亲侄儿,他做事光明磊落,用不上这些魑魅手段!”
庆王爷也跟着点头,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他们都非常疑惑,京城之中何时出了这样的人物?别说都要打断他们的腿,当时就算他要割下他们的脑袋,也是易如反掌。
那蒙面女人此举,就像是专门为了阻止他们去赈灾一样。正是因为此事,让他们疑惑不解。国舅爷对朝廷当中的人还是十分了解的,被点名去赈灾的两个大臣,曾经在地方上任官,政绩十分不错,手段非常圆滑。
但是若说是他们派出刺客,行此非常之事,那两个大臣是绝对没有这样的胆量和能力的。他们绝对不像是能够聘请得起这样的高手的人。
想到这里,问题就像是一个圆环,又回到了起点,那蒙面女人究竟是谁?它背后的主人又是谁,这样做的目的为了什么?
如果仅仅是为了阻止他们两个人作为赈灾的钦差大臣,未免有些大题小做。
几个人在太后宫中,心思千回百转,说了一会儿话,毫无头绪。
在太后听到,皇帝生病没有出席大朝会的时候,立即站起身来:“出了这样的大事,他竟然没用派人没来向我解释一声!不行,我要去看看他!”
太后起身就走,国舅爷和庆王爷对视一眼,纷纷跟在身后,他们也想知道,皇帝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皇帝是在得知他们断腿之后才改写了圣旨,还是在这之前?
只要弄清楚了这一点,也许就能知道那个蒙面女人的真实目的了。
不知为何,庆王爷总觉得那个蒙面女人的眼睛有几分熟悉,似乎在那里见过一般,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
太后刚刚出了宫殿,就遇到了忧心忡忡的皇后,她上前给太后行礼,眉宇间弥漫着担忧的神色:“太后娘娘,听说皇上病了,连大朝会都没有出席,臣妾心中忧愁万分。自从皇帝登基之后,对待朝政一直勤勉,以前就算身体再不适,也是强忍着处理公务!这是他第一次缺席,臣妾真的十分担心!”
太后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你身为皇后,皇帝生病这么大的事竟然也不知道?我看你心中对皇帝也没有几分情义!”
皇后立即跪下请罪,垂泪道:“太后娘娘容禀,不是我不关心皇上,而是从昨日下午开始,皇帝进了的秦皇贵妃的风华宫,就再也没有出来,臣妾听说皇帝有恙的消息,便前去探望,可那风华宫周围,被侍卫和太监宫女围得水泄不通,臣妾几次三番求见皇上,都未得见圣颜。甚至连秦皇贵妃的面都没有见着,确实是儿媳的不是,儿媳太无能了,连一个皇贵妃宫中的宫女太监,都可以阻挡儿媳,儿媳实在羞愧万分!”
皇后伤心的擦着眼泪,完全像是一个被人嫌弃丈夫的深闺怨妇。
这一番话听在有心人耳中,却被赋予了很多含义。
秦皇贵妃封锁风华宫,不让任何人求见皇帝,所求为何?前朝后宫出现这么大的变故,都不见皇帝露面,他是不是……
这个念头一出,有人心焦,有人暗中兴奋。
不管黄帝究竟出了何事,秦皇贵妃如此做派,犯了宫中大忌。不管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她恐怕从此以后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
而太后心中更是大惊,她在宫中多年,也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当年皇子之间互相倾轧陷害,先帝的后宫中也不平静。
现在的这一幕,像极了当年风雨欲来的样子,如何不让她胆战心惊,太后脸上神色不动,却是和宋嬷嬷交换了几个眼神。太后的一颗心高高提起,如果皇帝真出了事……
太后的脚步加快了几分,一面走一面吩咐道:“去把韩统领叫来,侍卫围在风华宫中,是不是他下的命令?我倒要问问他,意欲何为!”
一群人气势汹汹的朝风华宫奔过去,速度快上了几分。
得到消息的德安公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口中喃喃的道:“怎么办?怎么办?皇上此时仍没有醒过来,若让太后知道皇帝中毒的消息,恐怕首先第一个就是拿我开刀!”
他看向稳如泰山端坐的秦明月面前,哀声道:“秦娘娘,你这还坐得住呢,你倒是说句话呀,我们该怎么办?”
秦明月眨眨眼:“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让御医尽力医治皇帝了,只要皇上能够醒过来,我们就没事儿了!”
德安公公苦着脸道:“我当然知道只要皇上醒来就没事了,可关键是现在皇帝没有醒过来啊!”
他跺跺脚,走进内室,问正在给皇帝扎针的两位太医:“现在皇帝能不能醒来?”
两位太医抹了一把汗,斟酌着道:“恐怕还需要一两天!”
德安公公双眼一闭,大呼一声:“天要亡我!”
一两天,那个时候,恐怕他的尸首都不知被那只野狗吃了!
这个时候,风华宫外传来喧哗声,一向沉稳的桂枝脸上难得露出焦急的神色:“娘娘,太后和皇后来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