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碟水果吃完,开始下一个阶段。
石弥诺把装着水果的玻璃盘子拿出去放到厨房里,认认真真地看着她,提出自己的安排。
“先来拟定一下复习计划吧。”
甜妞闻言应好,把草稿纸翻到新的一页,拿好笔,一副做好了准备随时待命的样子。
她抬头盯着石弥诺瞧,石弥诺看她久久没有动作,也低头看她。
两个人再次陷入凝视对方的状态。
石弥诺的想法是,怎么还不动笔?盯着我瞧,难道就能列出来计划?
甜妞则在心里想着,我把纸和笔都准备好了,学长怎么还不说话?就这么干看着,我也不能领会到他的意思呀。难道这个计划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甜妞差点儿被自己的想法逗得笑起来。
片刻之后,还是石弥诺先领会到了她的意思。
“这个复习计划,你得自己做。”
甜妞眨了眨眼,眼神里都是不解。
石弥诺顿了顿,忍不住问道。
“你以前复习的时候,都不会列计划的吗?”
也许意识到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甜妞停顿了半天才开口,声音很低,却又很明显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疑惑。
“难道不是翻翻书,看看习题就行了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只有见识到了更好的方法,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方法还有很多缺陷。
现在的老师教学水平肯定还是很高的,可是他们只负责教授知识,却很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做笔记会更高效?又该怎么复习?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学生们自己摸索出来的。
想到这一点,石弥诺也觉得自己不该对甜妞太过严苛。
石弥诺放缓了语调,决定慢慢给她解释。
从哪里开始比较好呢,他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你还记得咱们初中一开始就学过的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吗?”
甜妞回忆了一下,点点头。一些细节的地方虽然记不太清了,但大致的内容还是记得的。不过,课文和复习计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道理,不管多么大的困难,只要把它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部分,然后完成其中一个小部分,再完成另一个小部分,这样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下来,困难就会不知不觉中被解决掉了。”
“复习计划也是一样的道理。”
“初中三年的知识那么多,总不能想起来复习的时候就从头开始一遍。你心里要有个大概的计划,那一段时间复习什么内容,按照计划来,就能够保证不会把太多时间花在已经复习过的部分,也能够保证不会出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
听起来好像确实是很有道理啊。
甜妞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托着脸的姿势,下意识点点头表示赞同。
石弥诺很少这样长篇大论地说话。他说话的语速本来就已经很慢了,还要说一句就停顿一会儿,思考下一句话该说些什么。
好在甜妞听得很入神,也很有耐心,没有因为这个小问题而感到不耐烦。
她等了一段时间,看他好像没有要继续说话的意思。
“我明白了。”
甜妞回答了一句话,算作是对之前那段话的回应,然后就开始在本子上列起自己的计划来。
石弥诺静静地看着她,没有出声打扰。
她的计划列得很快,写完之后自己又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要删改的内容了,就递到他眼前。她眼睛里面有一点细细碎碎的流光,好像是立下了什么功劳,等待着主人夸奖的小动物。
有点想揉一揉她的头发。
石弥诺心里涌起一股冲动,但他努力压制了下来,把自己的目光挪到本子上。
西河市的中考,除去体育,文化课一共有七门,语数英三门主科,思品历史物理化学四门副科。
甜妞的表里七门都包括在内,这一点倒是做得很不错。
内容大概就是九月复习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十月复习七年级上册第3~4单元之类的。
石弥诺一点点教她。
“初一的功课都不是太难,而且第一章通常都是很简单的内容,我们没必要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你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简单的内容少花些时间,重要的困难的地方多分配一些时间。”
甜妞也想过,自己第一次做计划,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有问题就需要修改,所以第一遍是直接用铅笔写的。现在想要修改也很简单,用橡皮擦掉再填上新的内容就行了。
第二遍的内容就比第一遍要好上一些。
石弥诺也没想着在一天的时间里就让她列出一个十分完美的计划来,放低了要求之后,他觉得甜妞现在做出来的计划已经很不错了。
他把甜妞的计划表重新抄了一遍,这一份留在他自己手上,用作补课的参考,又嘱咐她,“除了复习资料,你还要准备几个本子,记录一些重点以及错题。”
“笔记本嘛,我有的。”
甜妞挺起胸,有些小小的自豪。
就、就是笔记本上并没有写多少东西而已。
想到这一点她的眼神又有些游移,不敢和石弥诺对上。
石弥诺大概能猜到她的情况,也很给面子地没有拆穿。
第一次补课,任务很简单,仅仅是列了一份复习计划。
好像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嘛。
甜妞想。
第一次补课是在八月二十六号,第二次补课则是定在了八月二十九号,离开学还有三天的时候。
将近三天的时间里,石弥诺做了很多准备,像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一样,翻出自己以前的课本和笔记,找到重难点,留着以后给她讲。
第二次来到石家,甜妞比前一次要少了几分拘谨。
和石老爷子简单打过招呼,两个人进到房间里,熟悉的桌椅,熟悉的玻璃盘子,这一次摆放的是有着漂亮包装的糖果。
甜妞挑了一颗软糖含在嘴里,听石弥诺说话。
“复习资料都买好了吗?”
“嗯,已经买好了。”
甜妞乖巧点头。
之前做的复习计划书,甜妞写了一份,石弥诺又另外抄了一份。
他拿出自己抄的那一份看了看。
“正式的复习是从开学之后再开始的,你以后要记好,试卷上面的错题和难题都要记下来,能自己解决当然最好,解决不了的就告诉我,我再来给你讲。”
甜妞继续乖巧点头。
“那我们今天就先大概梳理一下初中三年主要的内容。”
“先从历史讲起吧。”
历史也确实是最容易讲的,以时间线为轴大概讲一讲每朝每代发生的重点大事,更多细节的内容,就需要以后甜妞自己去补充了。
然后是物理,物理也好讲,声光电三个部分大致说一说就可以了。
语文英语和思品主要靠各种背诵和理解,数学和化学的基础也是先把各种公式先记下来,然后再进行运用,这些只能放到后面一点一点慢慢来细讲。
徐老爷子中途来过一次,瞧见他们认认真真的样子,没有多做打扰,又悄悄摸摸原路返回了。
这一次的内容比上一次要多了不少,但也许是因为没有做题的缘故,好像也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而且石弥诺讲得确实很好,这三门课程被他这样一梳理,甜妞有了一种“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感觉。
石弥诺拿起她摆在书桌上的复习资料翻了翻,决定给甜妞布置一点小任务。
“这样吧,下一次补课定在周六,你先把资料后面的第一份综合测试卷做了。每一科的都要写,写完之后再对答案,看看自己哪些地方不会。”
“我把做错的题目记在错题本上吧,然后再翻一下书,看一下是哪个地方没有掌握。”
甜妞举一反三,主动接过话。
石弥诺轻轻点头,露出“孺子可教”的满意神情。
学校抓住开学后第一个月的尾巴,进行了一次月考。
在三个女孩子的小团体里面,成绩最好的是曲朝云,成绩最差的则是甜妞,当然,这个差也只是相对而言,年级前三百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而这一次月考的结果,甜妞的排名上升了二十名左右,几乎要追上耿丹姿了。
到了初三,每一次月考的成绩都会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后面的墙上,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之前的成绩和现在的成绩,当然,现在还只有第一次月考的成绩。
耿丹姿看看自己的分数和名次,再看看甜妞的,两个人的名字紧紧挨在一起。
“一个暑假没学习,现在突然考试还有点适应不过来呢,你是怎么考这么好的?”
她扭过头去看站在身边的甜妞,眼睛里的好奇一点儿也没有掩饰。
甜妞努力思考了一下,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最近也没有偷偷学习啊,还和以前一样的,大概这次的题目恰好都是我会的,所以排名高了一些。”
她一点儿也没有联想到补课的事情上去,毕竟他们也还没有复习多少东西,而且假期里学的都是初一的内容,这次月考考的却是初三新学的知识点。
“是这样吗?”
耿丹姿半信半疑的,想不出来别的原因,也就接受了她这个说法。
到了她和曲朝云两个人独处的时候,她还是没忍住,悄悄问,“朝云,你说嘉仪的成绩为什么突然一下就提升了那么多呀?”
曲朝云从初二开始沉迷星座、塔罗以及心理学,这会儿手里正翻着一本有关每个星座每日运势以及一些小测试题的杂志。
她脑子里还想着刚刚看到的自己这个月的运势,分了一点儿心神在耿丹姿的问题上,回答略显敷衍,“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嘉仪考得好难道不是好事吗?”
“你这话说的,就好像我觉得这是件坏事一样。”
耿丹姿没来由地有些生气,刺了她一句,转身就回了自己的座位。
她努力让自己忽视掉心里头生起的那股异样感,回到座位之后,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当看到甜妞的成绩和自己那么接近的时候,她确实是没有为自己的朋友而感到高兴的,甚至是产生了一股危机感,以及她分不清到底是嫉妒还是恼恨的情绪。
也许正是因此,她才会对曲朝云的那句话有那么大的反应。
她咬着下唇,一时有些怔忪。
此刻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那就没人知道了。
锦绣和市一中的放假安排不一样。市一中相当于是放周六周日两天,附带一个周五的晚上。
而锦绣周六上午还要上课,周日下午就要上晚自习,相当于只放一天多一点。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高中的课程可比初中要难多了,也要重要得多。
两个孩子都要上学,两家大人抽空商量了一下,就把补课的时间改在了周日的上午,两个孩子也都觉得这样很合适,没有闹着要修改。
在开学后的几周里,补课慢慢走上了正轨,确切来说应该称之为复习更为合适。
甜妞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难题和不懂的知识点来请教,石弥诺就会给她讲解。这一周的内容讲完,两个人就各自做各自的作业,或者是他再讲一些补充的重点。
最初的时候,甜妞也想过要偷懒,可是看着那一叠复习资料,想一想自己列好的计划,再想一想石弥诺给她讲的长篇大论,不知道又是从哪里生出来一股力量,支撑着她坚持下去。
欧家夫妻俩也知道高中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很大,之前就提过,上学期间就不进行补课了,实在需要补就安排在寒暑假的时候,这样也能让他轻松一些。
可是石弥诺拒绝了,石老爷子重视自己孙子的意见,也跟着描补,补课对于他来说也是对于以前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并不会添太多麻烦。
欧家夫妻还是觉得过意不去,阮愉买了什么东西或者是欧和顺出差碰到什么特产,也会记得给石家捎上一份,两家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倒真有了一些“远亲不如近邻”的意味。