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鸨:……
那次李言初将所有的卖身契都还给了万香楼的姑娘们。
那些姑娘们喜极而泣,将李言初捧成了心中的英雄。
她们有被拐卖至此的,也有被父母兄弟甚至丈夫卖进来的。不管如何,她们拿到了卖身契都不敢再回去了。
这个世界,世人对女子不会那么包容,更何况是沦落风尘的女子。
所以,整个万香楼,除了两个姑娘离开了,其她人都留了下来。
就那两个姑娘,后来还是被家人赶了出来,又返回到这里。
无论当初如何,现在的她们已经没有家了。
她们无以生存,只能再回到这里。
最开始,她们也很茫然,还像往常那般接客。
只是她们有了卖身契,多了选择,只接自己能够接受的客人,不像往常那般无从选择,不能拒绝。
她们自由了很多,对李言初已经万分感谢了。
后来老鸨又强迫姑娘们将卖身契交上,姑娘们又偷偷让人找了李言初。
李言初好好收拾了老鸨一顿,她就再也不敢了。
再后来,李言初就传给了姑娘们一些琴艺和歌曲,姑娘们慢慢地才选择了不接客,但是收入依然不错。
以前万香楼的打手是为了防止姑娘们逃跑雇的,现在万香楼的打手主要是保护姑娘们不被客人欺负所设。
很巧合的是,现在的打手还是以前的那批打手。因为李言初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特效药,让他们恢复的好,他们自然也对李言初感恩戴德。
眼前一层红纱帐挡在后台和舞台之间,还能透过账子看到舞台上姑娘们曼妙的舞姿。
“你这儿生意还行?”李言初呷了一口茶。
“行,行,客人们打赏也不少,姑娘们过得挺好的。”老鸨这次的笑容很真切。
其实万香楼的歌舞挣钱也不少,甚至比之前姑娘们卖身还要多些。
李言初不仅教给了她们一些乐律,还常给她们写一些小话本,姑娘们可以根据笑话本演戏。
本来万香楼一直做的是男人的生意,但是靠着那些话本演绎,万香楼已经在整个京城出名了。
那些话本的故事流传了出去,勾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其实现在的万香楼已经成了歌舞坊,兼容说书茶室的功能。
只不过因为万香楼之前的买卖营生,现在的客人除了男人还是男人。
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等明年挑个好日子,把牌匾换一换吧。”李言初想了想,说道。
“好,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老鸨谄媚道。
“对了,不知夫人今日来可是有事?用不用我将姑娘们全部找来?”
李言初摇了摇头,“你去将保镖们全部找来。”
老鸨顿了顿,也没多想,“夫人请稍等。”
不出片刻,那些打手们就鱼贯而入,齐齐地弯了弯腰,“夫人。”
李言初将画像拿出,“你们认一认,画中黑衣人和之前你们遇到的黑衣人是否同一人?”
其实自苏慕珊被劫那次之后,沈翊包括崔县令一直都在暗暗查找那个想要将苏慕珊买走的黑衣人,只不过一直无果。
万香楼的打手们又太笨,当初也没有记住黑衣人的长相。
所以,李言初在听到肖二说黑衣人之后,就上了心。
打手们将画像展开,传着看了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夫人,停像的,不过那人鼻子好像没有这么挺,眼睛也没有这么大。”
“其它地方还有不同吗?”
打手们面面相觑片刻,商量了一会儿,都摇了摇头。
李言初让老鸨拿来纸笔,又当着他们的面画了一副画像。
“对,就是他。”
“没错,他就长这样。”
李言初点了点头,拿起画像就要离开。
“夫人,今日不多教我们两招吗?”打手们摩拳擦掌,极度兴奋。
李言初瞥了几人一眼,“不用教了,你们又不是打家劫舍,身上的功夫够用了。”
打手们:“……夫人的意思是说,我们打家劫舍就教?”
李言初拍了那人一掌,“你们打家劫舍我不仅教,还把你们往死里教。
打手们齐齐缩了缩脖子,“那算了,这也够了,够了。”
李言初又返回县衙,将画像给了崔县令,才返回了家。
家中,肖大的妻子陈氏还在哭着。
那孩子倒是年龄小,被苏慕珊带着和两只猫一起玩。
“夫人。”见李言初进了大门,乔南欲言又止。
“家里如何?有没有人来过?”李言初问道。
乔南顿了顿,才说:“有。我们回来后不久,莫小姐的随从就送来消息,说夫人被县衙的衙役带走了,看似情况不妙,问需不需要帮助。”
“当时我等遵从夫人的吩咐,没有应下,也没有出门。”
“后来可有人在家里周围盯着?”李言初又问道。
乔南摇了摇头,“没有察觉到别人的气息。”
李言初沉默着点了点头。她举步上前,直接进了前厅。
前厅中,玉芝找了一件自己的衣服,让陈氏穿上。毕竟,她的衣衫太单薄了。
“东家。”陈氏见李言初走了进来,咚的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起来吧。”李言初让玉芝将其扶了起来。
“今后你有何打算?”
陈氏顿了顿,眼泪唰唰掉个不停,“我……不知道。”
“你家还有什么人?”
陈氏抹了抹泪,“没了,二弟媳一直不允许我们回家住。二弟和婆婆被关在衙门,他们更不会让我和孩子回去。”
“那你们平时都住哪里?”
“距离窑厂不远的茅草屋。”
“夫人,这个我知道,我问过了。陈氏以前生了一场病,把家里的钱都用完了,害得肖二娶媳妇时钱不够。他娘就将他们一家赶了出去,还让肖大上交所有工钱。肖大一直交了三年的工钱,都还没有还够。”玉芝说道。
“三年?你生病花了多少银子?”李言初诧异道。
陈氏低声道:“一两银子。”
“一两?一两银子还三年都没有还够?”对于以前窑厂的工钱,李言初还是知道的。
每人一月五百文,一两银子只要两个多月就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